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成本300收益上萬的生意,你聽說過嗎?

近年來,各種東西都炒不動了。房價在國家強有力的控制下,已經沒有投資的價值了。創業潮已經過去了,各路人馬和大量資本在市場上尋找一切可以投機的生意,這次被他們盯上的,是一個成本只需要300,收益卻高達上萬的“生意”———

買賣商標


一個成本300收益上萬的生意,你聽說過嗎?

大家可能會疑惑;商標怎麼賺錢?


商標領域在以前還算冷門,當時的商標就像以前的房子一樣——“是拿來住的不是拿來炒的”。大多數人註冊商標都是為了保護自己的知識產權。可是後來慢慢地,有人發現了其中的商機:就跟給孩子起名一樣,想起個好聽又不撞名的名字是越來越難了.畢竟我們中國常用的漢字也就四千多個,寓意美好,叫人朗朗上口的字詞組合更是隨著核准註冊商標量的增加,而變得更加珍稀。這下大家發現,原來商標也有稀缺性,而我國市場一年比一年大,人們的品牌保護理念也在加強,就算連個體戶也會有打造品牌的想法,想註冊屬於自己的商標。需求跟市場比起來,那可真是供不應求。


一個成本300收益上萬的生意,你聽說過嗎?

截至2018年3月17日,我國市場主體總量突破億戶。


那麼,商標什麼時候成了一門生意的呢?


一個成本300收益上萬的生意,你聽說過嗎?


2017年4月1日起,國家為了鼓勵大眾創業,降低各項行政性收費,商標註冊申請官費從原來的600元下調到300元。這一措施讓投機者嗅到了有利可圖的氣息,紛紛圍了上來。國家知識產權局商標局公佈的數據顯示,2018年1~9月,我國商標註冊申請量達550.7萬件,增長39.8%。截至9月底,有效註冊商標量達1798.1萬件。然而,我國商標申請量很大,但使用率較低。在東南一帶,這已經形成了一個產業鏈。

在2010年,想註冊兩個字和三個字的商標還是很容易的。而現在,你能想到的幾乎都已經被註冊了,接下來只能向生僻字和四五六個字的商標前進。

登陸一些商標交易的網站,你可以看到各種各樣的商標在上面明碼標價出售。有的商標標價幾千元,有的標價高達幾萬元。商標“質量”參差不齊,高價的商標寓意還算豐富,但有的商標名稱看起來彷彿像隨機生成的亂碼一樣,無法解讀。


一個成本300收益上萬的生意,你聽說過嗎?


一個成本300收益上萬的生意,你聽說過嗎?

這些“囤積”商標的商標投資人,怎麼這麼篤定會有人買他們的商標呢?企業為什麼不自己花300塊去註冊,而是花上萬塊去買他們的商標呢?這就要說到了商標註冊所需要的時間問題。註冊商標從申請到註冊下來,所需要的時間長的幾乎要一年,而商場如戰場,機會轉瞬即逝。

商標投資人實際上在整個商標供需的鏈條中是自己花錢,承擔了商標註冊的等待時間,商標被駁回,以及商標賣不出去的風險,換回了那些權利確定的商標。他們滿足的是那些需要立即使用商標,但卻沒有時間等待,不想損失時間和機會成本的企業的真實需求。

“囤積”商標其實也是在違法邊緣試探。嚴格來說,“囤積”商標的行為違反了《商標法》第四條:“ 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在生產經營活動中,對其商品或者服務需要取得商標專用權的,應當向商標局申請商標註冊。本法有關商品商標的規定,適用於服務商標。有關企業註冊商標動機和目的的相關規定。“


一個成本300收益上萬的生意,你聽說過嗎?


對於”囤積“商標這樣的行為,有的人覺得無傷大雅,跟隨投機,有的人覺得這樣只是滿足了少部分人的需求,損害了大多數人的利益。萬法君認為,通過自己的智慧去註冊幾個商標以防不時之需也是無可厚非的。但是”囤積“過多的商標,甚至利用槓桿去炒商標,破壞了商業秩序和知識產權秩序,就不太好了。大家對此怎麼看?


如需註冊商標,請留言聯繫萬法君哦!


一個成本300收益上萬的生意,你聽說過嗎?


注意!本文所稱的囤積商標行為,並不包含惡意搶注他人在先使用的商標或其他合法權利的行為。”囤積“商標行為僅指申請人不以自己使用為目的,通過自己獨立的構思、創意、設計、檢索、大量申請註冊不侵犯他人在先權利的商標,最終以將該類商標轉讓給企業經營使用為目的的申請商標行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