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制內,兩類單位最好不要去,去了領導不重視,前途也很渺茫

在體制內,按照不同的標準劃分,單位有著不同的類別,比如黨群部門、行政部門、經濟部門、參公單位、事業單位等等,不同類別的單位,地位和影響力差距是非常大的。很多單位領導平時根本不關注、不重視,裡面的幹部職工可能也沒有什麼發展前途,而且其他單位的幹部也瞧不上。總有低人一等的感覺,那麼具體有哪些單位呢?我們一起去看一看。

體制內,兩類單位最好不要去,去了領導不重視,前途也很渺茫

第一類是群團組織。在體制內,群團內單位中,群團組織其實佔比並不小,和黨委部門號稱黨群部門,但兩者的地位有著天壤之別。群團組織都有哪些呢?比如大家熟知的婦聯、工會、共青團、僑聯、文聯、紅十字會、計生協會等等,都是群團組織。這些群團組織是代表黨委聯繫一定的群眾,主要目的是把這些力量統籌到黨和國家的相關事業上來,配合各級黨委政府做好有關工作。之所以說這些群團組織不被領導重視,影響力低。主要在於他們的工作性質和工作方式,他們基本都是通過開展一定的活動,來凝聚起來共同推動相關的工作的力量。但在這些工作中,他們處於配合的地位而不是支配的地位,出了成績,往往也是主管部門的。

體制內,兩類單位最好不要去,去了領導不重視,前途也很渺茫

同時,群團組織的工作是很難開展的,很難取得突出成績。很多時候要開展一點工作都是去化緣、去求人,而不是安排工作。比如說婦聯要開展一項關心婦女的工作,往往需要協調其他部門的支持,比如公安、司法等,甚至還沒有錢,需要到處去化緣才能讓活動順利的開展。比如說紅十字會,近來的名聲一直不太好,越基層的紅十字會越沒有影響力。所以整體上來看,群團組織工作很難開展,要想取得成績也非常的難。當然,群團組織中地位稍好的是工會和團委,工會的會員包括所有的公職人員,可以依託這樣一個優勢開展活動,而且工會有錢。團委在體制內是特殊的群團組織,一直是培養年輕幹部的地方,是年輕幹部成長的搖籃。但近年來團委的影響力有所下降。

體制內,兩類單位最好不要去,去了領導不重視,前途也很渺茫

第二類是邊緣化的單位。所謂的邊緣化的單位就是遊離於核心權力之外,甚至平時都沒人想起。往往工作職能非常單一,既沒有行政權,也沒有審批權,經常處於被人遺忘的角落。比如檔案館、黨研室、供銷社等單位,這些部門多數是參公部門,供銷社屬於政府的直屬事業單位。這些單位的工作都非常單一,比如說檔案館,以前還具備檔案的行政管理職能,但現在檔案局的職能被劃歸各地的黨辦之後,檔案館純粹成為相關資料收集管理的地方。主要職能就是負責一個地方的資料的收集、整理、歸檔、管理、查詢,除了接收相關單位的檔案,基本上沒有什麼工作。

體制內,兩類單位最好不要去,去了領導不重視,前途也很渺茫

供銷社同樣如此,經過多輪改革之後,幾乎沒有什麼行政管理群,甚至有一點點像企業,在經營著自己的一些實體。黨研室還稍微好一點,除了研究黨史,還對於紅色文化基地等有一些認定審批職能。

這些單位經常被各級領導所遺忘,一年到頭可能都沒有幾個領導去視察調研一下。所以,如果大家參加公務員考試或者在工作中要調到這些單位,請大家慎重考慮,因為去了之後可能沒有什麼前途,不管是晉升還是提拔,都是很困難的事。當然,唯一的好處就是這些單位往往工作並不忙,相對比較輕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