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的陵墓為何600多年都沒人敢挖?

黃益坦


明孝陵是我國曆史上為數不多的建築規模最大的帝王陵墓之一,據說朱元璋也是剛當上皇帝不久就開始著手選擇自己的陵墓並且開始動工,這也稱為中國帝王陵墓當中里程碑式的陵墓,其中還包括秦始皇陵和唐太宗李世民陵。

公元1381年陵園初步建成,馬皇后第二年就下葬,明孝陵這個名字也是來自馬皇后,因為她以慈孝聞名天下,得此名字,和其他的帝王陵墓一樣,明孝陵的建造也是窮奢極欲,作為皇帝來說在人間享受榮華還有無上的權威,死後也要將這種榮耀帶下去,所以就會傾盡全力尋找自己合適的墓址,選定好就基本上找設計師設計建造動工,傾盡人力物力和財力。

修建明孝陵,據說動用了二十五年的時間,動用了幾萬的勞動力,當然其規模也是巨大的,佈局嚴謹,陵墓奢華,雖說是陵墓,但是其修建風格十分具有中國傳統的特色,排水系統完善,植被豐富,自1997年開始,考古工作者開始對於朱元璋墓進行考古勘測,發現地宮面積達到了四千平方米,但是出於對其陵墓的保護,沒有進行進一步的發掘,但是從明故宮的建築,以及明孝陵外部的建築來看,專家也幾乎確定地宮裡面的建築構造。

讓人比較吃驚的是,作為一個帝王陵墓,明孝陵竟然經歷了六百餘年沒有被人盜過,按照道理來講,如此宏大的帝王陵墓早就被盜墓賊垂涎三尺了,但是它卻保存完好,沒有慘遭盜墓賊的毒手。

作為皇帝來說對於自己的陵墓肯定是格外上心,看秦始皇墓就知道了,秦始皇墓也是歷經千年絲毫沒有被盜,首先要得益於其墓室的建築構造以及防盜墓系統,朱元璋墓為了防盜肯定也是設置了重重機關,其次就是其墓室的建築佈局,墓道入口是從山腰開始挖,挖到深處才開始建造地宮,這樣的構造,使得盜洞挖起來就有困難性,小團伙的盜墓賊一時半會也是挖不了的。

而作為明朝開國皇帝來說,朱元璋的後代對於他陵墓的保護工作也是十分到位的,在明代有專門守衛明孝陵的軍隊,並且這隻軍隊有著嚴格的紀律性,他們只能在規定的地點進行守衛工作不能逾越半步。

明滅亡以後,清朝也設立了專門的人員對明孝陵進行保護,康雍乾執政時期也曾對其進行修繕,而在《康熙王朝》中也有這麼一個鏡頭,康熙皇帝去明孝陵進行祭拜,所以清朝皇帝對於明孝陵也是有所保護和尊敬的。

民國時期到新中國成立至今,孫中山先生以及我們新中國政府也提出有效措施對明孝陵進行保護,到了現在,在更加發達的技術的保護下,以及文物工作者和考古人員的研究下,朱元璋墓的構造,內部結構也會慢慢浮出水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