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场上,长官投敌,手下士兵可以拒绝服从吗?

黄老魄邪


其实这是一个很深刻的问题,抗日战争期间发生过许多次投敌事件,但结果却不尽相同,有的是长官投敌后把部队整建制拉走成为伪军,比如吴化文;有的是长官只能带着亲信叛逃,比如邢仁甫;有的被部下发觉后活埋,比如石友三,其问题的核心,在于一支军队的性质是否“私有化”。



《亮剑》中一定要加上楚云飞老部下钱伯钧准备反水投敌的情节,其实是有所喻指的,因为阎锡山的晋绥军在抗战期间确有高级军官和部队投敌的行为。而在剧中,日军宪兵队长平田一郎只需搞定钱伯钧和营副两个人,几乎就可以拉走这支近2000人的队伍,充分说明了军阀部队的私有化性质。

在民国时期的杂牌军阀军队中,维系上下级关系的是兄弟、同乡、亲戚等多种私人关系,下级只听顶头上司的命令,士兵则只认长官,没有对错之分。这样的组织结构,造成只要军事主官决定倒戈或反水,哪怕是投敌当汉奸,大多数士兵也会跟着盲从,个别不从的也许会有,但结果一定凶多吉少。



根本的缺陷在于部队没有政治思想工作,完全凭借私人关系和利益集团来带兵,部队成为长官的“私家兵”。钱伯钧是楚云飞多年的兄弟和部下,翻起脸来指挥一营的官兵们差点把团长给灭了,因为他们只听从钱伯钧这个顶头上司的命令,管你团长师长呢。

《亮剑》骑兵连长孙德胜的老长官石友三,其试图投敌和被干掉的情况比较特殊,出身于西北军的石友三一直与日军勾勾搭搭,并且签署了“互不进攻”的协定,但尚未正式投敌。而新八军军长高树勋只是他“理论上的部下”,即所部归石友三节制,两人本来就有过节,再加之石友三第69军政治部主任臧伯风警觉后与高树勋密商,所以才能够在1940年底把石友三诓来活埋掉。



也就是说,如果不是高树勋提前干掉了这个家伙,当石友三正式投敌时,是一定能够带着其基本部队69军成为汉奸队伍的,因为这支匪气十足的队伍是石友三本人一手带起来的,完全是他的私人武装。类似于孙德胜这样不从的低级军官或士兵,只能以“开小差”的办法脱离部队,公开反对必然死路一条,因为大多数部众只听从石友三的。

抗战期间黄埔系中央军整体主动投敌的事件鲜有发生(山穷水尽情况下投降不计),一方面是蒋介石的抵抗意志比较坚决,一方面是黄埔军校开办了政治科目,学员具备一定的思想意识和国家观念,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比较谨慎,中央军各军师级单位都设有“政训处”,主要工作即是防控官兵的思想动态。



但杂牌军尤以西北军的投敌数量最多,一方面是蒋介石的歧视和排挤,一方面确实说明冯玉祥的治军方式太成问题,“曲线救国”只是借口,缺乏民族气节和抗战意志才是真。老冯一生倒戈八九次,每次只要他下定决心了必然事成,没听说哪个部下能拦住他的,因为西北军什么五虎将和十三太保之类的军官是他提拔起来的,士兵是他们自己招的,他冯玉祥就是家长。

我们的八路军是党的队伍,并且有“军政双首长”和“支部建在连上”的政工制度,因此队伍绝不可能成为某个人的。115师教导第6旅旅长(地方武装扩编的部队)、冀鲁边军区司令员邢仁甫生活腐化,又对组织上调其去延安学习持抵触态度,于是在1943年7月杀害了老红军、副司令员黄骅同志,试图率领所属部队投敌。



然而邢仁甫想错了,即便杀害了黄骅将军,他的叛变行为仍然遭到部队干部战士的坚决抵制和不从,身边的工作人员也纷纷摆脱他的控制,无奈之下他只好带着老婆和少数几个亲信跑到天津投靠了日本人。

1949年在解放天津的战斗中,已经成为国民党专员兼保安司令的邢仁甫被活捉,公审后被处决,而为了纪念黄骅同志,1945年特将河北省新青县更名为黄骅县。


度度狼gg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军两次大肆吹嘘的四平大捷,尤其是守卫四平,陈明仁立下了汗马功劳。

但两年以后,华中“剿总”副总司令兼第一兵团司令陈明仁在长沙通电起义,但由于陈明仁刚愎自用,过高的估计自己在军队中的影响力,以及白崇禧积极的策反,在短短几天时间里,起义通电中所列30多名将领绝大多数率部叛逃,长沙起义部队由通电发表之前的7.7万人所剩无几。



其中陈明仁赖以起家的第71军,更是上至军长,下至马夫跑得一个不剩,在追剿叛军的过程中,四野悍将钟伟轻敌冒进,在青树坪遭桂军主力伏击,成为四野自进关以来唯一一次失利。

四个月后的广西战役中,叛逃部队以及桂军主力17万人被全歼。71军军长熊新民,副军长彭锷,以及各师师长,团长悉数被俘虏。

后来陈明仁成为四野第21兵团司令,55军军长,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不知他看到那些曾经和他出生入死,现今沦为阶下囚的老部下们,会作何感想。


花近高楼1


如果在战场上,长官“投敌”之后,手下的士兵可以拒绝服。


首先,在“战场上”起义(投敌)跟在“战争中”起义(投敌)这两个概念可不一样,在“战场上”起义,可以理解为双方正面剑拔弩张或者打得不可开交的时候,才突然宣布起义,而在“战争中”起义(投敌)定义比较广了,不仅包含了正面战场的起义,也包含了敌后战场的起义。


从军人的操守和职责来看,毫无疑问应该抵制一切叛逃行为,甚至每个作战人员都有责任去制止投敌行为其次,从法律上来说士兵必须无条件服从长官的命令,但是在长官明显叛变的情况下士兵不光能够拒绝执行命令,而且可以先斩后奏在抗日战争中就有拒绝投敌枪杀长官的。


当然在现代各种法律都比较明确的情况下,士兵直接击毙长官不可取但是士兵可以拒绝执行,而且在我国解放军部队有政治委员的制度和党委的制度,如果最高长官出现叛变的情况会直接被取消指挥权,士兵听不听长官的命令其实并不取决于法律,而是士兵的个体思想决定了是否执行命令 最后,士兵拒绝执行错误的命令是可以的,而且士兵可以向上级长官报告进行纠正的,就是在以前的情况下也不见得就有士兵执行,也不见得有士兵不执行,这完全取决于个人意志


在战时个人的每一次选择都有可能危机生命,部门国家有规定士兵在一定情况下可以拒绝执行不恰当命令。例如不必要的生命危险,与道德相违背,违反宪法等。在任何情况下记住一条不要违背民族利益及国际道德的事情,这样无论战争走向如何战争之后可以避免自身受到侵害。


大鹏带你看古建


士兵可以拒绝服从不正当命令,但是这个条例在战时就是一纸空文。从古至今都有杀威棒的说法,士兵从进军营的第一天起所被灌输的概念就是服从,并以服从命令作为天职。那么长官投降士兵可以拒绝吗?我认为必须认清几点

第一:做出决定的是首长个人还是所属军队的领导集体,自己的直接上级和间接上级对此事是什么态度。比方团长决定投降,这个决定是团长一个人做出的,那么其他军官均不同意这个时候就有哗变的可能,士兵只需选择支持团长或者支持其他军官就够了。

第二:军纪是否严明,例如宪兵队和岗哨以及兄弟单位的情况,能否允许个人做出选择。像以前地方军阀的话有点军纪不严明直接逃跑的大有人在。

第三:整个大环境如何,例如只是长官们因贪污被发现之后因为害怕带领部队投敌。例如整个大环境导致战争失败在所难免,或者是因为长官的害怕打仗而投敌。每种情况不同而要区别对待,最主要的是这个长官是直接上级还是间接上级。

在战时个人的每一个选择都有可能危及生命,部门国家有规定士兵在一定情况下可以拒绝执行不恰当命令。例如不必要的生命危险,与道德相违背,违反宪法等。在任何情况下记住一条不要违背民族利益以及国际道德的事情,这样无论战争走向如何战争之后可以避免自身受到侵害。


农民视角看世界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在“战场上”起义(投敌)跟在“战争中”起义(投敌)这两个概念可不一样。在“战场上”起义,可以理解为双方正面剑拔弩张或者打得不可开交的时候,才突然宣布起义;而在“战争中”起义(投敌)定义比较广了,不仅包含了正面战场的起义,也包含了敌后战场的起义。

在解放战争中,国民党在“战场上”率部起义(投敌)的第一个军长就是吴化文,时任整编96军军长兼整编84师师长,在济南战役打响的第三天,也就是华野西线宋时轮的攻城部队在猛轰吴化文驻守的阵地后,才宣布率部起义。



其实,在解放战争中,吴化文率部起义(投敌)也是被逼无奈。吴化文年轻时过得很落魄,走投无路之下才加入到了冯玉祥的西北军当一名小卒,由于精精明能干很快就在军中脱颖而出,得到了冯玉祥的重用。但好景不长,中原大战冯玉祥兵败下野出走后,西北军也就成了一盘散沙,吴化文从此四处寄人篱下,看着别人的脸色行事。

吴化文在抗战初期投靠了蒋介石,打过日本人也和八路军搞过军事摩擦并犯下了不少罪行,所在的部队隶属冯玉祥“十三太保”之一、主政山东的韩复渠统辖。韩复渠因抗战不力被蒋介石处决后,吴化文也就没了落脚之地,犹如丧家之犬一直游离在汪伪政府和军统之间。抗战中期,无奈之下加入到了汪伪孙良诚部,这也成为了吴化文挥之不去的阴影,也为日后的起义(投诚)埋下了伏笔。

抗战结束不久后,吴化文再次接受了蒋介石的改编,在鲁南地区被新四军被打得溃不成军后,已经开始派人不断地新四军接触,而新四军为了争取吴化文,从此开始耐心地对其做思想工作。国民党在执行军队整编工作计划时,吴化文不小心捞了个整编84师师长并参与了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由于曾投靠“汪伪”烙下的污点,在国民党军中一直不受待见,吃力不讨好的脏活累活可不少干。在山东战场奉命支援友军时,吴化文为了保存实力两度贻误战机,导致了友军的全军覆没,也曾遭来了杀身之祸。而此时,如果投敌,又担心自己罪孽太重而得不到人民的谅解,里外已经不是人了。



济南战役打响前,华野从未间断过做一直摇摆不定的吴化文的思想工作,要求在适当时期配合华野的攻城工作。而此时的第二绥靖区司令王耀武深感济南兵力严重不足,为了拉拢吴化文,王耀武向蒋介石举荐吴化文担任整编96军军长兼84师师长,不仅拨给吴化文两个警备旅指挥,还给予补充了大量的美式装备,这一下子吴化文将华野的思想工作抛之了云外,拒口不谈起义事宜。

当华野大军压境济南城后,双方已经打得不可开交,而吴化文拒绝撤出阵地,已经影响到了攻城的进程,西线宋时轮立即率部猛轰吴化文驻守的西郊阵地,吴化文便开始慌了,当晚立即召开了军部团以上的军事会议,商谈起义(投敌)事宜,并吩咐自己的亲信,如果会议上谁敢公然抗命立即就地处决。



虽然在吴化文在开军部团以上的军事会议上,所有的将领都表示同意起义(投敌),但是在会议结束后,整编84师副师长杨团一、155旅第465团团长王玉臣等人瞬间变脸,拒绝服从军长吴化文提出的起义投敌命令,率部立即逃往绥靖区司令部向王耀武告了密。济南战役战场上,整编96军军长吴化文宣布的起义(投敌),实际上成功带走的只有整编96军之独立旅、特务旅,以及整编84师之155旅及161旅等部,总兵力两万余人,其部队后来被合编为第35军。


赛门之略


战场上,长官投敌,手下士兵可以拒绝服从吗?


从古至今,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但在战场上,如果长官投敌,手下士兵是否可以拒绝服从命令吗?

小编认为,这种情况要区别对待,但答案是肯定的,士兵可以拒绝服从投敌的,但是会面临被扣押或者被枪毙的危险。但最重要的是看企图投敌的长官,究竟有没有能力来控制自己的军队。

第一种情况:

自古以来,控制军队的关键在于思想和利益。所谓思想就是让手下官兵与自己的思想保持一致,这在封建社会最为多见,因为在封建社会的军事体系中,思想教育的程度并不高,好多当兵的都是穷苦出身,当兵就是为了领兵饷,有奶便是娘,官兵更多的以追随自己的主帅为最高思想,主帅指到哪里,官兵就打到哪里。所以在这一时期,军事主官经常有成建制规模的私兵和家丁,这些官兵没有忠君爱国的思想,他们只有跟随主帅打江山的思想,对长官相当忠心,所以在很多朝代众多军事将领横行一时,原因就在于他们手中手着政府无法控制的武装力量。

在古代乱世年代,下层官兵在森严的等级制度下,不满思想针对到了封建君主的身上,在这样的背景下,众多将军更容易煽动自己的官兵参与谋反,同一时间由于恰逢乱世,在军事将领权势越来越大的情况下,相关的军事主官甚至可以越过自己的上层来给自己的部下提供利益,例如明朝时代很多私兵和家丁的军饷甚至由自己的领导来供应,军队已经彻底私人化,这样的军队已经不属于国家,而属于私人武装,就更存在叛乱的风险。如果是这样的军队,在战场长官投敌,手下士兵一般不会拒绝服从,即便有少数拒绝服从的,也会被群起而杀之。

第二种情况:

如果是没有能力控制自己军队的长官,在战场上投敌,将会发生兵变,甚至会出现成为光杆司令的情况,如果是这样,即便是投敌成功,敌方军队也不会善待这些长官,毕竟对方没有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另一种情况,可能会被不服从投敌命令的下级军官或士兵打死。譬如唐明皇西逃的时候,士兵要求处死高力士和杨贵妃,这时连皇帝的权威都没了,士兵自然抱团反而有很大力量;第三种情况是,投敌的长官会得到部分士兵的服从,与部分不服从投敌命令的士兵发生冲突,或者是一拍两散。

一般情况下,在战场上投敌的都是贪生怕死之人,或是被对方拉拢收买之人。这些人没有什么信仰,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随时投敌出卖自己的军队,这些人投敌往往会造成巨大的危害。古代和现代是一样的,投敌的主动权不在士兵手中,而在于他们的长官,更在于这些长官有没有能力真正控制住这支军队。所以,小编认为,在战场上长官投敌,手下的士兵要不要服从,要区别对待。


葛大小姐


绝对可以。

现代军队和古代军队有一个重要的区别。

就是现代军队是有意识形态笼罩的。

这个意识形态可以是宗教信仰,民族国家,共产主义,自由民主。

总之,士兵不是为自己而战的,而是为意识形态而战的。

在这个意识形态话语下,士兵的所作所为,即是正义,而投敌,士兵连自己这关都过不了。

打个比方,你要参军,参军后我国政委就会对你进行洗脑。

你打仗是为了什么,是保家卫国。

如果你的长官投敌,他是什么,是汉奸,是国贼!

继而你就会得出要保家卫国,灭汉奸除国贼这个结论。

那你还会听从一个汉奸国贼的命令吗?

绝对不会,除非你也是汉奸卖国贼。

如果汉奸卖国贼是要你听他的话,不然就杀你呢?

保家卫国,灭汉奸除国贼,死又何惧!

这个投敌的长官,如果不能消除笼罩在军队身上的意识形态。

恐怕别说带军队投敌,一旦被发现,怕不是立马被打成筛子。


逆转天堂


首先我们想象一下,双方战争实力的不对等,长官对两边战事的判断,都有可能造成长官临阵倒戈的情况。而一般情况下,普通士兵在“下服从上”的思想下会跟随军官的抉择,就算出现少量反对也会被枪毙以服众。那么当部队士官决定临阵倒戈时,不愿倒戈的士兵应该怎么做?其实在历史战争期间就发生过许多投敌事件,但结果只有两种。


第一种就是跟随自己的上司或者长官一起倒戈,在一些解放战争电影中我们经常能看见我人民解放军的政治攻势使得一些“国军”官兵思想产生了动摇一些基层军官甚至发展到后来一些高级的将官带头率部起义,低下许多士兵也就跟着一起起义了基本上没有出现过什么枪杀自己上司的事情发生。在现实中最有名的临阵倒戈当属明末清初的山海关总兵吴三桂他的临阵倒戈了,直接改写了历史。不官是野史中说的李自成霸占了他的娇妻陈圆圆还是正史中说吴三桂不愿诚服与一个农民起义军的脚下,反正吴三桂的这一举动使他背上了千古骂名。他是吴三桂在投靠满清军队的过程中就没有人提出过反对就没有人像通过杀了他来阻止吴三桂的这一举动吗?我个人倾向于没有,因为从当下的一些史料来看吴三桂对自己是下属是非常好的比起那些明朝末年吃空饷喝兵血的贪官污吏来吴三桂做的还算是比较廉洁的,所以当他在山海关临阵倒戈起兵投降与清朝时在他看来这是“弃暗投明”之举。


第二种就是下属将临阵倒戈的上司就地正法,还是先要说一下我们拍摄的一些影视剧中出现过的类似场面,与前一种不同自己是上司要临阵倒戈投敌下属会大义凛然甚至是大义灭亲的干掉自己的上司,这样是事情共军有“国军”也有,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被下属放黑枪或是当着面被干掉的这些个将领或者说头头们平时就是个养尊处优或是飞扬跋扈目中无人之辈,他们平日里对自己的下属那叫是个威风凛凛啊,没事时出来露个脸证明自己是这的头儿有事了就找个种理由对托自己应该有的责任,甚至还栽赃陷害自己的下属闹的民怨沸腾。正好那些平时被自己上司打压的下属乘此机会干掉自己是上司对外也有非常正当的理由。

我们再来看衡阳保卫战的时候方先觉打得极其英勇顽强,让日军付出了超过2万人伤亡的巨大的代价而攻不下来,城市争夺战打得异常艰苦,方先觉以为部队基本上伤亡殆尽了,就下令放下武器,结果是还有一万多名正在与鬼子做生死搏斗的官兵放下武器投降了,也没看到那个把方先觉给毙了继续战斗的。指挥官在战场上要叛变,他会愚蠢到不跟任何部下商量,征求他们的意见就下令投降吗?任何一支部队的指挥官他都有自己的盘根错节的关系网,都有自己的铁杆亲信,能让你随随便便说杀就杀了吗?

部队军官或者士官临阵倒戈时,不愿倒戈的士兵很少,服从是军人的天职,一旦出现不服从的情况,只能说明这支军队在平时就有隐患。

我们再看历史上商周改朝换代的牧野之战,商朝派出大量由奴隶组成的军队出战,在战场上奴隶们倒戈相向,使商朝最终战败。

就像我是士兵,当我的上级倒戈,而我不愿意倒戈的时候,那么还是先服从命令,跟随倒戈,再选择机会逃出部队吧。不要去想着打死军官,领着部队制止倒戈,要知道想倒戈的军官不会给你机会的。军队的管理是阶梯式的,什么级别的人能接触到哪种级别的信息都有着严格限制。如果一个师旅级军官决定叛变,普通士兵绝不可能知道他们将要做的是什么,是谁让他去做的。


鹏鹏鹏膨胀


可以

其实这个问题在人类整个战争史中都很常见,在我国抗日战争中也有整建制部队投敌的,当然也有拒绝投敌的。

这主要分两个方面来看,一个就是从法律上来说,从法律上来说士兵必须无条件服从长官的命令,但是在长官明显叛变的情况下士兵不光能够拒绝执行命令,而且可以先斩后奏在抗日战争中就有拒绝投敌枪杀长官的。当然在现代各种法律都比较明确的情况下,士兵直接击毙长官不可取但是士兵可以拒绝执行,而且在我国解放军部队有政治委员的制度和党委的制度,如果最高长官出现叛变的情况会直接被取消指挥权。

再就是从可行性上来说,士兵听不听长官的命令其实并不取决于法律,而是士兵的个体思想决定了是否执行命令,假如说一个长官威望很高他假如投敌的情况下一定有一部分人跟着的,所以这不是法律能决定的。

所以士兵拒绝执行错误的命令是可以的,而且士兵可以向上级长官报告进行纠正的,就是在以前的情况下也不见得就有士兵执行,也不见得有士兵不执行,这完全取决于个人意志。



李晓伟


从理论上说不可以,军人的道德就是决对服从,而不是相对的,也就是说服从是无条件的,而无须你再核实一下是否可以执行,服从谁呢,就是自己的直接长官,更上一级,甚至顶级的意志,也必须是由自己的直接长官所代表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令行禁止,无坚不摧,长官投敌,自己跟不跟着,要看长官怎么分付的,要是他命令大家一起去,那就必须去,因为作为士兵,你并不知道长官是真投敌,还是打进敌人内部作卧底,只有一个选择,服从命令,所以世界军事史上,凡是开明的国家都不会虐待被敌人俘虏又放回的士兵,更不会追杀随长官投敌的士兵。

这说的只是理论,因为你问的也没附加条件,现在上头条的人就个习惯,上来就问,也不限定何时,何地,何种情况,只能从一般的情况来回答,当然实际情况千差万别,特别是现代社会,信息这么丰富,人又都这么精明,接发自己主管的有的是,打起仗来主官什么意图也很容易掌握,到时咋办就看现场你对信息的采集,分折,判断,能力如何了,总之头脑灵活要比僵化的生存几率大多,到时自己看着办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