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火神山把我‘留’在這裡,代我照顧中考的兒子!”

兩位醫護人員和一名即將出院的患者,三人一路有說有笑地走到醫院門口,宛如相識多年的老友。南京師範大學教授王風賀注意到,每當有人出院時,火神山醫院的醫護人員都會到醫院門口揮手送別。

在早春柔和的夕陽下,這一幕更顯溫馨。王風賀不禁走上前對這兩位不相識的白衣天使說,“加油!”

“加油!”她倆也飛速回敬道。

“如果火神山把我‘留’在这里,代我照顾中考的儿子!”

口罩和護目鏡遮蓋了臉部,雙方都看不清彼此的模樣。

“但我們都沒感到陌生,因為所有人都為了一個目標而來。在這裡,我感覺有一種精神在流淌。”晚上回到駐地,在支部會上,王風賀有感而發。在抗疫一線,他所在的支援團隊成立了臨時黨支部,黨員們白天並肩在醫院戰鬥,晚上回到駐地,臨時支委還召集開總結會。

經過10年努力,王風賀所在的團隊研發出第三代移動式醫療廢物焚燒車。它能以1100℃高溫將醫療廢棄物化為灰燼,防止病毒的二次擴散。這輛原本用於焚燒生活垃圾的車,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被推至臺前,開進了火神山醫院。

“如果火神山把我‘留’在这里,代我照顾中考的儿子!”

△王風賀和他的駐地日記

一併來的,還有一支來自長江兩岸5個單位13個人的操作隊伍。早上8點多,進入火神山醫院後,他們就開始將醫療廢棄物從病房外運至焚燒車內焚燒,這樣的工作一天要不斷重複幹8到10個小時。

王風賀2月22日自駕來武漢,出發前,特意將導航的起點設置為南京渡江勝利紀念館。對他來說,這是一個特別的地方,有他的家人和信仰。去年10月,學院黨委還組織師生黨員在這裡重溫入黨誓詞,進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場景歷歷在目。

在火神山醫院,每個出院的患者都會留下大量醫療廢棄物。一個個黃色垃圾袋被撐得鼓起來,上面標註著“出院”的字樣。這些蓬鬆的袋子有很大安全隱患,上前擠壓時隨時面臨著氣溶膠的危險。一般人不會碰,可王風賀和他的夥伴們每天都得碰。

“當然擔心呀!每個人都在面對著看不見、摸不透、研究還不是很透徹的病毒。”王風賀如是說。每天同1100℃的高溫焚燒爐幾小時的親密接觸,讓他充分品嚐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滋味,感染了面部壓瘡。

對於狡猾的病毒,每個人都不得不做好準備。王風賀坦言,在到達武漢後第一個失眠的凌晨,他曾做過最壞的打算,包括在筆記本上給出發前親自來送他的學院黨委書記禇惠萍寫信以備不時之需,“如果火神山把我‘留’在這裡,請書記代我照顧中考的兒子,告訴他我一切都好。學心理的,您懂的!”

臨時支部就是一個戰鬥堡壘。在每天互相測體溫、監督穿脫防護服、走出汙染區時互相噴灑消毒水這些默契的行動中,生死與共的情誼在心裡滋長著。教授、老闆和普通員工,不分彼此,每個人都是戰士,互相支撐、以命相托。

在這個支部裡,有一名黨員是安徽廣通汽車公司董事長兼黨支部書記徐際華。他是身家過億的民營企業老闆,也是一名退伍多年的老兵,帶著員工在一線身先士卒,用實際行動展示了黨員先鋒帶頭作用。

“那是多寶貴的精神啊!”3月16日,在南京師範大學環境學院黨委組織開展的“抗疫情擔使命,發揮黨員先鋒帶頭作用”雲黨課上,王風賀主講時特別提起徐際華這位老黨員。他說,在抗疫一線,共產黨人身上這種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扛起責任、經受考驗的寶貴精神,必將助力疫情防控戰爭走向最終勝利。

黛粉色的餘暉中,出院的患者越來越多,剛送走一批,又走來一批。離開火神山那天,看著人們神采煥發地迴歸生活,王風賀舉起手機,拍下了這一幕。

記者:司晉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