03.07 碎片化时代,如何构建自己的思维体系?

一剑君


认知框架君来挑战这个问题。

碎片化的知识,最终形成大脑里没有【更大结构】的认知,这些认知都是片断、片断的,无法形成联系。那么这样的认知,我们是无法应用于实际的思考。

知识最初总是以碎片的形式存在,但最后总是要把碎片化的知识,整合到一个框架里,形成整体的认知。

在这里我以【逻辑思维的知识】为例来讲解构建思维体系。

属性、概念、定义、划分、内涵、外延、判断、推理、论证。刚开始时,我们学到的是碎片的知识。比如一个碎片【属性】,又一个碎片【概念】,又一个碎片【定义】,以此类推,最后一个碎片【论证】。

如果只是停留在碎片的认知阶段,那么可以说,这样学习到的逻辑思维,是无法被自己使用的。因为大脑里没有对【逻辑思维的知识】形成整体的有联系的认知。

我们是无法拿着一个个碎片就可以进行逻辑思考的。因此,学习以碎片开始,但却又要以【结构】结束。

所谓结构,就是要寻觅各种各样的联系把【这些碎片】衔接起来,拼成一个【有结构的整体】,形成对【逻辑思维知识】系统的认知。

属性、概念、定义、划分、内涵、外延、判断、推理、论证。这些碎片,你要把它们联系起来、衔接起来,一旦能够把它们联系起来、衔接起来,形成一个整体。这其实就是在打造体系,只是这个体系是关于逻辑思维的。


想建立属于自己的思维体系,关键点,还是在于建构联系,把所学的知识联系起来、衔接起来,形成一个整体。

属性、概念、定义、划分、内涵、外延、判断、推理、论证。大家不要小看这9个词语,要把这9个词语联系起来,却是一件挺难的事情。可以说,一旦自己能把它们联系起来,就可以在自己的大脑里对逻辑思维的知识形成一个整体的认知。


认知框架



思维是把双刃剑,操持起来,一不小心,就割伤了别人,也割伤了自己。

思维就是做事情的一种思路,或者是套路。比如,给你一个熟鸡蛋,你会怎么吃呢?首先是不是要把鸡蛋壳剥开,这是共识,或者说是共鸣。有的人喜欢先吃蛋黄,有的人喜欢吃蛋皮,不管怎么说,这是习惯。习惯的累积,叫做思维。

一个人有喝酒的习惯,经常喝酒,顿顿不能少,久而久之,就会形成自己的一套思维方式,或者说是思维习惯,很难改变过来。于是,我们把那些难以改观的人,称作是固执,或者说是二愣子。

这种习惯的养成过程,就是思维方式的形成过程。外国人吃饭不习惯用筷子,而用叉子,我们呢,用叉子也可以,用筷子也可以。因为,我们都是穷苦人出身,有时候用筷子吃饭,有时候用叉子吃饭,或者说是瓢羹吃饭,没个定型。所以,我们的思维方式是有容乃大的思维方式,海纳百川的思维习惯。

这也就注定了我们的文化是求同存异的文化,是包容性很强的文化。这都跟我们的生活习惯密切相关,生活习惯又进一步形成我们的思维方式,并作用到为人处世中去。

那么,在碎片化时代,如何构建自己的思维体系呢?这是一句非常具有互联网时代焦虑症的典型问话。你大可以放心,这么多年生活以来,你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思维体系,而且是在不知不觉中形成的,这跟碎片化时代没有多大关系。但如果硬要扯上关系,那也是成立的。

你有没有常常注意讲究自己的居住环境的卫生,这一点很重要,古人云: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经常注意自己居住环境卫生清洁的人,说明这个人很实在,可以打理好自己,遇事沉着稳健,这就是你的思维方式。

再比如,有的人总是把自己的心态看得很乐观,这决定了他在遇到来自社会上各种莫名其妙的冲击时,所表现出来的那种乐观的人生积极态度。很多人就做不到这一点,因为,他的身边充满了爱,或者说,他擅长用爱的眼光去欣赏这个世界。

由此,我们知道,归根结底还是回归到个人的身上,个人的习惯,对于他的思维方式是很受影响的。这个可以改变吗?是完全可以改变的。

如果你想要有严谨稳健的思维方式,怎么办?先把自己居住的环境卫生搞清楚,一个整天稀里哗啦,邋邋遢遢的人,能有什么严谨稳健的思维方式。

听明白了吗?说多了,你也不一定懂。

总之,要构建自己的思维体系,首先应该要做好个人的生活习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