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的潮州西湖#第一集

图片取自《潮州西湖山志》

作者为饶宗颐大师之父

饶锷

民国十三年十月印制

发行所:青年书店

(位于:潮州西府巷)

西府巷

位于昔时府衙前之“府巷”西段

西府巷,现名“同仁里”

常用名【西公廨(潮音“界”)】


民国的潮州西湖#第一集

图中可见虹桥和湖心亭和后面的涵碧楼,

还有一些待考证的不知名建筑

山上可见零星坟头

现在随地一掘便可掘到不少

清时之墓碑

有俗语曰

"杂过葫芦山"

便是言此地。

****

顺带补充有关【西公廨】的资料

公廨:“旧时官府衙门的别称”

西公廨即官府之西,

西公廨古称【西府巷】


民国的潮州西湖#第一集

下附公廨图片

(*以下图文资料来自潮州老照片*)

文献准确性未考证


民国的潮州西湖#第一集


下面再介绍这本书的出版社


青年书店


民国6年(1917年),12月,在俄国十月革命影响下,潮安县部分先进青年自发组织城东青年图书社(后改称潮安青年图书社),该社以研究文学,增长知识为宗旨,从京,沪等地输入《新青年》等进步书刊,在潮州传播社会主义思想。

民国的潮州西湖#第一集

这张照片拍摄于图书社五周纪念日,即应该是拍摄于1918年1月份。那个月,潮安青年图书社在开元寺内开设新刊贩卖部,销售来自京、沪的《新青年》、《新潮》、《新生活》、《少年中国》、《解放与改造》等刊物及《白话书信》、《到自由之路》、《蔡孑民言行录》等丛书,吸引了一批读者。


2月,新加坡归侨姚维殷、廖质生带来了2000多册《社会主义史略》,《五一劳动节史略》、《无政府主义浅说》等8种小册子,在新刊贩卖部出售,这些书刊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书店也成为有志青年经常驻足的地方。新刊贩卖部还定期到在城各中小学及庵埠、彩塘、金石等地乡村学校推销,深受老师及学生的欢迎。


5月,为争取言论自由和政治民主权利,青年图书社及工界救国联合会成员洪馥芝等3人到桥东宁波寺前演讲,遭军阀无理拘捕并查封青年图书社的活动地点。然而,工人们并没有被吓倒,一面积极营救被捕工友,一面通过广州,向各界发出呼吁,揭露军阀的不法行径,争取舆论支持,组织工人上街游行、请愿、要求放人。


1922年,由于青年图书社的不断扩大,社内成份也越来越复杂,随着社会实践的深入,出现了不同的观点和派别,既有激进派,也有保守派;既有信仰无政府主义,也有信仰社会主义。


1923年初,开元新刊贩卖部迁往昌黎路,改升为“青年书店” ,销售范围也扩至澄海、揭阳、汕头等地。青年书店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学说,介绍社会主义思潮方面起了极大的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