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嗣同真的是被砍了三十幾刀才斷氣的嗎?

埃夫隆


這個問題老梁來回答。

譚嗣同被砍了三十幾刀?瞅著題目俺的大巴掌抽著自己個寬腦殼,這得多大的仇啊!瞅著這數字,摸著俺自己個的大脖子,這痛也得痛死啊!

那麼這事是真的嗎?其實這事,他只在譚嗣同的師傅胡七的回憶錄《譚嗣同就義目擊記》中提到過。寫到這裡,俺就想起小時候,看到的電影《譚嗣同》,在最後有這麼一個鏡頭,行刑的時候譚嗣同,撅著嘴輕輕的吹去一隻爬在木墩子上的小蟲子,這一幕在俺這大腦殼裡印象實在是太深刻了。

今天俺就借題主這一畝三分地,把譚嗣同和這戊戌六君子的事,和大家嘮叨嘮叨,順道咱在掰扯掰扯這三十幾刀的事。

開頭的事

這麼說吧,咱大華夏地頭上,沒有那個朝代被老外作踐成這個樣子。它滿清小三百的基業,就把咱大華夏領頭羊的地位,生生的禍禍成了雞尾巴。就連那大海對過那小鬼子,蹦躂起來沒有三尺高的傢伙,都能騎在咱頭上晃著那中間一點紅的膏藥旗耀武揚威,那真真的叫羞死個人了。

滿清打嘉慶開始,他這國力就開始整下坡了,到了道光二十年,鴉片戰爭爆發,整個那就不是下坡路了,簡直就成了斷崖。

一個自由落體運動這就開始往地上拍,那時候社會矛盾大爆發,他滿清自身的弱點那也暴露無遺。大鼻子藍眼珠子白皮膚的傢伙們扛著槍拉著炮,耀武揚威的只要不開心,在咱大華夏地頭上架著幾門小炮這就來了。

黑色的大煙膏子,不知道是那個不要臉的給起了福壽膏的大名。那其實整個就是一吸血的爬蟲,把咱大華夏的精氣神吸的是乾乾淨淨,錢吸沒了,骨頭吸軟了,自信也快吸沒了。

咱著大華夏一天天的變窮了,老百姓一天天的變弱了,見了大鼻子,你也別管在他們地界是地痞還是混蛋,天天的就快爬地上喊聲:“洋大人早!”

滿清自身的腐化墮落,看不清世界的真相,這官逼民反,洪秀全扛著旗就給他來了個太平天國運動,這一打就是十幾年啊。

滿清最後險勝了,但他著元氣也快打沒了。到了同治、光緒,咱大華夏地頭上圍了一大圈的藩籬,愣是沒剩下一個,就這局勢,大華夏的本土早早晚晚就得被大鼻子外加小鬼子那矮地瓜給瓜分了。

上上下下五千年的錦繡山河,你都沒法瞅下去,哭的心思都有。

就這狀態,就這局勢,滿清那朝堂上還整出了:“寧贈友邦,不予家奴”的混賬話。民間饑民遍地,土匪和那強盜跟那韭菜似的,割了一茬是又一茬。

咱大華夏的子民就這麼認慫了嗎?當然是不能啊!站的高,瞅的遠那些個有腦殼的人,以及裝滿了民族危亡思想的秘密黨會,這就紛紛而起,力圖救大華夏於危難之中。

有主張維新變法的;有整維護王權,給滿清搭把手大耳光子糊洋鬼子的;更有甚者拉了旗杆子,反正是破罐子,一併摔了,捎帶手把大鼻子踹下大海的等等,各種各樣的思潮,想法那叫個海了去了!

戊戌政變

譚嗣同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想用維新變法來拯救大華夏。但是在戊戌政變中,還是棋差一招。改良派瞅著滿朝堂中所有手裡握著槍桿子的將領中,也只有長期駐紮在朝鮮那地的袁世凱,主張變法改良。

所以拉攏袁世凱為戊戌政變保駕護航,結果一幫改良派被袁世凱賣了個掉底,輸的稀里嘩啦。蹲在簾子後邊垂簾聽政的慈禧贏的是稀里嘩啦。

光緒被囚禁了,城門關閉了,交通也封鎖了,三千大辮子兵拿著破刀片子滿世界拿人。就算是這種情況之下,譚嗣同還是在尋求機會營救光緒,但大傢伙都知道這是徒勞的。梁啟超在離開之前,勸譚嗣同一起離開去日本,日後再做打算。

“那個國家搞變法,不留點血?咱大華夏搞維新變法還沒有留過一丁點血,這也許就是我們失敗的原因吧!既然如此,我譚嗣同願意成為變法維新去流血犧牲第一人!”

戊戌政變的整個過程大約就是這樣,為了解答題主的問題,那麼接下里,咱就通過胡七的回憶錄來瞅瞅譚嗣同被捕那天發生的事。

胡七的回憶

首先介紹一下胡七。這人是一武術大家,有一外號叫通臂猿胡七,算起來應該是譚嗣同的父輩,倆人是因為拳腳相識,譚嗣同小的時候就從胡七這裡學過拳術。這麼算來,胡七應該是譚嗣同的師傅,但倆人卻以兄弟相稱,從這裡我們不難發現倆人的關係好的很。

說句大白話,胡七雖然年長,但他很敬佩譚嗣同。

趕到戊戌變法的時候,胡七和大刀王五倆人就開始負擔譚嗣同的衣食住行以及安保問題,而譚嗣同被捕的這天,他就是和這兩人在一起的。

這天慈禧那懿旨可下來了,咋說呢?慈禧這朝堂基本上和窟窿眼差不多了。胡七接到消息,這就去了瀏陽會館找到了譚嗣同,把這事一說,可譚嗣同卻根本沒有當回事。

翻開匣子,找出七封家書——都是譚嗣同的老爹的來信。譚嗣同的老爹叫譚繼洵,當時還是湖廣總督。

譚嗣同也沒有避諱胡七,拿一封看一封,看完就燒,燒完又模仿父親的筆跡,再整一封塞到原來的信封裡,這每一封的假信中都是父親罵兒子的口吻。

寫到這裡,俺就想起,總有人說譚嗣同父子倆人不和,也許原因就是這七封信。但老話說的好,尚且虎毒不食子,老爹在怎麼唬你,但心底裡還是放不下的。

話頭拉回來,咱接著聊,這一整就整到了第五封的頭上,這太陽公公都急不可待的要出來了,譚嗣同還在寫。這一傢伙把個呆在旁邊的胡七和王五急的上躥下跳,但拿著譚嗣同也沒轍。

到了寫完第七封的時候,門外的捕快也就來了。胡七和王五要拉譚嗣同跳房頂上逃,譚嗣同搖了搖頭。

俺在這裡插一句,這個時候的譚嗣同可不是啥手無縛雞之力的白面書生,人家多少也會一點咱說的輕功,不過在江湖人的眼裡,這叫輕身術。要真逃,在胡七和王五的幫助下,那幾個捕快還真不夠看的。

“不了!你們走吧!”譚嗣同這就已經打定了撲死的決心。

倆人也明白,就這麼耗下去,他們倆人也得陪著一起死,這死可就白死了,在最後的關頭,倆人跳房頂走了。

此後倆人想要營救譚嗣同,連獄卒都賣通了,這就聯絡了仰慕譚嗣同的十六個人,加上他倆一共十八個人,計劃都安排好了。

但譚嗣同卻拒絕了。

三天後菜市口上,就要問斬。據說在問斬的時候,慈禧話特意說了,好好行刑的話。

行刑那天胡七和王五,兩人就站在不遠處的房頂上看,黑壓壓的一片人都在看。這頭一刀砍的是康廣仁,倆人眼裡的譚先生是第五個。

當劊子手舉起鬼頭刀的時候,倆人的心都碎了,大半輩子都埋入黃土的人,都哭了。

據胡七說,滿清的規矩,這殺平頭老百姓的刀和當官的刀是不一樣的,官越大,用的刀越鈍。砍譚嗣同的刀叫大將軍刀。從這裡大傢伙不難看出來,這鬼頭刀已經是頂天了的鈍。

一刀下去,血出來了,但腦袋還在脖子上,這不是砍頭,這是鋸頭。

倆人是睜大了眼珠子瞅的,這一挨就是三十多刀。過後倆人冒險替譚嗣同收了屍,此後胡七和王五又多次組織人員刺殺榮祿,這是後話了!

這是啥,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啊!大華夏這地頭從不缺有血性的漢子!

好了,今天就寫到這裡,喜歡的朋友加個關注,順手點個贊呦!


梁老師說歷史


是的,場面的真的很悲慘。已經不能說是砍了,用鋸這個字來描述更為形象。

被特殊”照顧“的譚嗣同

在清朝,鐵匠鋪子普遍認為劊子手的那把鬼頭不吉利,不願意接單,所以很多刀都捲刃了依然在使用。

除非家屬願意特殊打點一下,不然行型的時候要捱上好幾刀。犯人哀嚎不斷,場面慘絕人寰。連洋人都看不下去了,曾經不止一次的提議換鋒利的刀行刑。

普通人尚如此,更何況慈禧眼中的譚嗣同呢?

很多人印象裡,譚嗣同不就變了個法麼,也就影響到了滿清封建派的利益,怎麼會讓慈禧這麼恨呢?

因為當年維新變法到後期,覺得慈禧作為頑固派的代表,阻力太大,決定發動軍事政變,徹底奪取政權。於是就派人去聯繫在小站的袁世凱,想勸說其加入光緒的陣營,以少擊多。派出去的這個人,是譚嗣同。

奈何袁世凱是個投機者,馬上連夜坐火車去上報慈禧的心腹——時任北洋大臣榮祿。我一直認為:光緒,康有為當年要發生政變是真的,但”圍園殺後“真的很有可能就是袁世凱為了表功添油加醋弄出來的。

譚嗣同,很明顯在此慈禧那裡是掛上號的。加上在光緒被囚禁後,別的維新黨人散如鳥獸,只有譚嗣同在左右奔走,想要挽回局勢。

新賬總賬一起算,譚嗣同就成了慈禧特別”照顧“的對象。靈感來源於生活,別人是用捲刃的刀,他是用無刃的大將軍刀。

場面悲壯,令人痛心

捲刃和無刃差別真的很大。戊戌六君子的其他五個人,都是隻捱了五六刀(也比常人多)。而譚嗣同,捱了30刀(有的說28刀)。

譚嗣同是個君子,是個漢子,但他也是人,知道痛。慷慨赴義,也抵不過身體的本能。在整個執行過程中,嚎叫不斷。場面悽慘,令人不敢直視。

更令人痛心的,是臺下百姓的麻木,就像《阿Q正傳》裡所描述的場景一樣。他們只當是處死了一個反賊,卻不知道,那才是真正想為他們好的人。


右上方點個關注唄,關注不迷路,每天講點不一樣的故事。

看不見的角落


譚嗣同真的是被砍了三十幾刀才斷氣的嗎?(關注葛大小姐,天天曆史故事!)


古人常說“掉腦袋不過碗口大的一塊疤”,某位先輩也曾豪言壯語“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

慷慨赴死,一刀了命,實在是壯士風範,豪氣萬丈,但真實的情況遠比豪言壯語要殘酷的多!

古代刑場比生意場還黑

古代劊子手,斬首時有很深的門道,一刀下去,咔嚓一聲,腦袋搬家,那叫一個乾脆利索,犯人還沒有感受到痛苦就已經身首異處了,但是,這種待遇可不是誰都能享受到,這需要犯人家屬花錢打點或者是上面開恩開能有的。

若果打點不到位,劊子手一刀下去拖泥帶水,只砍掉半拉腦袋,讓受刑者受盡無盡的痛苦。

如果是受刑者惹下大禍事,招惹了不該招惹的人,劊子手就會祭出絕戶神器——大將軍刀,此刀無刃,刀落到脖子上,力道拿捏得巧妙,絕不會一刀兩斷,有可能是十刀、八刀,甚至是幾十刀,這就不是砍頭了,而是鋸頭,數刀下去,受刑者還在苦苦掙扎,不能斷氣,哀嚎不止,痛苦萬分!

“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譚嗣同,當年就是劊子手用這種鈍刀斬首的,場面慘烈無比!

不一樣的富二代

古代人起義,不是吃不飽飯,就是娶不上女人,都是被逼無奈才走上這條道的,像譚嗣同這種超級富二代造反還是少見的。

1865年,譚嗣同出生的時候,他的父親譚繼洵已經是湖北巡撫了,相當於湖北省省長,後來譚繼洵還署理過一年的湖廣總督,相當於湖南湖北兩省的省委書記兼省軍區總司令,生在這樣的家庭,譚嗣同什麼都不用幹也能一輩子衣食無憂,12歲那年,北京的一場瘟疫,奪去了譚嗣同的母親、長兄、長姐三個親人,譚嗣同臥床三日,鬼門關前走一遭,其字“復生”,也是由此而來。

譚嗣同熱愛新學,還是一個武術高手,曾跟隨通臂拳師胡七、大刀王五和父親的屬下劉雲田學藝。

雖然出生於官宦世家,但是,他卻走了一條與父親完全不同的道路,成為最激進的維新派。

維新變法後期,以慈禧為首的頑固派阻力太大,維新派決定發動政變,奪取政權,譚嗣同密會袁世凱,要袁帶兵入京,”圍園殺後“,袁世凱卻密告榮祿,慈禧發動政變,囚禁光緒帝,捕殺維新派。

維新派做鳥獸散,康有為、梁啟超早早開溜,日本使館曾派人聯繫譚嗣同,表示可以為他提供“保護”,被他回絕,他也回絕了梁啟超的好意,慷慨陳詞:“各國變法無不從流血而成,今日中國未聞有因變法而流血者,此國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請自嗣同始。”

為不連累父親,被捕前,他將父親寫給他的信全部燒燬,然後模仿父親的筆跡寫了一封家書,訓斥兒子譚嗣同不忠不孝,聲言要脫離父子關係,這也許是他為開脫自己父親做的一點努力吧。

在獄中,他留下絕命詩傳於後人“望門投止思張儉, 忍死須臾待杜根。 我自橫刀向天笑, 去留肝膽兩崑崙!”表明自己誓死不屈。

有心殺賊,無力迴天的譚嗣同

根據譚嗣同的師傅胡七的回憶錄《譚嗣同就義目擊記》記載,慈禧太后對“戊戌六君子”特別痛恨,恨不得將他們凌遲處死,由於光緒十一年廢除了凌遲刑罰,所以,她特意交代,用鈍刀行刑。

1898年9月28日午時,北京宣武門外菜市口,這一天,北京城裡的百姓傾巢而出,譚嗣同等人在囚車中趕赴刑場之時,沿途百姓紛紛把爛菜葉、臭雞蛋扔到他們身上,大罵不止。被押赴刑場的譚嗣同大聲疾呼“有心殺賊,無力迴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康有為的胞弟康廣仁第一個受刑,鈍刀子砍頭,砍了五六下,才把康廣仁的頭割下來,看著滿地的鮮血,愚昧無知的老百姓歡呼雀躍。

譚嗣同是第五個行刑,由於慈禧有交代,劊子手拿出了號稱“大將軍”的鈍刀,“特別關照”譚嗣同。

清代斬首最有名的就是“大將軍”和一個“五件套”,這五件套分別稱為大爺、二爺、三爺、四爺、五爺,他們鍛造的材質不同,斬的對象也不一樣。

對於普通的老百姓,一般選用快刀斬,對於高官、貪汙較多的官和謀逆的官員,往往採用鈍刀斬首,以洩私憤,警示他人,戊戌六君子無疑是讓慈禧最為痛恨的,用鈍刀處決他們,更能達到警示的效果,所以,對付譚嗣同,劊子手請出了多年沒用過的大將軍刀。

這把大將軍,與其說是刀,稱他為一塊鐵更為合適,因為它根本就沒有刀刃,甚至比鋸子還不如,安排譚嗣同第五個受刑,無非是讓他看到同伴被殺的血腥場面。

當看到請出大將軍刀時,愚昧的老百姓竟然歡呼起來,拍手稱快,儼然是魯迅筆下看客的形象。

《譚嗣同就義目擊記》中的記載,“頭一刀殺康廣仁,輪到第五刀,天哪!才輪到我們譚先生的頭上。前清殺官員的刀和殺平民的刀不同,官越大刀越鈍。這不叫砍頭,叫鋸頭,鋸頭比砍頭的痛苦要添上幾十百倍的。而對這痛入骨髓的慘狀,第五個受刑的譚先生,一直是若無其事的樣子,砍了30多刀才斷氣。”

但是,譚嗣同等人的血沒有喚醒愚昧無知的老百姓,“六君子引頸就戮時,風雨如晦,可眾多的北京城圍觀老百姓們懷裡揣著的,卻是蘸血的饅頭。”

譚嗣同死後,其父親譚繼洵被免職,兩年後也抑鬱而死。

出賣譚嗣同等人的袁世凱沾沾自喜,自以為聰明識時務,忽悠了譚嗣同,還寫了一本書《戊戌紀略》為自己辯白,向朝廷表忠心,把欺騙譚嗣同的事情描寫的繪聲繪色。

但是,欠的債總是要還的,譚嗣同的學生蔡鍔徹底玩弄了他一把,袁世凱想要稱帝,北洋軍閥無人支持,西南軍閥首領蔡鍔卻跳出來為他鼓吹,在《勸進書》裡第一個簽名,等袁世凱前腳在北京稱帝,蔡鍔後腳就跑到雲南討逆,活活氣死、逼死了袁世凱,也算是為老師譚嗣同報了一箭之仇。


參考資料:《譚嗣同傳》、《譚嗣同就義目擊記》


歡迎關注、轉發、評論,葛大小姐和你一起讀有趣的歷史!


葛大小姐


1898年9月,戊戌變法失敗,戊戌六君子受命被斬首。

受刑那天,六君子除了譚嗣同外,其餘五人心裡都不是滋味,被抓了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他們看不到變法成功的那一天了。不過譚嗣同倒是神情鎮定,視死如歸。

受刑那天,六人被帶走,押到菜市場,譚嗣同咬咬牙,心頭一橫,下了決心。

行刑開始了,果不其然,第一個被斬首的是康廣仁。雖然死的冤枉,但康廣仁算是死的最痛快的了,畢竟他在維新派裡算不上什麼首領。而到了譚嗣同這裡就沒那麼簡單了,劊子手居然換上了鈍刀。



斬首還有快刀鈍刀之分?當然要分的,慈禧老佛爺平日裡除了研究國事,對這稀奇古怪的東西也喜歡研究。譚嗣同是維新派骨幹,戊戌變法對慈禧老佛爺的權力產生了極大的威脅,慈禧是恨死譚嗣同了,於是就下旨不讓譚嗣同就這麼痛快的死去。

古代行刑的時候,很多人會求劊子手一刀給個痛快,那樣就是快刀。而鈍刀,痛快不了,得慢慢割。


到譚嗣同這裡,劊子手換上了最鈍的刀,誰讓譚嗣同在這些人裡面是維新派首領,又叫囂“有心殺賊,無力迴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呢?劊子手拿著鈍刀開始鋸譚嗣同的頭。沒錯,不是用砍的,而是鋸。

鋸了三十多刀,譚嗣同硬是咬著牙,一聲不吭。周圍的群眾都傻了,可譚嗣同就是用這種方式警醒世人,自古變法都要流血,譚嗣同甘願為了變法,犧牲自己,血濺菜市場。

但是滿清後期百姓已經麻木,已經吃慣了“人血饅頭”。上萬人圍觀,瞧是瞧清楚了,看完之後,也就回家洗菜做飯各找各媽了。魯迅先生也為當時受刑的譚嗣同,對那時圍觀百姓說了一句話“哀其不幸,怒其不爭”。


大力士掌櫃


譚嗣同出生於1865年,他是中國近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也是一名維新派人士。譚嗣同10歲的時候就已經開始讀王夫之的思想,受到了愛國主義啟蒙。12歲開始系統學習中國典籍,19歲遊歷各地、結交名士。1895年,譚嗣同30歲,他的思想也成熟起來,這時帝國主義正對中國進行侵略,帝國主義的侵略使中國人民陷入到深重的災難之中,譚嗣同對此義憤填膺,開始倡導維新變法。譚嗣同參與領導了這次變法運動,但運動僅持續了一百餘日就宣告失敗了,故這次運動又稱“百日維新”。

變法之所以失敗的如此迅速,一方面因為慈禧太后等人的早有密謀,一方面是因為袁世凱的告密。變法失敗後,戊戌六君子很快被抓,並在北京宣武門外的菜市口刑場斬首示眾。

首先,看到這個話題我就感覺非常揪心,非常傷感,譚嗣同被砍了三十多刀才斷氣,我認為應該是真的。在古代那個風雲變幻,神幻莫測的時代,什麼事都有可能發生,小說中寫道,英雄好漢在面對死亡時,壯志凌雲地喊道,腦袋掉了不過碗大的疤,十八年後又是一條好漢。但,話說回來,砍頭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戊戌變法時期,譚嗣同被捕後,在菜市場上公開舉行斬首之刑,而劊子手所用的刀是沒有刀刃的大將軍刀,一把尚未開封的刀能做什麼?恐怕連一隻雞都殺不死卻用來殺人,這是個十分殘忍的過程,那把刀砍在他們的脖子上,疼得他們滿臉是汗,卻沒有辦法躲開,只有默默地忍受,甚至因為這樣,那刀在他們脖子上磨蹭,鮮血染紅了了地面,順著刀尖一直往下滴落,而刀下的人還在喘息,甚至有的因為人受不了這樣的疼痛,而開始劇烈的慘叫,這個慘叫一聲比一聲微弱,因為刀下的人,已經因為失血過多而沒有力氣叫喚,可是殘忍的行動還在繼續,聲音越加痛苦,最後譚嗣同最後看了三十多刀才去世。這中間,他甚至連哼都沒哼一聲。可想而知,但是被處刑的戊戌六君子所受到的痛苦時多麼疼痛,慈禧和劊子手的手段是多麼殘忍,他們在遭受如此慘痛的酷刑卻無還手之力,更沒有前來救助的人,可見是多麼悲慘,在場的百姓面對自己的同胞被政府砍殺時,內心是多麼悲痛。清政府也定將為他們的所做所為付出代價,必將滅亡,也驗證了那句話,落後就要捱打。戊戌六君子他們的死也必將激勵一代又一代的國人,“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的民族英雄氣概,不畏艱險,不畏犧牲,舉國上下也必將振奮。

戊戌六君子的英雄氣概值得每一名中國人民學習,中國也必將強大。





文藝青年Right


如果“戊戌變法”成功,光緒皇帝必然皇權鞏固,慈禧太后也將再難“垂簾聽政”,作威作福。所以,當慈禧看到戊戌變法對自身的危害後,果斷出手,通過利誘袁世凱,一舉將“戊戌變法”扼殺在了成長的搖籃。光緒皇帝被幽禁中南海瀛治,譚嗣同、林旭、楊深秀等“戊戌六君子”被捕後殺害。

事後,有人說慈禧對變法積極的譚嗣同恨的牙癢癢,所以在處斬譚嗣同的時候,給了劊子手一把“將軍刀”,俗稱“鈍刀”,就是不想給他一個痛快,想用這樣的殘忍手段將他折磨死,以洩心頭之恨。因此,劊子手揮動鈍刀連續砍了三十幾刀,才將譚嗣同殺死。

對此,無論是從人情世故上來說,還是歷史記載,或是人的身體結構常識等方面分析,這樣的說法顯然是有心人杜撰出來的荒唐故事。但是,為何這一說法會在譚嗣同的師傅胡志廷的《譚嗣同就義目擊記》一文中出現呢?

譚嗣同父親的身份是湖廣總督

譚嗣同之父,名譚繼洵,字子實,官至光祿大夫,湖北巡撫兼署湖廣總督,可謂一方封疆大吏。就算譚嗣同和他的父親關係不好,但是古人非常講究“打狗看主人”的處事之道,說法可能不太恰當,詞能達意就好。

如果說慈禧性格變態,想借機以洩心頭之恨,完全可以對“戊戌六君子”動用同樣的刑罰,沒有必要專門針對譚嗣同一人。同時,譚嗣同也並非戊戌變法的主要發起人,只是一個積極的參與者而已。如此以來,這不明顯的給其父難堪嗎?

梁啟超的史料中並未提及

梁啟超的《飲冰室詩話》一書,是為了記念康有為、譚嗣同等“詩界革命”志士的評價專著。對於如此痛心的細節,如果真實發生,梁啟超不可能不在書中提及。

但是,梁啟超的這部書中卻詳細講述了譚嗣同的遇害經過。1898年9月25日,好友再三勸譚嗣同離開北京,前往日本避難。但是譚嗣同卻要堅決留下,以死銘志。9月26日,譚嗣同在瀏陽會館住處被捕;9月28日,被監斬官(軍機大臣)剛毅,押往菜市口刑場,英勇就義,年僅33歲。

從譚嗣同被捕到處斬,中間僅隔了一天。這就證明慈禧並不想出現什麼意外,只想儘快結束之事。因此,就更不可能做出砍譚嗣同三十幾刀的麻煩事來。

在處斬譚嗣同之前,清朝的歷史上並無“鈍刀”處斬罪犯的記載

在古代,想要成為一名合格的劊子手,並順利進入這個行業,其實並不簡單。劊子手從業者,有些是經過拜師學藝,有些則是通過傳承先祖技藝。但入職前,都需要經過刻苦訓練,對於人體頸椎骨之間的空隙,要有極準的眼力,還要有刀隨心動的準確刀功。

每當行刑前,需要將自備的行刑工具(劊子刀)打亮磨快,確保一刀下去能夠人頭落地,這才是一個優秀的劊子手的標準。

例如:晚清的最後一個劊子手鄧海山,就曾通過拜師學藝,出師後才進入這個行當,一生處斬盜匪達二、三百人之多,都是一刀下去人頭落地。

由此可見,清朝並無“鈍刀”行刑的先例。

一刀下去,頸椎斷裂,還有必要再砍三十幾刀嗎

不要說是專業的劊子手,就算以一個成年男子的力度,再加上傳說中的“將軍刀”,這一刀下去,人脖子上的頸椎也會瞬間斷裂,那還有命在。所以,至於傳言中連續砍了三十幾刀的說法絕對不可信。

同時,譚嗣同的師傅胡志廷本就是一個武林人士,並不喜文,有必要寫一篇《譚嗣同就義目擊記》,來專門講術譚嗣同被鈍刀砍了三十幾刀才斷氣的事情來嗎。

顯然,譚嗣同被砍了三十幾刀才斷氣的說法不足為信。但是,他以死銘志,以死表達只有通過變法,國家才能圖強的一腔愛國熱忱,更是倍受世人讚歎與稱頌。


祥子談歷史



譚嗣同到做法引起了光緒帝的注意,光緒帝同意,但是陳雪卻不願意變法變法,果一成功,陳曦都變成也沒有權利到太和玩去,且絕不允許大清的江山落到平民百姓手裡,也不同意大清的錢財都歸百姓所有,不同意與國民共享。所以微信沒辦法,這背後除了其他費用,全國逮捕維新派人士,當時是有抗擊為和梁啟超逃亡日本的人,只有譚嗣同的人不願意流亡海外,毅然決然的留在中國,以鮮血來喚醒沉睡的人。其實譚嗣同出生於官宦世家,他的父親是有名的湖廣嶺湖廣總督譚繼訓,可以說他的家世是非常好的,可是一般來說我在那些造反的人大多數窮苦的百姓。




但是譚嗣同能有這樣的先進的思想和正確的處世觀,實在是很難得的,洗完了被逮捕後一直視死如歸,是一條球褲中的硬漢,當時譚嗣同被判死刑時,慈禧下令用鈍刀,行行有刀鋒幾乎沒有,所以他只能被砍了30刀才斷氣,這不是重點,重點是當時的老百姓都在圍觀湊熱鬧,有些人看得到不嫌事大,竟然發出了笑聲,在笑聲的背後實際上是麻木的靈魂和麻木落後的想法。關於這樣的歷史事件,不知道你是怎麼想的,我想法看我的話完全在下方留言,除此之外我祝大家度過愉快的一天。譚嗣同被砍30刀才斷氣,想以死明志,圍觀百姓:這“小子”命真硬。

小金剛NPC


“前塵往事不可追,一成相思一層灰。來世化作採蓮人,與君相逢橫塘水。”這是譚嗣同相濡以沫的妻子寫下來悼念他的。葬於瀏陽市城南同村石山下的譚嗣同的墓,似乎再向人們說著一段無奈又心酸悲壯的歷史。

1898年的維新變法

十八世紀末的晚清充滿了動盪與不安,列強環俟,內憂外患,而剛登位不久的光緒皇帝決心維新變法,以圖強國,1898年,光緒頒佈《定國是詔》,拉開了維新變法的序幕,晚清落魄知識分子康有為,貧苦子弟梁啟超等都相繼登上歷史舞臺,這些人變法有的是為了國家發展,但是更多的是為了自己的生存,讓自己聲名顯耀,但是這其中有一個富家子弟,其父親為當時的湖廣總督譚繼洵,可謂官二代,而就這這樣一位官二代,為了國家的發展,毅然走向維新的道路,決心拼一次。

變法失敗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維新變法只持續了百日,便被以為要動搖自己統治根基的慈禧終結,不到半年的時間,慈禧發動政變,把光緒囚禁在瀛臺,同時派出士兵大肆搜捕維新志士,而到緊要關頭方顯英雄本色,這時,落魄書生康有為協同他的愛徒梁啟超迅速逃到日本避難。相反,出生命門子弟的譚嗣同卻決心用一死來喚醒沉睡的國人,於是,與同時被抓的林旭、楊深秀、劉光第、楊銳、康廣仁等維新志士,一同被押上北京宣武門外的菜市口刑場。

大將軍刀砍30多刀才死去

亂臣賊子被抓,慈禧本想凌遲活剮才能解心頭之恨,但是當時國際輿論正盛,慈禧怕因為國際關注,就特意名人用“大將軍刀”,來處死他們。

大將軍刀與平常的砍頭刀不同,他全身都沒有開鋒,厚如鋼板,憑藉重力與摩擦來對人體造成傷害,而譚嗣同等革命志士,就是用這種刀給殺死的,據當時在現場看到行刑的一位支持維新的老人說:“這哪是砍人,分明是鋸頭!一刀刀鋸了下去!砍了三十多刀譚嗣同才死去”其中慘烈,令人心痛!

雖然如此,臨刑前的譚嗣同仍然是神態自若,大義凜然,沒有露出絲毫怯懦!譚嗣同,真乃大丈夫也!


丫丫說史


譚嗣同是清末戊戌變法中的主要人物之一,當時變法失敗之後,其實譚嗣同也和康有為一樣是有機會逃走的。但他卻沒有選擇康有為不光彩的外逃之路,康有為咱們之前已經講過了,所以就不再贅述這個偽君子的所作所為。譚嗣同選擇了一條不歸路,他想用自己的死來震顫還在沉睡的百姓,當時和譚嗣同一起被殺的,還有另外五個戊戌變法的重要人物,也就是說譚嗣同英勇就義時並不是被單獨行刑,而是他們六個人在同一天被先後斬首。



關於譚嗣同死時的具體情況,在咱們所接觸的相關記載中,基本上都是含糊菜市口斬首簡單概括。譚嗣同被砍30多刀才死的說法,主要是一些民間傳說居多,簡單的說就是慈禧對這些變法人士非常痛恨。慈禧認為這些人的出現,打破了那個處在動盪時期的微妙平衡,正是因為他們的挑撥才讓自己和光緒反目成仇,所以慈禧在取得最終勝利之後,要將心中的怒氣再次發洩。在這樣的前提條件下,慈禧授意下面執行斬首的官員,在對譚嗣同執行斬首時採用鈍刀慢拉的形式,讓他慢慢的在疼痛中折磨致死,所以就有了譚嗣同被砍頭30多刀才死的這種說法。



我個人認為譚嗣同被砍30多刀慘死的說法並不可靠,因為慈禧想要採用這樣的方式報復譚嗣同的話,完全可以判處他們凌遲之刑。凌遲就是一刀一刀的將人外面的皮肉慢慢割去,古代經常用千刀萬剮這個詞來形容這種殘酷的刑法,凌遲之刑要比鈍刀斬首的小伎倆痛快的多。有人可能會說清末是廢除凌遲刑法的,凌遲這種殘酷的刑法確實是在清末消失,但那要等到在公元1905年才實施。而譚嗣同被執行死刑的時間是公元1898年,所以在時間上來說完全沒問題,慈禧絕對可以用凌遲達到自己的目的。



綜上所述譚嗣同被慈禧特殊照顧慘死的說法可信度不高,但譚嗣同的死絕對有意義,他用自己的死警醒了無數世人,而且臨死前面對生命的結束也毫無畏懼。

一句:“有心殺賊,無力迴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至今想起都內心澎湃。

追記歷史


論標題,說實在的別說我抬槓,我不信砍首三十多刀才死,別說鈍刀,就說一個偏瘦的成年人拿個大錘子,去砸一個人的脖子(那是不移動的人),我相信不用6-7錘那人就會掛了,再鈍的刀也比錘扁啊,力量更集中。

當然,要描寫個人的英雄氣概,我就不反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