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问小妾西瓜甜不甜,三个小妾回答不同,为何都同样被曹操砍了?

秉烛读春秋


曹操是一个枭雄,喜欢揣测、多疑,宁可错杀三千,不可放过一个,还喜欢借刀杀人,在历史中是个反面人物,像鸡肋的典故、华陀治病、杀三个小妾的故事、梦中杀人等等,都透露曹操为了自己手中的权力,不惜牺牲任何人,亲情关系淡薄,一辈子野心勃勃,最终也只做到了三国鼎立的局面,是否可有遗憾,穷尽一生,机关算尽,也只是这样的结果。

在古代女子的地位极其低下,一夫多妻制,更何况曹操呢?曹操生性多疑,连一些亲戚也远离了曹操,可以说是伴君如伴虎,也是这些女子的悲哀,也是时代的悲哀,也是她们今生的劫难,但愿来生能够找到,能够陪伴自己一生的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海燕71333


同样的西瓜,同样的回答,三个小妾献西瓜给曹操,结果都被杀了!杀鸡儆猴吗?


小妾献西瓜

一天,曹操召大臣们吃喝玩乐,歌舞升平之际,曹操的小妾们登场了。一号小妾端着一盘子西瓜来了,曹操问她,西瓜甜不甜,小妾说很甜,结果,拉出去,砍了。二号登场,同样的瓜,同样的姿势,不过这个小妾比较机智,回答说不苦。

不幸的是,同样拉出去被砍了。最后这位这时肯定是胆战心惊的,她把西瓜端的和那案板齐平,机智的小妾没等曹操问,就说了“瓜保熟”,不过她还是没逃过命运的安排,今天她也得死!三位小妾,凉凉了!


杀鸡儆猴 ?

大臣们懵了,怎么回事啊,连杀三人,何况都还是宠妾。曹操袖子一挥,说道:“前两位没人姿势不对,至于第三位,她太会揣测我的心意。”大臣们听到这个,突然明白了,这不就是杀鸡给猴看嘛,揣测圣意,臣子擅长的。

咱先不说那个时代有没有西瓜这个东西,据史料记载,西瓜是唐朝才传入我国。曹操他就是生性多疑,没事找事!他担心臣子学他造反,提前敲打一番。就是告诉那一个个不安分的大臣们,都安生点,别妄图揣测我在想什么,我让你们怎么做就怎么做,一切我说了算。毕竟他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


一代枭雄,为何不是英雄?

历史给曹操的标签是枭雄是有原因的。作为一个上位者,才智,谋略,勇气,他都有,相比其他君主,曹操更是心狠手辣,杀人不眨眼吧。

他的阴险盖过了他的才智谋略,因此后人看到的都是他不好的一面。说实话,曹操一句“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允许天下人负我”让他为后来的所有出格的事找到了完美的借口。

孔融让梨成就了孔融,但是因为他多次劝诫曹操,被杀了。华佗要给他开颅手术,杀了!他没称霸前,攻城到手后,屠城了,一个不留!如此的事可以说数不胜数,太多了!时势造英雄,没错,曹操身处乱世,没点过人之处怎么存活,怎么领导手下。

简单粗暴,世人兼怕死,这不就完事了,宁错杀三千,也不放过一个,只有死人才会让人安心!世人说曹操是枭雄,说他阴险狡诈,说他是小人,那又如何,正是这样的人,才能成就一番事业,虽然他的事业最后子孙后代也没能守住,但至少他本人做到了,成就了自己!

因为西瓜杀小妾,就是曹操借此敲打臣子的一个说法,也可能是世人努力的在给他找作为枭雄的证据吧!


斯幽说历史


曹操一次设宴邀请群臣,在他的小妾为他献瓜时,他问献瓜的三个小妾,这个瓜甜不甜。前两个小妾的回答如出一辙,都说瓜很甜。而第三个小妾吸取了前两位小妾的经验,回答说“这瓜保熟”,她话音刚落,曹操就赞不绝口:“竟敢妄自忖度我的心机,马上拖出去杀了!”。曹操下令把三个小妾统统都给杀了,令众人都吓得心惊胆战,不敢吱声。

之后,曹操向在座的大臣解释了自己杀前两个小妾是因为她们拿瓜的姿势不对,而第三个小妾被杀是因为她虽然回答正确,但却敢妄自忖度自己的心思。其实曹操的这一解释及杀人行为,不难看出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根本就是为了杀鸡儆猴。而且曹操杀这三位小妾的行为,是在警告在座的大臣,不要妄自揣测上级的心思,否则下场就如这三个小妾一样。

曹操虽然是一个枭雄,是三国时代的三位君主中,真正的成功者,而且他所一手竖立的魏国也是终究成功的。但是众所周知,他根本不会宽容体谅手下的人,也因此丧失了军心民心。他的残暴、心狠手辣也让身边的人寒了心,不愿意再追随于他。


胖胖百科全书


这是个典故,正确的故事是前两个回答的是西瓜很甜,第三个想要会发的与众不同,就回答的是西瓜保熟,结果三个都被杀了!曹操向在座的大臣解释了自己杀前两个小妾是因为她们拿瓜的姿势不对,而第三个小妾被杀是因为她虽然回答正确,但却敢妄自忖度自己的心思。其实曹操的这一解释及杀人行为,不难看出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根本就是为了杀鸡儆猴。而且曹操杀这三位小妾的行为,是在警告在座的大臣,不要妄自揣测上级的心思,否则下场就如这三个小妾一样。


逆风飞翔146990130


一、曹操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的理念是“宁让我负天下人,不让天下人负我”!这一点我想大家都知道,并且这曹操还是一个生性多疑的主,曹操在睡觉的时候,因为被子掉地上了,于是侍卫给他盖上,可是曹操却一刀把人家斩了,并且还大言不惭的说:“吾好梦中杀人”!

二、根据野史记载,当时的正值酷暑,天气很炎热,于是曹操就让小妾拿来西瓜给众位大臣奉上,当西瓜端上来的时候,曹操也是问道:“孤问你,这西瓜熟了吗?”,这位小妾回到道:“禀报大王,西瓜熟了。”可是这曹操却大怒道:“来人将她拉出去砍了。”随后曹操也是询问着第二位小妾:“西瓜熟了吗?”这为小妾有了前车之鉴,于是就回答道:“大王,这瓜不生!”小妾本以为可以逃过一劫,但是曹操说到:“拉出去斩了”紧接着,就轮到第三位小妾上场了,这第三位 小妾也是胆战心惊的,曹操问道:“这西瓜熟吗”这位小妾也是回答道:“很甜”,本以为这位小妾可以逃过一劫,但是曹操依然下令将她拉出去斩了

三、曹操回答道:“前两位小妾,是因为她们端盘子的姿势不对,所以才被杀,而最后一位小妾虽然端盘子端对了,我还杀她,这是因为她在揣测我意啊, 是不是该杀呢?”大臣们听了也是纷纷附议“该杀,该杀”

但是实际上,曹操是用这3位小妾的生命警告下面的大臣,不要妄自揣测上级的想法,否则下场会很惨。


我是史上杂谈,一个历史爱好者,以史会友,大家可以关注一下,共同探讨。谢谢阅读。


史上杂谈


这个故事是出自明朝文学家冯梦龙的笑话书《古今谭概》。说是有一次曹操筵请群臣,酒酣耳热之际,下令上西瓜,于是小妾们便按顺序端上事先准备好的西瓜走了进来。

当第一个小妾端着西瓜走到曹操面前是,曹操突然就问道:“你手里的这个西瓜甜不甜?”这个小妾不知道曹操为什么会突然这么一问,就权当是曹操是担心瓜不甜而不好吃,便笑着告诉曹操,这个瓜非常甜。

结果曹操二话不说,直接让人将这个小妾拉出去砍死。一时间,在场的群臣们都是一脸的懵逼:这是为什么呀?人家也没说错呀,瓜就是很甜啊!总而言之,杀人也要给个理由吧!问题是,群臣们却没有人敢这样站出来质问。



接着,第二个小妾端着西瓜走了进来,她看到先前的情况,早已经吓得瑟瑟发抖,生怕曹操问其她。结果怕什么就来什么,曹操又对她问了同样的一句:“你手里的这个西瓜甜不甜?”

这个小妾当时就快要吓得崩溃,只见她脸上一阵白一阵红,全身冷汗直冒,硬生生思索许久后,才硬着头皮回答:“此瓜不苦!”总的来说,这话已经用了心思,即便有不甜的,也不至于有苦的吧?

结果曹操还是二话不说,直接又让人将这个小妾拉出去砍死。一时间,在场的群臣们更是一脸的懵逼:这是为什么呀!但还是没有人敢站出来质问。

接着,第三位小妾又端着西瓜走了进来,她看了前两位得遭遇,突然悟出点什么,很自信滴端着西瓜从曹阿瞒身边路过。于是曹操还是那个问题:“你手里的这个西瓜甜不甜?”

这位小妾不紧不慢地答道:“保熟!”结果,曹操依旧是二话不说,又让人将这个小妾也拉出去砍死。一时间,在场的群臣们全部无语:这是为什么呀!但还是没有人敢站出来质问。



就在这个时候,曹操站起来亲自揭开了这个谜底,他告诉众人,西瓜是自己给众位准备的稀罕物,前两位小妾怎么知道瓜甜不甜?除非偷吃过!如果是偷吃,那就是偷盗国家重要财物,论罪该杀!但如果没有偷吃过,那就是信口开河,愚弄上位,论罪也该杀。

至于第三个小妾,她的回答虽然没有错误,因为瓜已经切开,熟不熟一眼就能看到,所以回答天衣无缝。但问题是,她随意猜测领导的心思,耍弄小聪明,更加不可饶恕,所以论罪也当杀。

总而言之,曹操就是要用这3位小妾的生命来杀鸡儆猴,告诉大臣们,不要有什么异心,也不要想猜测曹操的心思,否则吃不了兜着走。当然,这个故事不过是冯梦龙自己杜撰而已,因为冯梦龙在编这个故事的时候,他自己能吃上西瓜,所以就一厢情愿认为曹操也能吃上西瓜。

但其实呢,西瓜是唐朝时才从西域传入到我国,曹操那个时候的人,根本都没有见过西瓜,更别提吃了。与此同时,曹操宴请群臣,也不可能让自己的小妾来端茶倒水送西瓜,这与基本的礼仪不合。

因为,曹操虽然没有称帝,但他和大多数群臣的关系,那就是君和臣的关系,既然曹操是君,他的儿子、妻子、哪怕是小妾,在礼节上,那也都是是君,又岂能让她们亲自来端西瓜?说句不好听的,就算曹操让自己的小妾出来端西瓜,恐怕也没有一个大臣敢堂而皇之的去吃!


我是赵帅锅


曹操无非是想告诉群臣,老子要是想杀人,随便你怎么样,你都难逃一死。老子就是这么霸气。



虽然这只是一段野史,但若是真实发生过,想来应该是挟天子以令诸侯之后。当时曹操迁都于许昌,外有袁绍袁术等等地方势力威胁,内有忠于汉室的潜在力量蠢蠢欲动,曹操要想在最短的时间内稳定住局势,那就必须用非常手段来树立自己无上的权威,从而震慑住所有不安份因素。

他肯定想到了赵高,此时距大秦王朝消亡不过数百年历史,指鹿为马的故事经过口口相传,己经成为经典出现在人们的茶余饭后中。曹操信手拿来,稍作改动,便成了问瓜杀三妾。



事实证明,这一招非常有效。曹操在稳定住朝廷局势之后,迅速开始了自己征伐天下之路。虽然连杀三妾,手段太过残忍,但在乱世之中,没有雷霆手段是不足于成大事的,对于曹操而言,可以惋惜红颜薄命,却不至于怜香惜玉,身为我曹某人的妻妾,就要有随时为我曹某人献身的自觉。

英雄自古多无情。如此而已。


煮茶道史


众所周知,曹操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霸业,他的心狠手辣也起着部分作用。他一生杀人无数,可谓是令人痛恨不已。有次曹操设宴,他的小妾向他献瓜,他便问他那三个小妾西瓜甜不甜,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三个小妾回答之后都被杀了,这是为什么?她们分别是怎么回答的?

曹操一次设宴邀请群臣,在他的小妾为他献瓜时,他问献瓜的三个小妾,这个瓜甜不甜。前两个小妾的回答如出一辙,都说瓜很甜。而第三个小妾吸取了前两位小妾的经验,回答说“这瓜保熟”,她话音刚落,曹操就赞不绝口:“竟敢妄自忖度我的心机,马上拖出去杀了!”。曹操下令把三个小妾统统都给杀了,令众人都吓得心惊胆战,不敢吱声。

之后,曹操向在座的大臣解释了自己杀前两个小妾是因为她们拿瓜的姿势不对,而第三个小妾被杀是因为她虽然回答正确,但却敢妄自忖度自己的心思。其实曹操的这一解释及杀人行为,不难看出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根本就是为了杀鸡儆猴。而且曹操杀这三位小妾的行为,是在警告在座的大臣,不要妄自揣测上级的心思,否则下场就如这三个小妾一样。

曹操虽然是一个枭雄,是三国时代的三位君主中,真正的成功者,而且他所一手竖立的魏国也是终究成功的。但是众所周知,他根本不会宽容体谅手下的人,也因此丧失了军心民心。他的残暴、心狠手辣也让身边的人寒了心,不愿意再追随于他。


ZYB443


话说曹阿瞒筵群臣,一瓜杀三妾。这里曹阿瞒的手段让群臣不寒而栗。

当然这只是明人冯梦龙在他编的一本笑话书《古今谭概》里借着曹阿瞒名头讲的一个故事,曹阿瞒那会没有西瓜吃。

古人的笑点异常惊心动魄。但是同时也坐实了吃瓜这事自古危险。


故事里讲道,曹阿瞒筵请群臣,酒酣耳热之际,下令上西瓜,于是小妾们便按序端上事先准备好的西瓜。

当第一个小妾端着西瓜走到曹阿瞒面前时,曹阿瞒却突然问道:“此瓜若何?”

小妾顿时心中一紧,阿瞒问话,必有大事。可是这个问题似乎也没有什么毛病,于是战战兢兢地答道:“甜!”

阿瞒眉头一皱,“拖出去砍了!”

为什么呀?她没说错呀,瓜不甜吃个啥劲啊?杀它的理由是啥呀?但是群臣不知道,也不敢问呀!

第二个小妾看到这种情况,吓得想绕着曹阿瞒走。结果曹阿瞒还是问了同样的一句:“此瓜若何?”

第二个小妾崩溃了,怕什么来什么!这问题是黑洞吗?我该怎么回答?于是脸一阵白一阵红,全身冷汗直冒,硬着头皮回答:“不苦!”

这话已经用了心思了,即便有不甜的,也不至于走苦的吧?


结果阿瞒仍然皱着眉头,“拖出去砍了!”

众人都快疯了,你曹阿瞒到底想要什么答案?一会功夫都杀俩了,连个理由都没给。

第三个小妾看了前两位得遭遇,突然悟出点什么,很自信滴端着西瓜从曹阿瞒身边路过。

于是曹阿瞒还是那个问题,“此瓜若何?”

这位小妾不紧不慢地答道:“保熟!”

曹阿瞒突然有欣喜之色,这个小妾厉害。不过紧跟着没头有皱了起来,“拖出去砍了!”

这下子众人真的要疯了,曹阿瞒你这是要搞啥呀?究竟什么道理,你就杀了三个人?第三个小妾也是不服啊,我都猜出前两个的死因了,怎么还得死啊?

西瓜是曹阿瞒给诸位大臣们准备的,是稀罕物。所以前两位小妾怎么知道瓜甜不甜?除非偷吃过瓜,因此该杀!

第三个小妾的回答天衣无缝,因为已经切开了,熟不熟一眼就能看到,所以回答天衣无缝。但是问题在于她猜到了曹阿瞒的杀人动机了。曹阿瞒最忌讳别人拆他心事了,虽然并不高明,被人一猜就中!


但是为了防止别人猜他心事,他有一招,就是谁猜,他就杀谁头。曹阿瞒用三个小妾的命,给大臣们上了一堂生动的课。

虽然炒米没参透冯梦龙讲这个故事和笑话有什么关联?但是明朝人特别爱讲吃瓜有危险的故事。

比如朱棣曾经请谢贵和张昺两人到府上吃瓜,结果这两个人脑袋也搬了家。


炒米视角


众所周知,曹操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霸业,他的心狠手辣也起着部分作用。他一生杀人无数,可谓是令人痛恨不已。有次曹操设宴,他的小妾向他献瓜,他便问他那三个小妾西瓜甜不甜,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三个小妾回答之后都被杀了,这是为什么?她们分别是怎么回答的?

曹操一次设宴邀请群臣,在他的小妾为他献瓜时,他问献瓜的三个小妾,这个瓜甜不甜。前两个小妾的回答如出一辙,都说瓜很甜。而第三个小妾吸取了前两位小妾的经验,回答说“这瓜保熟”,她话音刚落,曹操就赞不绝口:“竟敢妄自忖度我的心机,马上拖出去杀了!”。曹操下令把三个小妾统统都给杀了,令众人都吓得心惊胆战,不敢吱声。

之后,曹操向在座的大臣解释了自己杀前两个小妾是因为她们拿瓜的姿势不对,而第三个小妾被杀是因为她虽然回答正确,但却敢妄自忖度自己的心思。其实曹操的这一解释及杀人行为,不难看出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根本就是为了杀鸡儆猴。而且曹操杀这三位小妾的行为,是在警告在座的大臣,不要妄自揣测上级的心思,否则下场就如这三个小妾一样。

曹操虽然是一个枭雄,是三国时代的三位君主中,真正的成功者,而且他所一手竖立的魏国也是终究成功的。但是众所周知,他根本不会宽容体谅手下的人,也因此丧失了军心民心。他的残暴、心狠手辣也让身边的人寒了心,不愿意再追随于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