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鎮壓太平天國給江南造成了哪些損失?

風之子一內少


滌生提筆討粵賊,龍弧染血報國廷!曾國藩,字伯涵,號滌生,晚清中興四大臣之首,是洋務運動的開創者,一生最重要的功績便是組建湘軍,平定太平天國起義,因功受封為一等毅勇侯。曾國藩成功的鎮壓了太平天國起義,卻使他陷入了輿論漩渦,至今仍未停息。

太平天國運動的性質

如果說太平天國起義是一次農民高舉義旗,以解放民眾,推翻帝制壓迫為目標的反清鬥爭,那麼曾國藩便是鎮壓農民起義的“劊子手”,是雙手沾滿農民鮮血的“屠夫”。可事實上,太平天國運動從洪秀全創立拜上帝會,吸納會眾作為開始,逐漸演變和發展成為一支流竄於廣西,湖南,湖北,江西,江蘇,安徽等十餘個省份的流寇,並且在所佔地區,毀廟掘墓,打著“有田同耕,有飯同食,有錢同使,無處不均勻,無人不飽暖”的口號,號召貧苦百姓滅清妖,捉妖頭,建立一個理想中的天國。

可實際上,洪秀全等起義軍領袖卻大享特權,自封天王,號稱天父二兒子(大兒子是耶穌),大肆蒐羅美女,打下永安州(今廣西蒙山縣)時便已有王娘36人,定都天京(今南京)時王娘更是多達88人。大肆封王,據統計,太平天國封王者多達兩千七百多人,堪稱世界歷史之最。太平天國領導層生活上窮奢極欲,興建富麗堂皇的天王府、東王府等多座王府,俊婢美僕環繞身畔,天王府中有多達兩千三百多名女侍應。另一方面,太平天國卻嚴禁下層軍士存在男女關係,就連夫妻也要分離,男入男營,女入女營。攻城打仗的將士卻要餓著肚子自己去搶糧,真不知道這算哪門子的無處不均勻,無處不飽暖。

由此可以看出,太平天國運動根本意義上就是一場邪教組織頭目為了滿足上層少數人私慾而蠱惑煽動群眾,打著虛偽口號領導發動的一場流寇性質的動亂,但因其歷時長(14年),範圍廣(半壁江山),影響大(年代近),以致於孫中山幼年也曾被這場運動的表象所矇蔽,自稱“洪秀全第二”,經歷了一段從推崇到批判的過程,孫中山最終得出的結論是:“洪秀全的覆亡,只知有民族而不知有民權,只知有君主而不知有民主。”

“所謂太平天國,所謂四海兄弟,所謂平和博愛,所謂平等自由,皆不過外面之假名。至其真相,實與中國古來歷代之流寇毫無所異。”---梁啟超

既然太平天國運動和嘉慶年間的天理教起義,白蓮教起義是同樣的性質,那麼曾國藩鎮壓這場運動就是名正言順之舉。曾國藩一介書生,投筆從戎,平定太平天國,功勳卓著。按清制,異姓無軍功者不得封爵,但在平定這場動亂之後,除曾國藩獲封一等侯爵之外,打進南京,立下首功的曾國荃(曾國藩九弟),也獲封一等伯爵。

曾國藩是道光十八年的進士,十年時間從翰林院庶吉士升遷到禮部右侍郎(正二品),算是速度非常快的官員了。太平天國運動興起時,他因母親過世,回鄉丁憂。原本無須加入到這場戰爭中的曾國藩,卻臨危受命,奉旨辦理團練,在家鄉湖南湘鄉(今湖南湘潭)利用師徒,好友,親戚的關係組建起了湘勇(湘軍的前生),目的是保衛家鄉,造福桑梓。卻在時代和歷史浪潮的衝擊下,征戰半個中華,立下不世奇功。從1854年曾國藩發佈《討粵匪檄》到1864年攻克南京,曾國藩用10年苦戰,使清朝滅亡時間向後延續了半個世紀之久。

曾國藩的老鄉,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譚嗣同在其著作《仁學》中這樣描與道:

“一經湘軍之所謂克復,借搜緝捕匪為名,無良莠皆膏之於鋒刃,乘勢淫擄焚掠,無所不至,卷東南數省之精髓,悉數入於湘軍,或至逾三四十年,無能恢復其元氣,若金陵其尤凋慘者也”

這段話的意思是說湘軍攻城後貪婪搶掠,使江南大地生靈塗炭,這塊朝廷財賦重地至少要三四十年才能恢復元氣。個人相信譚嗣同的描述是事實,但他沒有領軍打仗的經歷,只是個哲學家,哲學家的思想都是非常理想化的,就像他英勇就義前說的那樣:

“各國變法從來沒有不流血就成功的,現在中國從沒聽到為了變法而流血之人,因此國家強盛不起來。如果說有流血之人的話,從我譚嗣同開始。”這便是理想主義者譚嗣同,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寧可粉身碎骨,不願委屈求全。這樣的精神,值得大大的敬佩!

譚嗣同所說的確是事實,湘軍平定太平天國過程中,長期以戰養戰,因而每破一城,必有劫掠。不過這也是沒有辦法中的辦法,打仗其實打的是錢糧,正所謂: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是朝廷的庫銀短缺造成了這樣的後果!鴉片戰爭後的賠款使清朝元氣大傷,英法聯軍入侵更是雪上加霜。湘軍只能在收復地區設立“釐局”,依靠抽取厘金,也就是商販的過路費,來支撐這支龐大軍隊的開銷。但就這麼點錢,各省督撫還時常拖欠。為了士兵能打仗,能打勝戰,湘軍內部出此下策,隊伍破城後搶掠三日,既往不咎。重賞之下,必有勇夫。於是湘軍士兵把劫掠的財貨運回湖南,吸引了更多湖湘子弟,拋頭顱,灑熱血,為國效力,血染疆場。

不單湘軍如此,美國人華爾組建的洋槍隊“常勝軍”也是如此,朝廷除了要按時支付軍餉外,攻城略地後必劫掠一番,這也算是當時軍隊的一項潛規則吧!

實際上,太平天國對江南的破壞力比湘軍更為恐怖,太平軍裹脅青壯年男子參軍入伍,對婦人的摧殘也很嚴重。因起義之初,廣西客家婦女在軍中的比例很高。太平軍攻克武昌後,據武昌居民描述,這些客家女賊“大腳高髻”,氣力非凡,不少人能背二百斤貨物,是太平軍運輸輜重的重要力量,也是得力的後勤保障。在定都天京後,太平軍裹挾了眾多江南女子從事城牆修建,運送糧草輜重,後有皮鞭驅策,稍有怠慢便皮開肉綻,打死累死者不計其數。這又該找誰來算賬呢?


文/歷史茶坊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關注!

原創不易,碼字辛苦!請動動您的手指在下方點個贊,歡迎轉發和留言!


歷史茶坊


一 直接戰事的損失

由於中國的動亂一般都是出自北方,宋明以來中國的經濟文化重心開始向南轉移,江南一詞成為文明富庶的代名詞,可是經過太平天國的戰事這些景象就不復存在了。

根據清的《戶部清冊》從1851金田起義年到1864年天京攻破,中國損失人口1.6億,佔當時人口的40%,僅江南五省江蘇 安徽 湖北 浙江 江西人口損失就達5000多萬,算上廣西湖南福建四川的達一億人,與大量人口損失相隨的是大量田地的拋荒,蘇南地區拋荒的土地佔三分之二,浙江一個省拋荒的田地就達11萬傾之多,與戰前人多地少,階級矛盾尖銳相比,戰後江南竟然沒有足夠的勞動力來開墾荒地,經歷天平天國戰事之後,江南可以說是一片瓦礫了。

二 縱兵劫掠

三大紀律八項注意都聽過嗎?這個曲子在這之前是袁世凱小站練兵的歌曲,在袁世凱之前這首歌是曾國藩的《愛民歌》,前期曾帥確實對士兵的要求挺嚴,但是到了中後期由於兵餉拖欠,鼓舞士氣方面的原因,曾帥對於強索豪紳殺人劫掠的行為開始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自己也在文章中寫道。。。。。以憐其貧鼓其士氣。。。最誇張的是 曾國荃攻入天京國庫時,開始說發現太平軍的寶庫,後來曾國藩問的時候,又說沒有,一點錢也沒有看見。當然對江南的禍害主要要算在太平天國頭上,但是湘軍也不乾淨

三 厘金制度

整個湘軍的興起與發展,政府沒有給過一分錢,這巨大的軍費是怎麼來的反正是各種渠道,最主要的來源是厘金局,就是清允許湘軍自己可以在河道商路設卡,收取過路費,以資軍用,可是口子一旦開啟就難以收攏,不但湘軍官方可以設立厘金卡,那些將領也私設哨卡,十里一局,五里一卡,而且各個地方的收費標準都不一樣,開始是百分十一,後來百分之五,後來還有百分之十的,你想一下過幾個關卡,這商品的價格就沒邊了。

當時正趕上外國商品的進入,厘金局不敢收取外國人的賦稅,就造成了本來成本很低的國貨,一旦賣到市場上價格就遠遠高於洋貨,而中國的貨物因為害怕厘金局的盤剝,也不怎麼敢流通,太平天國時期是中國商品經濟發展的最低潮之一,也是洋貨入侵最為猖獗的時期之一,對於中國商品經濟發展的打擊也是難以估量的。


百悅軒


就說一個現實好了。

古代江南的意義,一般是指代現在的江蘇浙江,還有安徽等地帶。

太平天國之亂後,江浙的人口一直負增長几十年,直到1911年,都未必恢復到戰前一個比較多的時候。當然有人會說是太平軍的屠殺。

但是想對來說,太平軍撐死了在1869年被清軍徹底剿滅。這之後要是再負增長,那可就很不對勁了。如果看後來刺馬案的發生,就可以明白一個道理,即使太平軍被剿滅,湘軍勢力依然控制江浙地帶。即使在和平年代的湘軍集團還不能很快的投入到戰後恢復當中,就可見湘軍的殘忍了。


魏博鎮節度使王前策


從不同的階層自然會出現不同的觀點和評價。大家都是越討論分歧反而越大,這才是最可怕的。

首先,從現代社會的角度看,內鬥永遠是罪過和內耗。然而,推翻滿清對中華民族的歧視性落後統治,這不是簡單的內鬥,而是大是大非的民族解放和反抗。

其次,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太平天國運動自然難以跳出打江山、坐江山的思想侷限和框架。如何客觀看待太平天國和湘軍對平民的殺戮和奴役必須一碗水端平。

再次,如今最有說服力的假設,就是太平天國如果成功,根據它定都天京後的統治能力和手段看,或許比滿清更腐敗野蠻無能。

最後,其實大家與其擔心民粹暴力,為何不反思,為富不仁、權貴耍權炫富、社會不公的貧富懸殊,才是破壞社會穩定的罪魁禍首和製造動亂的根源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