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繡花針” “繡”出剛柔並濟的城市管理“雅安模式”

近日,住建部下發了《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關於通報表揚2019年度“強基礎、轉作風、樹形象”專項行動中表現突出單位和個人的通知》,雅安市綜合行政執法局被評為“強轉樹”專項行動表現突出單位。

無獨有偶,在省住建廳“2019年各市州住房城鄉建設部門政風行風群眾滿意度測評”中,市綜合行政執法局名列全省第四,並在城管部門全省排名中連續3年位列前五名。

我市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工作何以脫穎而出,受到國家級、省級的表揚和肯定。

每一份榮譽的背後,都有一份不平常的付出。

設立全省首個城管巡回法庭、建成川內首個城管——大學交流合作平臺、成功獲得城管全國質量體系認證……我市成立城管執法隊伍10餘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以及省住建廳的關心支持和幫助下,各屆城市管理幹部和職工始終堅持立足崗位服務群眾,著力在城市管理標準化、精細化、法治化和智慧化上下功夫,從體制和機制上探索解決城管執法中的堵點難點,形成了剛柔並濟的城市管理“雅安模式”。

文以化人、文以潤城。通過繡花般的細心、耐心、巧心,大街小巷出攤佔道現象少了,道路整潔暢通了,環境衛生更好了,城市文明提升了,執法隊伍素質、作風、形象全面改善,城市服務、管理和執法水平顯著提高,城市形象大大提升,市民幸福感和獲得感不斷增強。

一根“绣花针” “绣”出刚柔并济的城市管理“雅安模式”

裝備標準化的執法隊伍

一根“绣花针” “绣”出刚柔并济的城市管理“雅安模式”

換裝儀式

以創新為針 以法治為線

“繡”出文明守法新風尚

2018年11月6日17時,市綜合行政執法局行政執法支隊九大隊執法隊員在日常巡查中發現,雨城區大興街道前進村4組村民王某露天焚燒秸稈雜草產生煙塵汙染的違法事實。

執法隊員依據相關規定,對其處以人民幣1000元罰款。王某拒不執行。

後經催告,當事人王某逾期仍未履行該行政決定。

隨後,市綜合行政執法局向漢源縣人民法院依法申請強制執行。

去年12月10日,漢源縣人民法院裁決強制執行,依法從王某銀行賬戶上扣除2000元罰款(包括1000元滯納金)。

這是由市綜合行政執法局申請執行的全省首例城市管理領域行政處罰非訴執行案件。也是我市在全省設立首個城管巡回法庭後,帶來的變化。

責令不改、送達文書不收、罰款不交。因城管部門沒有強制執行權,執法隊員與管理服務對象“躲貓貓”“打游擊”等現象成為“通病”。

從事城市管理工作12年的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支隊三大隊大隊長秦遷深有感觸,由於缺少城市管理執法剛性制度,城市管理工作在很長時間內僅停留在勸導層面,大量行政處罰案件效果不佳。

對此,2018年12月7日,我市“對症下藥”,創新成立了全省首個城管巡回法庭,這一尷尬局面逐漸被化解。

巡回法庭的成立,能解決執法者一方行政執法執行難的問題,提升群眾的守法意識。對於群眾一方來說也是有利的。

葉某和馬某因佔道經營被罰,拒不履行處罰決定,請巡回法庭的法官幫忙“評理”。

巡迴法院工作人員要求執法隊員當場出示視頻影像資料、法律依據等,並請葉某和馬某確認上述證據的真實性。

“不管是租用還是購買的鋪面,店門外都是公共設施,根據城市管理相關法律法規,這屬於佔道經營。”在確認執法隊員程序合法、執法規範、處罰適當後,法庭工作人員對兩人講解了相關法律規定。

最終,葉某和馬某心服口服,自願接受處罰,並保證以後一定做到文明守法經營。

“巡回法庭,不僅要求商家要文明守法,同時要求執法隊員依法辦案、規範執法。”有了此次經歷,葉某和馬某認為:當事人與執法隊員一樣接受監督,這樣更公平、更令人信服。

巡回法庭的成立只是我市推進城市管理由人治向法治轉變的實踐之一。

建立城管公安聯動聯勤執法機制;與市場監管局規範城市經營秩序治理佔道頑疾;與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不動產登記中心聯合管控違法建設;與市生態環境局加大餐飲油煙汙染治理……

市綜合行政執法局建立了“城管執法、公安護法、法院司法”三位一體的新型城市管理執法保障機制,探索通過創新執法方式、強化法治意識、加強執法監督,形成了從末端到前端,從執法到管理的“閉環管理”模式,推動城管執法走向規範化、法治化和長效化。

事實上,查處並不是目的,更重要的是通過用執法常態化換守法自覺性。

“如今,有了文明守法的自覺性,抗拒執法及暴力抗法等現象明顯減少,市場周邊秩序管控重點和難點問題也有了明顯改觀。”執法過程中的矛盾衝突少了,讓秦遷感覺工作也輕鬆了不少。

正如秦遷所言,越來越多的商戶實現了“被動改”向“主動做”轉變,城市環境也變得越來越秀雅。

以標準為針 以質量為線

“繡”出城市治理“山河圖”

2019年1月23日,雅安市綜合行政執法局正式掛牌成立。

至此,於2008年掛牌成立的“雅安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成為歷史,“雅安市綜合行政執法局”走上舞臺。

從城管執法到綜合執法,稱呼的小改變,背後卻是一場執法體制機制、執法理念和執法手段的大變革。

隨著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廣大市民對城市管理執法的要求日益提高。同時,隨著城市管理執法體制改革深入推進,城市管理需要向城市治理轉變、城管執法需要向綜合執法轉變,綜合行政執法局的工作從簡單的容貌秩序治理,拓展延伸到行使組建領域所有行政處罰權、環保領域部分行政處罰權,行政處罰事項由四五十項增至四百多項,大家熟悉的招投標、建築施工等住建領域的行政處罰職能現均由市綜合行政執法局履行。

如何實現有效的轉變?

市綜合行政執法局將目光聚焦:建立質量管理體系,為綜合執法各項工作提供標尺和依據,對城市管理涉及的範圍、職責、流程、法律責任等作出明確規定。

為建立質量管理體系,市綜合行政執法局對全局工作特別是執法工作職能職責進行梳理,重點從執法標識、執法場所、執法裝備、執法行為、執法程序等5個方面建立標準體系,最終制定出包括質量手冊1本、控制程序文件21個,以及大量工作依據、崗位職責、作業指導書和表格,共計約10萬字的雅安城管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文件。

去年,市綜合行政執法局標準化建設工作正式獲得全國質量管理體系認證,雅安城管的國家標準正式建立。

“ISO9001認證”“綜合執法”二者看似沒有交集,在我市到底產生了什麼樣的“化學反應”?

“經過一年多持續推進,不僅標識、場所、裝備等方面更加標準了,更重要的是執法程序和行為都有章可循。”市綜合行政執法局有關負責人表示,有了質量體系,將城市管理目標任務和階段性工作,由市局、支隊、大隊自上而下層層分解,形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縱橫連鎖的目標任務體系,並實行量化考核,實現了“工作有程序、程序有控制、控制有標準”。綜合執法工作從此走向了標準化、專業化和規範化軌道。

在城市治理的任何環節,百姓需求被列為優先考慮要素。質量管理體系建設,從群眾不滿意的地方改起,從群眾贊成的事做起。

金盃銀盃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這樣的“走心”舉措,讓老百姓看得見能認可,更贏得了他們發自內心的“點贊”。

2019年12月20日,我市首次開展綜合行政執法開放日活動,邀請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以及市民、開發商、建築施工企業、物業管理公司、媒體等組成的代表團,對中心城區綜合行政執法標準化建設進行走訪、觀摩。

代表團來到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支隊八大隊,聽取綜合執法禮節規範制度、執法行為規範制度、著裝規範制度等介紹,並參觀信訪接待室、先行登記保存室、案件審理室等,深入瞭解雅安城管執法標準化體系建設情況。

“由粗放到精細,執法理念和手段也變了,但他們為市民管護好城市的初心卻沒變。”觀摩了一次模擬執法,代表團對綜合執法內容、方式和流程有了更直觀的瞭解,紛紛為市綜合行政執法局的轉變豎起大拇指。

以民生為針 以服務為線

“繡”出執法人員新形象

“城管執法隊員不僅長得好看,心地也好。”說這句話的人,是83歲的老人周安民。

去年夏天發生的事,在他的腦海裡仍然歷歷在目:那天,他獨自步行從市區濱江西路前往挺進路一銀行網點取錢。由於氣溫高加之步行距離遠,走到河北正街時,他突然感覺頭暈乏力、天旋地轉。

就在老人險些摔倒的時候,兩名綜合執法隊員剛好巡查到此。

見老人狀況異樣,執法隊員趕緊停下腳步,主動上前詢問情況,找來凳子供老人休息,並在與老人的家人取得聯繫後,將老人平安送回家。

“如果沒有碰到他們,我老伴那天可能都暈倒了。”心有餘悸之餘,周安民的妻子對兩名執法隊員的善舉連連點贊。

這與部分社會公眾心中城管暴力、野蠻的負面形象形成了鮮明對比。

日常生活中,有人一提及城管,就會聯想到“暴力執法”“城管打人”。甚至在一些市民眼裡,城管與小商販可謂是互為“天敵”,水火不容。

事實上,這只是一種誤讀。

城,所以盛民也。民,乃城之本。

近年來,雅安城管人以實際行動踐行“人民城管、為民管城”的理念,堅持服務是最好的管理,推行最有溫度最快捷的服務,執法隊員實現了由“管理員”向“服務員”的轉變。

我們欣喜地看到,城管溫情小哥——東城大隊大隊長熊明武為水果攤販寫價格招牌,用熱心暖心愛心傳遞文明。

我們欣喜地聽到,通過執法隊員逐戶耐心宣傳講解,取締雅安五大露天卡拉OK,讓市區西康路東段恢復了原有的寧靜和清爽。

我們還欣喜地看到,“萌萌”和“威威”熊貓卡通城管,衍生發佈了熊貓城管動漫表情包,塑造雅安城管萌萌噠、親親噠、威威噠、帥帥噠的新形象。

幫老人背背篼、扶老人過街、執法文明用語……相比以往生硬的流水線式勸導,雅安城管執法隊員正用一個個實際行動,一句句親切溫暖的話語,為市民提供貼心服務,守護城市文明,樹立雅安城管文明有禮的形象。

內強素質,外樹形象。

市綜合行政執法局通過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以及進行軍事、素質拓展訓練來提升隊員綜合素質,展示隊伍整體形象和良好精神風貌。並通過與高等學府交流合作,搭建了川內首個城管——大學交流合作平臺,掛牌成立城管培訓基地,促進教學與實踐結合,提升執法隊伍的整體素質和業務水平,不斷提高群眾滿意度。

“百姓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再小都應當作城市治理中的大事,一件一件解決。”綜合執法隊員,關心群眾疾苦,真情解決群眾困難,以人性化的手段開展執法,當好了城市的“管家”、市民的“保姆”和城市文明的“守望者”。

執法人員形象樹得好不好,老百姓心裡有桿秤。

雅安櫻雪電器向市城管支隊捐贈防疫物資、“愛心義剪”志願者們為執法隊員提供免費理髮服務、蜀天物業雷鋒志願服務隊捐贈牛奶……疫情防控期間,愛心企業和志願者的一個個善舉,給一線工作人員暖暖的感動。

“企業主動捐贈,要是放在以前想都不敢想。”一名執法隊員表示,這既是對城管工作的肯定和支持,也是無聲的督促和鼓勵。

實至名歸。

在省住建廳“2019年各市州住房城鄉建設部門政風行風群眾滿意度測評”中,市綜合行政執法局名列全省第四,並在城管部門全省排名中連續3年位列前五名。2019年,市綜合行政執法局機關委員會第五黨支部被市直機關工委評為“全市先進黨組織”。

以數字為針 以精細為線

“繡”出治理頑疾“智慧腦”

3月17日上午9時48分,信息採集監督員童富霞例行巡查時,發現市區雅州大道錦繡華庭小區外一面飯館存在店外經營的違規行為。童富霞立即使用“城管通”將該問題採集上報至市城市管理服務中心。

四分鐘後,市城管信息中心坐席員通過數字城管平臺將案件派遣至青江街道辦桐梓林社區網格員餘曉琴。

“雅州大道錦繡華庭小區外,有商家佔道經營……”“城管通”收到案件提醒後,餘曉琴立即前往現場對商家進行處置,要求商家坐商歸店。

10時16分,問題處置完成,將案件辦理情況回覆中心進行結案。

從收到案件到辦結,整個過程不到半個小時。

以萬米單元格為基準,雨城區中心城區被劃分為32個網格,每個網格均配備街道包片幹部、社區幹部、數字城管聯絡員、網格城管和專職網格員。

“通過構建網格化城管長效機制,織就了一張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網格化城市管理‘大網’。”市城市管理服務中心(市城市管理信息中心)負責人將這一機制帶來改變歸功於數字城管信息系統。

城市管理需要“工匠”精神,需要把“匠心”融入城市管理的每個環節。近年來,市綜合行政執法局不斷創新城市管理機制,努力創建具有區域優勢和雅安特色的城市管理模式,於2015年6月建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數字城管信息系統。

雅安數字城管信息系統以“智慧雅安”為依託,充分利用“智慧雅安”現有的雲計算、雲存儲平臺,統籌規劃,實現數字城管系統雲部署,讓城市有了“千里眼”和“順風耳”,能全方位、無死角排查城市管理中的“頑疾”。

雅安數字城管信息系統在城市管理中的應用遠不僅是構建網格化城管長效機制。

——針對高層違建和“五燒”問題隱蔽性強,以及工地內揚塵管理、河道汙染靠常規方式難以發現的情況。市城管信息中心引入無人機、接入高空雲臺參與城市管理工作,有效避免管理盲區,實現了空中管城。

——將AI人工智能引入城市管理,在市城市管理服務中心,工作人員輕點鼠標,便可篩查出車輛違停、無照經營遊商、暴露垃圾等12類主要城市管理問題。

——試用城管機器人系統,共享公安、交警近3000個視頻監控資源,對城市管理問題進行智能抓拍分析,實現城市管理問題自動取證、自動核查,從而全面提升我市城市管理的智能化、精細化水平。

——市民通過“12319”反映的涉及城市管理方面的問題,由數字城管系統形成專案派遣責任部門,處置完畢後接線員將辦理情況回覆投訴人,建立起快速反應、高效敏捷、面向社會、上下聯動的運行機制。

截至2019年12月,我市6縣3區全面完成數字化指揮平臺建設,實現省、市、縣三級互聯互通。

目前,平臺案件涉及公用設施、交通設施、市容環境設施、園林綠化設施等類別,涵蓋住建、公安、民政、水利、環保等市級部門及電力、燃氣等40餘個部門和駐雅單位,有效整合了城市管理力量,“大城管”格局逐步形成。

自運行以來,平臺共受理各類城市管理案件30餘萬件,處置率為99.87%,按期結案率為86.45%。

雅安數字城管平臺有效運行,初步形成了“主動發現、精確指揮、部門聯動、快速處置、有效監督”的城市管理新模式。逐步變被動式發現為主動,實現粗放式到精細化管理、突擊式為常態化管理,全面提升了雅安城市管理智慧化、精細化水平,向感知、分析、服務、指揮、監察“五位一體”的智慧城管新模式大步邁進。

雅安日報/北緯網記者 徐玉婷 李桃月

圖片由市綜合行政執法局提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