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专访彩虹乐队主唱HYDE:经历“ANTI”后突入新时代


日媒专访彩虹乐队主唱HYDE:经历“ANTI”后突入新时代

HYDE:用“ANTI”冲入新时代

HYDE于3月18日发行了2020年第一张单曲“BELIEVING IN MYSELF/INTERPLAY”。
这张单曲收录的是以爽快的声音为特征的“东京马拉松2020”的宣传歌“BELIEVING IN MYSELF”和确定为“Pachislo真·北斗无双”主题曲的激烈响亮的“INTERPLAY”两首歌曲。都是与活动合作而写的新歌。

HYDE在2018年6月重新启动solo活动后制作的专辑巡演 “ANTI” 之旅于去年年底完结,进入了新的阶段。这次包括乐曲制作的幕后一起,听取了他关于音乐制作的风格和对MV的想法等。


--2019年12月有一场携专辑“ANTI”的巡演最终场,做完后有什么反应呢?
“ANTI”的收录曲在发行的1年前就花了很长时间在现场演奏,所以在最后一曲中,“做这样的事情不是很帅吗”,给人一种作为自己展示了理想的演唱会的感觉。在舞台上也是如此,粉丝们的热烈气氛最后也变成了混乱的状态,“我真的很想看这样的景色啊”。我觉得终于形成了作为HYDE的形状,或者说是奠定了基础。
--HYDE在“ANTI”发行时就说过“”ANTI“就像邀请函,靠粉丝的力量来完成”。也就是说,在独奏重新启动后的一年半时间里,第一阶段已经完成。


对了。
--然后,我想“ANTI”完结后的第一张单曲就是这次的单曲,乐曲是什么时候制作出来的呢?
这两个都在去年年底的阶段基本完成了吧。
──是这样的。首先想听听“BELIEVING IN MYSELF”,这首歌作为“东京马拉松2020”的印象歌曲,是以与该大赛的赛事总监早野忠昭的对话为契机制作的。有报价的时候,你是怎么感觉的?
能和我说的话我很高兴,但我的演唱会和乐曲给人一种戴着面具进行激烈音乐的感觉,老实说:“这和马拉松的印象相符吗?“我在想。我觉得很难将马拉松健康的印象和作为HYDE的地下氛围相结合,但如果在意自己的印象就不行了。
──不能因为与公众形象不同而避开邀约。
是么。好不容易得到了邀请,所以想把这首歌做成马拉松和跑步的人们可以心情舒畅地听的曲子。想把曲子和自己的形象联系起来是从下半场开始的。首先是很多时候自己也会一边听音乐一边跑步,所以在跑步的时候想把它做成引擎发动的曲子。这才是“ANTI”,一边听着“MAD QUALIA”等快节奏的曲子一边奔跑,感觉很舒服。还有,意识到的是在演唱会上气氛高涨。想着把跑着很舒服的事、在演唱会上也能炒热气氛融合在一起的曲子,和Sho君(MY FIRST STORY)一起制作了这首歌
“BELIEVING IN MYSELF”

--对于Sho先生,除了“跑着舒服地听的曲子”、“在演唱会上炒热气氛的曲子”以外,制作上还要求过什么?

开始就是:“曲子是这样的感觉吗?接下来就是对Sho制作出燃起来的声音。啊就是这么的说。的感觉吧。“

--这样的交流要进行多久?

大概10次吧。我说:“这里不是这样比较好吗?我一直在抱怨(笑)。这首歌是一次又一次的互动,最终完成的感觉。我觉得这是一首很好的歌。”

--SOLO再起动以后的乐曲,例如“ANTI”中收录的大部分曲子都是激烈的、小调的声音,唱出了愤怒和悲伤的感情。但是,关于这首歌,给人一种非常开放、积极的印象,所以我觉得方向稍微有些变化了吧。是想做这样的曲子吗?”

不,我想这样的曲子是没有“东京马拉松”这样的合作就没有诞生的曲子。如果没有马拉松这个主题的话,就会变成更重的曲子而已。



──是这样的。和Sho先生的互动是什么形式的?

只是通过邮件交流吧。

--只用文字来表达歌曲的形象似乎很难。

虽然很难,但也是没有办法的部分。很难有直接见面和交流的机会,其实就算遇到也只有打招呼的时间而已。

但是,例如制作“RED SWAN”的时候也完全没有见过YOSHIKI。我这里只录了主唱part,是将录好的demo发给YOSHIKI先生的感觉。这次和sho一起录这首也是一样的流程啊。

--即使不能实际见面,运用邮件和网络制作音乐作为现在的制作风格也不在少数吧。音效是和Sho先生共同创作的,HYDE先生在作曲时使用的工具是什么?

我用的大概是APPLE GarageBand。用它把曲子旋律录进音轨。

--最近的作曲方法有很多形式吗?

不,有时自己做编曲,也可以把吉他带到演播室,指示工程师“鼓进这样的曲子”,这样的例子也有。



--这次的歌词,以“东京马拉松”为主题在MV中的跑步成了很大的主题。那个歌名也是,以前的HYDE先生的歌词中没有出现的单词出现了,很新鲜。具体来说就是“shoes”之类的。

嗯.。我觉得我也在写(笑)。

但是“shoes”之类的单词也会出现在Depeche Mode的歌曲(“Walking In My Shoes”)的沉重歌词中。我平时不用,从大家的印象来看,“咦?可能会觉得新奇。”

--“东京马拉松”方面有什么对歌词的要求吗?

没什么特别的。但是,即使对方有“这种感觉的曲子”的邀约,我也有比那个订单更深的东西的自信。

例如,比起让企业的人对曲子考虑到很深的部分,不如让作为音乐专业的艺术家深入思考的话完成度会提高。

──那也有至今为止的职业生涯所支持思考的部分吧,平时,HYDE先生在写歌词方面有没有意识到?

最重要的是语言和旋律是否能很好地流动。接下来就是语言的意思是否能传达出来,但要说语言和旋律中的哪一个,我确实是旋律。旋律不流动,选择漂亮的语言也没办法。

──有选择语言的规则吗?


如果是英语词的话,我觉得语言简单一点比较好,日语即使不能理解整个歌词,也想把一首歌中的一首词跳进来的曲子。我并不想让你从整体上理解细节的意思。如果是“BELIEVING IN MYSELF”的话,例如只听“向前迈出”这样的短语的人就可以了。如果想让他们理解一切,就会感觉像民歌一样(笑)。

--这次也有“想要相信自己”这样直白的话。



如果是英语词的话,我觉得语言简单一点比较好,日语即使不能理解整个歌词,也想把一首歌中的一首词跳进来的曲子。
我并不想让你从整体上理解细节的意思。如果是“BELIEVING IN MYSELF”的话,例如只听“向前迈出”这样的短语的人就可以了。如果想让他们理解一切,就会感觉像民歌一样(笑)。
--这次也有“想要相信自己”这样直白的话。
对吧?我自己也想着,我也会说出这么乱七八糟的话来了(笑)。就像现场的MC所说的那样,


那能成为我写的歌词的一个罕见案例啊。



──话说回来,平时的作词风格是什么形式呢?

用的是MacBook。以前是手写,但现在也已经没有几个人会手写歌词了吧。

Mac既能边听曲子边写,不懂的汉字也能联想出来,录音也能马上完成。考虑到同步乐谱的话会很方便吧。

──每次都要细致地对声音进行组合吗?

有细致调整的时候,也有以语言为优先改变旋律的时候。因为自己作曲的曲子,即使旋律多少有些变化也是自己的责任。根据语言的不同,旋律和声音也会发生变化。

-----你还记得在作词时开始使用电脑是什么时候吗?


我不记得了。不过,大概10年前?用App GarageBand作曲是在2005年左右开始的吧。不过,我觉得在手写歌词的时候,也有涂鸦之类的有趣的地方。

──手写确实很有味道。

以前,当我去大卫·鲍伊的大回忆展“DAVID BOWIE is”和细野晴臣的展览活动“细野观光”时,我想起来之前留下了手写的歌词和便条,很有趣。嗯.。不过,我打算在死之前把那些东西全都烧掉。虽然我觉得这些东西有很大的价值。

──但是,你不想留下自己的痕迹吗?

那种东西啊。嘛,以电脑为主,有趣的部分减少了,但是使用的话工作更快。这是手写敌不过的。总之根据电脑的不同音乐制作的速度也发生了变化。这么说来,最近不是还能在YouTube上学习演奏乐器的方法吗?我觉得那很棒。使用智能工具创作的人也增加了,我觉得这是一个比以前更容易成为艺术家的环境。

──发表的场合也很多样化。

对吧。以前因为身边没有教吉他的人,也有很多因此艺术道路受挫的人,但现在可以通过视频学习了。

大横按方法的诀窍也马上就知道了吧。



--关于第二首歌的“INTERPLAY”,我也要问一下。我觉得这首歌是继承了HYDE先生的SOLO歌曲的家谱。和hico先生的合作曲。

是hico编曲后我一边弹吉他一边做的曲子。

──要素很多吧。


是啊。

键盘和放克的要素很多,“再华丽一点”让hico独自作曲的部分也很多。

基本上和以前的做法没变吧。

--hico先生会参加录音吗?

也有,他在的时候。在演播室里我们也会出现不谋而合的想法,所以也会当场采纳。

--歌曲的构思是什么?

因为这是“Pachislo真·北斗无双”的主题曲,如果有菲弗(北斗神拳角色,下文人名同)出场的时候的曲子不燃点的话是不行的吧。不能在菲弗出场的瞬间开始就播放抒情曲,不是吗?

──这样的情绪是不会高涨的……。

“基!特!“我觉得能有这样感觉的曲子很好,所以我意识到了这一点。之后做的正好是令和的时候。当时,发行了各种各样的“令和歌曲”,其实我也在做。

──原来如此,那是不是包含了经过“ANTI”后,进入新阶段的HYDE先生的意识之类的东西呢?我想象着。

呵呵呵(笑)。我觉得还有2019年那时候自然灾害也很多。也包含了对受灾地复兴的愿望。“有人说,虽然这段时间很辛苦,但我们会继续前进。”今年也是东京奥运会的一年,我想表达一种共同欢迎新时代的想法。



--这次制作了“BELIEVING IN MYSELF”和“INTERPLAY”两种MV,“BELIEVING IN MYSELF”由以东京夜景为主的场面和现场影像构成。在这里的MV中有印象深刻的场景吗?

只有时间推移这辆车的光残留在影像里的场景吧。还有我自己在拍摄时身体不好,所以独自的场景一副悲伤的表情(笑)。

──MV的解说中添加了“苦恼的HYDE”这样的说明,但真的很痛苦呢……。

哈哈哈(笑)。当时发烧了。

──话说回来,以前听说HYDE先生自己考虑了MV的构想,也会画出短剧等,这次也用这种方法吗?

算了,大致来说。这次是在最后加入了面对乐迷们的现场场景的时候,也采用了导演提出的车等光线流动来体现时间推移两种画面重合的想法,就是,好吧这么采用了的感觉呢。

──下半场登场的巡演最终拍摄的影像是最精彩的。尤其是乐迷支持的场景。

客人聚集的瞬间从现在开始。大概有一段时间不会出现了,所以我想把它记录下来。

粉丝中有些孩子说:“说的好严重啊!“”但是我已经做不到继续这么猛的演出了!“ 我是这么说的吧(笑)。

--“INTERPLAY”的MV是以乐队演奏为主的内容。

我们在拍摄时一边使用LED的灯和激光,一边想表现出个性,特意在影像上放了滤镜,展现了以前那种古早视频的氛围。

--有20世纪80年代西洋音乐视频的空气感吧。

说的是爽朗又鲜艳的气氛吗?服装也很有特色,穿着黑色和白色两种服装,白色服装是以“发条橙”中的主人公亚历克斯为主题的吗?


对了。在去年实施的美国巡演中,也被提出,穿着的服装里也加入了“发条橙”之类的衣服吧。在MV拍摄的时候,虽然没有穿白色的打算,但是在钢铁厂拍摄的时候穿的时候,MV的导演说“那个服装很好”,所以就穿上了。



--最近,在日本的音乐场景中,即使不是主打单曲,也可以做MV和为之做歌词视频的情况越来越多了,作为HYDE先生怎么想的?

虽然促销的手段并没有改变,但是从以前开始在SNS上播放就变得很重要了,感觉必须要量产才行。

“比起在一首歌上花钱,制作专辑全部歌曲的MV效率更高吗?“之类的。

例如,用以前做1首歌曲的预算制作10首歌曲。在SNS和YouTube上观看,创造让更多人听曲子的机会是很重要的。

--我觉得MV本来就是作为宣传工具产生的背景,但是作为影像作品的艺术性也很受人关注呢。

是啊。在追求艺术性的同时,作为宣传工具必须兼顾……。我想在那里做好吃的事情,但是很难顺利进行啊。也不是说用很多预算来制作宏伟的东西就好了,总之觉得想法很重要吧。

──是被试错了吧,今后有想加入MV的想法,想做的事情吗?

有!有!从以前开始就想做的东西。

──这是什么?

也想在MV中加入僵尸!

--确实很适合HYDE先生的曲子呢(笑)。


我觉得这个点子可以让它一塌糊涂,不过还是选首歌吧。啊,BELIEVING IN MYSELF中不能出现僵尸吧?

──确实如此。

嘛,如果不经常带上怎么拍MV的想法的话,一旦拍摄决定了再开始思考就不会顺利了。果然还是会有硬着头皮的感觉。

--因为世情不稳定,所以有看不到前景的地方,能告诉我2020年HYDE先生的展望吗?

遗憾的是演唱会中止了,虽然有很多看不见的部分,但我会去做能做的事情的。在不能进行演唱会的情况下,可以用那个时间制作曲子。我不打算浪费时间。今年也策划了很多事情,也预定了今后演唱会。

──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音乐活动都会继续下去。

是啊。

(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