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地平線》:拉薩林芝旅行記——米拉山口,迷人的318國道


《西藏地平線》:拉薩林芝旅行記——米拉山口,迷人的318國道

十多輛汽車組成的車隊將沿318國道一直向東,經過巴松措,最後抵達林芝。車隊將要拜訪一座門巴族的小村莊。考慮到時間限制、道路條件等因素,這次探訪活動沒有安排去那裡的門巴族聚居區,林芝有一個從墨脫遷移出來的門巴族村莊,便是我們此行的目的地。


《西藏地平線》:拉薩林芝旅行記——米拉山口,迷人的318國道

車隊進入到巴松措附近的新措,美景讓人紛紛下車舉起相機來。西藏那些高原生態環境總的來說還是很脆弱的。未來的建設發展,旅遊業作為綠色無煙工業,對環境的破壞相對來說比較小,是西藏發展經濟的首選之一。內地大力發展工業的環境汙染代價,大城市重重霧霾的沉痛教訓,不能再在西藏出現。

羅老師多年潛心研究發現,目前關於門巴族最早的文字資料,是清末時進入藏南的清軍留下的記載。當時清朝的駐藏大臣趙爾豐很重視邊疆的保護。1911年,他專門派出清軍進入藏南,經過深山密林中的長途跋涉,一支大約800人的小部隊到達了現在的墨脫地區。當時的清軍管帶劉贊挺在後來出版的《西南野人歸流記》中對這段歷史做了記載。


昨天的雨經過一夜還是沒有停息。


我們沿著拉薩河往東奔馳,拉薩河谷的田野裡是成片收割後的青稞茬,道路兩旁的小白楊渾身金黃,深秋季節,連樹下的泥地上也是滿滿的金黃落葉。西藏是全國公路限速最完善的地方,所以領隊車不停提醒大家控制速度。


《西藏地平線》:拉薩林芝旅行記——米拉山口,迷人的318國道

雨後的空氣很清新,儘管還有些許的雨絲,勤勞的藏族農民已經下田翻地了,農夫使勁兒地吆喝,黃牛低頭向前,帶動鐵犁劃開土地。拖拉機的身影也出現在廣闊豐饒的拉薩河河谷的田野裡。


我們沿著美麗的318國道前進,經過墨竹工卡以後,海拔不知不覺就上升到4000千米。公路兩旁高大的白楊樹不見了蹤影,青稞田也消失了。我們進入到高山草甸地區,到處是色彩斑斕的灌木叢,成群的犛牛在草地上慢慢行走,公路的兩旁可以看到10釐米厚的草甸的土壤表層,下面裸露出來的時候是厚厚的礫石層。


高海拔的牧區,能夠看到山坡下的帳篷。牧人的帳篷一般是深色的,大部分都安扎在距離公路不遠的草地上,牛羊則是被趕到更深的山谷裡去。藏民的帳篷都掛有彩旗,旁邊大都有成堆的褐色牛糞,還有成捆的、採自於灌木的乾柴火。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帳篷外面都停上了摩托車。


《西藏地平線》:拉薩林芝旅行記——米拉山口,迷人的318國道

海拔5013米的米拉山口,是內地旅行者經川藏公路進藏的必經之路。


十里不同天。我們在海拔5013米的米拉山口,領教了風雪的厲害!我們一下子從濃烈的金秋調掉進了冷酷的嚴冬。一下車,風就差點兒把我的帽子吹走。冰雪顆粒隨風裹挾而來,打在臉上還挺疼的。很多從川藏公路進藏的驢友,或單車,或徒步,走到這裡是上了第一個海拔5000米以上的埡口,很是激動。


《西藏地平線》:拉薩林芝旅行記——米拉山口,迷人的318國道

幾位小夥子大聲吼叫著扔掉自行車,爬上米拉山口的那塊紀念石,興奮地留影。去年我們選道青藏公路離開拉薩奔青海格爾木,出藏時在唐古拉山口也遇到這樣剛剛進藏的驢友,他們帶著興奮與好奇,第一次在海拔5000米以上的地方為神秘的雪山歡呼,全然不顧我們這些從阿里回來疲憊不堪、甚是有些麻木的返鄉者。


《西藏地平線》:拉薩林芝旅行記——米拉山口,迷人的318國道

很多人是在這裡第一次感受到高海拔的壓力——只要不在這裡倒下,前往拉薩的道路便已經是信心滿滿。


通過米拉山口後,海拔開始下降。進入工布江達後,我們再次回到秋天的懷抱,滿眼都是被金黃色白楊樹渲染的世界。


這裡的藏族民居和拉薩那邊有很大不同,拉薩那邊基本是兩層樓,四方平頂建築,而這邊的藏族民居變成頗有一些歐洲風格的尖頂屋,屋頂是紅色和藍色的鐵皮。看來,可能是這邊每年有豐沛的降雨的緣故。




《西藏地平線》:拉薩林芝旅行記——米拉山口,迷人的318國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