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是多麼痛恨改革派?

世外桃源154603265


再回到問題,我們從慈禧一生經歷的事情可以大致瞭解她的心路歷程:

慈禧(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73年的人生經歷,

1,1856年生皇長子愛新覺羅·載淳(同治帝),晉封懿妃,次年晉封懿貴妃;

2,1861年咸豐帝駕崩後,與恭親王奕訢合作發動辛酉政變,誅顧命八大臣,奪取政權,形成“二宮垂簾,親王議政”的格局。可以說這次是她第一次經歷生死攸關,也真正體會到什麼是宮廷的黑暗;


3,而後清政府暫時進入平靜時期,史稱同治中興。1873年兩宮太后捲簾歸政。

4,由於親生兒子的生活不檢點,1875年同治帝崩逝,擇其侄子愛新覺羅·載湉繼咸豐大統,年號光緒,兩宮再度垂簾聽政;


喪子之痛,對原本想退居後宮的慈禧不得不再次登上了歷史前臺;

5,1881年慈安太后去世,又因1884年慈禧發動“甲申易樞”罷免恭親王,開始獨掌大權;

6,起初,作為光緒的姨媽,他真的是想把光緒作為親兒子一樣的扶持,所以扶上馬後,1889年歸政於光緒,退隱頤和園;


7,但是,真的讓他再次回想起當年熱河政變一幕的事情發生了,1898年,戊戌變法中帝黨密謀圍園殺後,

慈禧發動戊戌政變,囚光緒帝,斬戊戌六君子,再度訓政;這個時候,她已經63歲了;也就是從這件事情以後,她心中的價值觀徹底崩塌,不再信任任何人,變得敏感,變得謹小慎微,變得唯吾獨尊;而恰恰是她這最後的10年,晚清徹底進入了老人政治,甚至為了政權的存在達到了變態式的管理,


慈禧已經是有心無力,甚至是騎虎難下,所以在臨終遺囑裡才會立下:之前自己廢掉了後宮不得干政的祖訓,但自己死後,這條祖訓必須執行。

也許這就是慈禧對自己一生最終的總結。


會忍Pz


咱們這個民族有個習慣,有什麼壞事喜歡趕緊往女人身上一推,男人沒有負起責任來的勇氣。

慈禧是個滿族人,又是個女人,這麼大的國家沒有搞好,黑鍋就應該讓她一個人來背。

慈禧要逃跑,我們覺得丟人現眼,有辱國格;

慈禧要宣戰,我們覺得自不量力,不肯戰鬥;

慈禧要守舊,我們說她導致國家落後;

慈禧要改革,我們說她是為了維護腐朽的統治。

總而言之,國家搞不好,就怪女人,連累了幾億人民。

這就是咱們漢族男人的出息。

慈禧太后真的是守舊派?那就把她執政期間,發生的事情羅列一下:

1.辦洋務

在慈禧當政期間,清朝開始大規模向西方學習和模仿,洋務運動是一場改良運動,是想通過學習和運用西方的先進技術和設備,以圖達到“以夷制夷”的效果。在此期間,清朝引進了大量西方科技成果,並翻譯了大量西方的著作文獻,還培養了一批留學童生,興建了大批企業,是中國走向近現代化的開端。




2.免守舊

同治五年,奕訢奏請同文館內增設分館,讓科舉出身者學習天文、數學。大學士倭仁上書,堅決反對。慈禧讓痛恨洋務運動的倭仁去總理事務衙門辦洋務。

倭仁十分屈辱,堅辭不受,但慈禧卻堅決讓他去,逼得倭仁告病請辭,經慈禧立即免去他的一切職務。


3.推新政

慈禧領導過“清末新政”,對兵、商、學、官、法進行改革。洋務運動是物質層面上的改良,清末新政則是國家體制的變革。

4.廢武舉

光緒二十七年8月,慈禧太后下諭停止武科科舉。

5.練新軍

光緒二十七年9月,慈禧曉諭各省模仿北洋,籌建武備學堂,裁汰舊軍,編練新軍。

1903年12月,設立練兵處,慶親王奕隆主導練兵事務,袁世凱為會辦練兵大臣,鐵良襄同辦理。

6.促商貿

光緒二十九年9月,設立商部,允許自由發展實業,倡導辦工商企業和銀行,鼓勵商會團體,頒佈《欽定大清商法》、《商會章程》、《鐵路簡明章程》、《獎勵華商公司章程》、《礦務章程》、《公司註冊章程》、《試辦銀行章程》等。

7.首提君主立憲。

慈禧太后首次提出君主立憲,列出了九年立憲時間表: 1909年開始省諮議局選舉,1910年資政院開院,1917年召開國會,實行憲政。

8.廢科舉

光緒二十七年9月,令各省城書院改為大學堂,各府州設中學堂,縣設小學堂。頒佈學堂科舉獎勵章程,光緒二十七年8月,頒佈了《欽定學堂章程》。1904年頒佈《重訂學堂章程》。

1905年,千年科舉被廢除。


9.派留學

光緒二十八年,派出總監督赴東洋和歐洲。

光緒二十九年10月,頒佈《獎勵遊學畢業生章程》,規定優秀留日學生給予拔貢出身。

10.辦學堂

慈禧利用美國庚子退款修建清華學堂,其餘部分建女學、新學。


11.禁纏足

1906年,慈禧再次提倡廢除纏足。

12.倡通婚

慈禧提出廢除滿漢不能通婚的政令。

13.禁鴉片

慈禧禁鴉片懿旨:

“自鴉片煙弛禁以來,流毒幾遍中國,吸食之人廢時、失業、病身、敗家。數十年來日形貧弱,實由於此,言之可為痛恨。今朝廷銳意圖強,亟應申儆國人鹹知振拔,俾祛沉痼而蹈康和,著定限十年以內將洋土藥之害一律割除淨盡。其應如何分別嚴禁吸食並禁種罌粟之處,著政務處議妥章程具奏。”



14.重用漢臣

慈禧重用曾國藩、胡林翼:左宗棠、李鴻章、駱秉章等漢臣,甚至後來的袁世凱。

15.昭冤案

慈禧親自過問楊乃武與小白菜一案,昭雪冤情,並嚴懲浙江枉法官吏300餘人。


16.興辦女學

開辦女子學校,教授新學,逐漸風行於上海、廣州等地。

17.定國旗、國歌、國花。

不要以為好事都是男人乾的,漢族人乾的,壞事都是女人乾的,滿族人乾的。慈禧太后的這些舉措一直到辛亥革命後仍然為社會帶來新的氣象。

再一個,咱們撕下那張虛偽的麵皮,直面內心地問一句實實在在的話:

當時,中國進步最大的阻力到底是來自於哪個性別?哪個民族?

敢承認嗎?

慈禧太后為什麼痛恨康梁,有人要想暗中帶兵來把她抓起來,給誰不痛恨?李世民和朱元璋會歡迎?


饞嘴肥貓鏟史官


譚嗣同被砍了幾十刀,屬於段子。慈禧太后痛恨改革派,也是段子。

清王朝末期的政治舞臺上,並沒有特別嚴格的改革派、保守派的黨派團體,而慈禧太后所痛恨的也不是改革派,而是康有為等激進的造反派。

在中國近代史上,慈禧太后經常是一幅妖魔鬼怪般的面目出現,實際上這個老太太從同治朝開始,之所以能夠隱操政權數十年,而且得到了李鴻章、左宗棠、沈葆楨、張之洞等一大批能臣干將的效忠擁護,不是沒有其原因的。

實際上,慈禧太后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是清王朝高層最大的改革派,也是洋務運動最重要的後臺支柱,例如洋務運動中的重要成果北洋海軍,實際上就是在慈禧太后的一手支持下得以力排眾議而建設成軍的。

相比起光緒皇帝來,其實光緒帝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代表著保守,慈禧代表著開明。那麼為什麼會撲滅戊戌變法呢,就是變法黨人的變法措施過於激進,乃至於最終康有為等在遇到改革阻力時,不去反思自己的政治經驗和能力的不足,不去考慮調整策略,反而認為是慈禧阻止了改革,想要“圍園殺後”,直接消滅慈禧,這才引出了慈禧出手撲滅變法的歷史。

而我們較少關注的是,在戊戌變法失敗之後,在慈禧隱操政權的時代,原來戊戌變法時的很多改革設想其實又都一一得以實施了,清末新政的路徑,也基本就是戊戌變法時的訴求。

慈禧太后在中國歷史上的被妖魔化,一方面要歸功於康有為等人的塑造,另一方面則是出於中國傳統的女人不得干政的道德觀。


最後錄一小段中國駐英公使曾紀澤出使前蒙慈禧召對時的對話錄,從中可以對慈禧這個歷史人物的複雜性有所瞭解:

慈禧:辦洋務甚不容易,聞福建又有焚燬教堂房屋之案,將來必又淘氣。

曾紀澤:辦洋務難處,在外國人不講理,中國人不明事勢。中國臣民常恨洋人,不消說了,但須徐圖自強,乃能為濟,斷非毀一教堂、殺一洋人,便算報仇雪恥,現在中國人多不明此理。

慈禧:可不是麼!我們此仇何能一日忘記,但是要慢慢自強起來。你方才的話說得很明白,斷非殺一人、燒一屋就算報了仇的。

曾紀澤:是。

慈禧:這些人明白這道理的少,你替國家辦這等事,將來這些人必有罵你的時候,你卻要任勞任怨。


海研會


慈禧太后為什麼恨變法的人?

慈禧是一個嗜權如命和善於玩弄權術的統治者。慈禧是靠“辛酉政變”、扳倒了顧命八大臣起家的。48年當政期間(1860-1908),她是晚清決策的獨一無二的核心人物。



變法不變法首先要看有利不有利於慈禧太后,這是慈禧的根本。 慈禧太后首先定下了“四個不能變”:即三綱五常不能變;祖宗之法不能變;大清朝的統治不能變;自己的最高皇權不能變。

內憂外患慈禧也想改變現狀,開始也是支持變法的。據費行簡《慈禧太后傳信錄》載,早在變法之初,慈禧太后即對光緒帝說:“變法乃素志,同治 初即納曾國藩議,派子弟出洋留學,造船制械,以圖富強也。”“苟可致富強者, 兒自為之,吾不內製也。”正是在她的同意下 ,曾國藩和李鴻章等洋務派官員開始大膽地推行洋務運動。



洋務運動,不會損害慈禧的任何利益。慈禧沒理由不支持。維新變法可是動筋骨的。因此,慈禧太后始終緊緊把握大權在手,雖然從 1889年開始 ,慈禧太后就宣佈“歸政 ”,讓已長大成人的光緒皇帝親政 ,但實際上 ,慈禧太后仍掌控著國家大權 ,光緒皇帝辦事則需要秉承“懿旨 ”,據惲毓鼎的《崇陵傳信錄》中記載 : “上既親政,以頤和園為頤養母后之所 ,間日往請安 ,每日章疏 ,上閱後皆封送園中。” “凡皇上有所親信之人,西后必將遣逐 ”, “同時慈禧太后又逼令光緒皇帝下諭 :凡二品以上大臣授新職 ,要具折道皇太后前謝恩;又任命後黨榮祿署直隸總督 ,統帥董福祥、聶士成、袁世凱三軍 ”。這樣 ,慈禧太后就把人事軍權都攥在手裡。



維新變法,光緒提拔維新派罷免守舊派,引起保守派一片恐慌。維新派過於急躁,要聯合袁世凱發動兵變,還要請日本的伊藤博文。刀刀要慈禧的要害。慈禧就是靠政變發家的,豈能讓別人來奪她的權力。

變法變法,變到慈禧的頭上,對把權力看得高於一切的慈禧來說,豈能容忍。所以慈禧恨維新派恨得要命。 “誤國家者在一私字,困天下者在一例字”,這句話用在慈禧身上可謂切中肯綮。


非常道畢延河


1.慈禧痛恨改革派?這個觀點有點武斷!慈禧是一個婦人,善於玩弄權術的婦人,她的人生達到了權利的巔峰,是一個把權利高於一切的人!但是她不像武則天,她的權利是名不正言不順的,是脆弱的,稍不留意,就會處於萬劫不復之地!所以會動搖她權利地位的人或事,她肯定會痛恨的,與其說痛恨,不如說害怕!

2.關於戊戌變法,這不是改革,對於當時的朝廷來說,這是翻天覆地,不會成功的!首先,動搖了統治者的政治核心,還會改變了國體,只是拉開了改革的序幕,淹沒在歷史的長河中!再次,歷史上任何改革,都要有流血和犧牲,戊戌變法沒有槍桿子做後盾,註定是曇花一現!

3.關於改革,對於慈禧來說,只要不威脅權利的改革,她都會支持的!比如袁世凱的一些新軍制度,警察制度,創辦學校……

總之一句話“慈禧不是怕改革,怕別人革了她的命”





轉動的紫陀螺


慈禧太后並不特別痛恨改革派,她痛恨的要奪走她手中權利的人!這些人不一定都是改革派,這些人甚至於要使用武力奪權。這個才是她最痛恨的,畢竟已經威脅到了她的生命安全了。對於要置她於死地的人誰會不痛恨?要是沒有慈禧太后的點頭同意?維新變法從何談起呢?所以在一開始的時候,慈禧太后並不反對改革維新變法圖強。只是後來由於矛盾衝突的尖銳,甚至威脅到了她的生命安全,那麼她不可能不進行鎮壓了。袁世凱的改革創新就沒有受到慈禧太后的掣肘,維新派的康有為,譚嗣同等人要光緒皇帝發動軍事政變扣押慈禧太后,這才是觸及到了慈禧太后的底線的行為。所以,跑路的跑路,被抓的被抓,還有被殺頭的。


愛看愛思考


慈禧並不痛恨新政,恰恰早期是支持新政的。全國轟轟烈烈洋務運動,沒有慈禧的支持能開展?慈禧也清楚國家貧弱必須進行改革。但隨著改革的深入,觸動的利益範圍越來越大,比如開議會制度,設內閣,這些已經侵犯皇權了,任何統治者都不會同意的。而大批的滿蒙親貴的政治經濟利益受損,必然聯合起來反對新政。而皇家的統治正是依賴這些貴族豪強。說到底,康梁改革太急了,太激進。中國幾千年的封建制度想在幾年內推翻?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為了減少封建王室的抵抗,還和王室達成協議,由國家供養王室,王室放權。康梁的改革,是資產階級對權力的索求,但當時中國資產階級力量還很薄弱。


愚笨的小石頭


要說慈禧是多麼的痛恨改革派那應該不至於,如果改革派沒有侵犯到慈溪手中的權利和利益慈禧也是贊同的,但是隻要侵犯了慈禧的利益就會被打斷,不管改革是有多麼的好,多麼對朝廷有益。

慈禧也是支持過改革的,《辛丑條約》之後,慈禧曾經下令實行過新政,比如有編練新軍;廢科舉,見血糖;獎勵民辦工廠,派大臣出洋考察。

但是戊戌變法是因為什麼失敗了呢,戊戌變法的改變侵犯了保守派的利益,據說是戊戌變法的人員中有人建議刺殺”慈禧“後來也是因為袁世凱的告密,戊戌變法失敗,譚嗣同被殺。

慈禧支持改革,那是基於不影響自己手中了權利。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師哥講史


每一個封建王朝都傾向於保守派的利益,他們天天按部就班習慣了,稍微一改革就觸及了他們的利益,慈禧本身也驕奢慣了,平常拍馬屁的哪個不是保守派,革新派還是大刀闊斧,你慢慢割肉還不感覺疼,一下來個翻天覆地肯定要被阻撓,變革是需要循序漸進的,國本永遠不能動搖,不管保守派還是革新派都是國家的利益體,兩個都要照顧到,慈禧正好又趕上八國聯軍侵華,假如換到唐朝,她肯定又是一個女皇。


開封美景匯


首先,慈禧代表了清廷長久以來的頑固保守勢力,要想改革開放,必然侵犯保守派的利益,她從心底裡反對。改革和改良是有區別的,儘管後來被外國人打怕了的慈禧做出了類似改革的舉措,但那是改良,按現在的話說是政策調整。其次,戊戌變法,歷史評價很高,但太過激進,屬於政變,這是不可取的。六君子遇到慈禧這種心胸狹小的老孃們,只能自談命苦。最後,說說中國人的通病吧,在內呼么喝六、拼命胡掐,遇到外敵立馬雙膝癱軟、狼狽不堪。晚清是這樣、但願以後不要這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