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英雄?古人多追忆,项羽为什么生为人杰,死亦为鬼雄

如何评价项羽,李清照对于项羽的评价十分恰当,即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今天我们就看看项羽为何是人杰,死后有又为何为鬼雄。

真英雄?古人多追忆,项羽为什么生为人杰,死亦为鬼雄

生当为人杰

很多人通过历史书或者是电视中看到的项羽,是一个有勇无谋刚愎自用的人,但很少人知道项羽楚国名将项燕之孙,他是中国军事思想“兵形势”代表人物(兵家四势:兵形势、兵权谋、兵阴阳、兵技巧),堪称中国历史上最强的武将之一,古人对其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评价。 同时在古代的战争当中,一直奉行一句话,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而对于成为“兵形势”的代表人物,可见项羽的军事才能是何等的卓越,而除了上述不为大家所知的,而为大家所知的是破釜沉舟,霸王扛鼎,可见项羽是一个有勇有谋的人,不然面对秦朝大军,如果真的像历史和电视剧演义的那样,项羽恐怕活不过三集就要去领盒饭了,而项羽所取得的成被称为人杰当之无愧。

真英雄?古人多追忆,项羽为什么生为人杰,死亦为鬼雄

死亦为鬼雄,为何项羽不肯过江东

项羽死亦为鬼雄,为什么说项羽为鬼雄呢?项羽又为何不肯过江东?这个问题引发了许多的文人骚客的讨论,其中唐朝的杜牧在诗中写到,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唐宋八大家之一的王安石,对于项羽同样发出来了不解,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包括李清照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些诗人都在为西楚霸王项羽感到惋惜,都觉得按照项羽的影响力,即使在前期的楚汉相争中项羽失败,不代表他回到家乡之后不能反败为胜,再差也可以和刘邦划江而治,为什么要选择乌江自刎这条不归路呢。

真英雄?古人多追忆,项羽为什么生为人杰,死亦为鬼雄

项羽为何不肯过江东,我们可以通过项羽最后写的那首《亥下歌》寻找答案,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这首诗确实是项羽不肯过江东的答案,但不是因为他太爱虞姬了,虞姬死了便打击了项羽促使他乌江自刎,也有人认为项羽自尊心太强,不过江是因为是无颜见江东父老,这两个问题是不存在的。很显然如果项羽爱虞姬这么深,那和秦军作战的时候,只要正面牵制住项羽,侧面集中主力打虞姬所在的地方,虞姬一死项羽自杀,这样简直多快好省,显然秦军没有这样做,也许你会说秦军将领没有想到,你觉得这个可能吗?所以虞姬的是不是项羽不肯过江东的原因。对于无颜见江东父老,这个比前一个更容易解决,如果无颜的话作为项燕的后代,他就不会起兵,而且回到江东之后,只要稍加安抚便可以重新整顿旗鼓,所以这是让人不解的地方,所以有其他原因

真英雄?古人多追忆,项羽为什么生为人杰,死亦为鬼雄

项羽为何不肯过江东,主要是时不利兮骓不逝,虞兮虞兮奈若何两句,大家都知道古人写诗都不是写表面意思,项羽也是如此,乌骓马,虞姬,都可以指代那些追随他的起兵的将士,而项羽从起兵到垓下之战,他失去了叔父,失去了很多出生入死的兄弟,他看到很多百姓,因为战争而家破人亡,而项羽也因为战争家破人亡,他深刻的知道战争所带来的痛苦,战争所带来的伤痛。他也看到刘邦确实有统一天下的雄才大略,也仁君之风,他自己也相信,刘邦肯定会给他的江东父老一个安定祥和的太平景象,他如果回到江东,必然再起战事,即便一时之间划江而治,但势必会让更多的妻离子散,兄弟阋墙,这不是项羽起兵的初衷,项羽起兵不仅为了报仇,更为了诛暴秦,还天下之太平。自从垓下之战,一路走来他想明白了,唯有自己一死才能换回和平,才能换回刘邦对江东父老的公平对待,所以项羽选择乌江自刎,看似无奈实为成全,当剑划破项羽的喉咙,项羽不是痛苦而是幸福,那一刻他肯定看到江东大地稻花香,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怡然自得。所以项羽才是真正的英雄,何为英雄,生为国为民,死不忘初心才是真英雄,所以李清照评价项羽,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是真的很贴切,也是项羽一生的写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