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火神山把我‘留’在这里,代我照顾中考的儿子!”

两位医护人员和一名即将出院的患者,三人一路有说有笑地走到医院门口,宛如相识多年的老友。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风贺注意到,每当有人出院时,火神山医院的医护人员都会到医院门口挥手送别。

在早春柔和的夕阳下,这一幕更显温馨。王风贺不禁走上前对这两位不相识的白衣天使说,“加油!”

“加油!”她俩也飞速回敬道。

“如果火神山把我‘留’在这里,代我照顾中考的儿子!”

口罩和护目镜遮盖了脸部,双方都看不清彼此的模样。

“但我们都没感到陌生,因为所有人都为了一个目标而来。在这里,我感觉有一种精神在流淌。”晚上回到驻地,在支部会上,王风贺有感而发。在抗疫一线,他所在的支援团队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党员们白天并肩在医院战斗,晚上回到驻地,临时支委还召集开总结会。

经过10年努力,王风贺所在的团队研发出第三代移动式医疗废物焚烧车。它能以1100℃高温将医疗废弃物化为灰烬,防止病毒的二次扩散。这辆原本用于焚烧生活垃圾的车,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被推至台前,开进了火神山医院。

“如果火神山把我‘留’在这里,代我照顾中考的儿子!”

△王风贺和他的驻地日记

一并来的,还有一支来自长江两岸5个单位13个人的操作队伍。早上8点多,进入火神山医院后,他们就开始将医疗废弃物从病房外运至焚烧车内焚烧,这样的工作一天要不断重复干8到10个小时。

王风贺2月22日自驾来武汉,出发前,特意将导航的起点设置为南京渡江胜利纪念馆。对他来说,这是一个特别的地方,有他的家人和信仰。去年10月,学院党委还组织师生党员在这里重温入党誓词,进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场景历历在目。

在火神山医院,每个出院的患者都会留下大量医疗废弃物。一个个黄色垃圾袋被撑得鼓起来,上面标注着“出院”的字样。这些蓬松的袋子有很大安全隐患,上前挤压时随时面临着气溶胶的危险。一般人不会碰,可王风贺和他的伙伴们每天都得碰。

“当然担心呀!每个人都在面对着看不见、摸不透、研究还不是很透彻的病毒。”王风贺如是说。每天同1100℃的高温焚烧炉几小时的亲密接触,让他充分品尝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滋味,感染了面部压疮。

对于狡猾的病毒,每个人都不得不做好准备。王风贺坦言,在到达武汉后第一个失眠的凌晨,他曾做过最坏的打算,包括在笔记本上给出发前亲自来送他的学院党委书记禇惠萍写信以备不时之需,“如果火神山把我‘留’在这里,请书记代我照顾中考的儿子,告诉他我一切都好。学心理的,您懂的!”

临时支部就是一个战斗堡垒。在每天互相测体温、监督穿脱防护服、走出污染区时互相喷洒消毒水这些默契的行动中,生死与共的情谊在心里滋长着。教授、老板和普通员工,不分彼此,每个人都是战士,互相支撑、以命相托。

在这个支部里,有一名党员是安徽广通汽车公司董事长兼党支部书记徐际华。他是身家过亿的民营企业老板,也是一名退伍多年的老兵,带着员工在一线身先士卒,用实际行动展示了党员先锋带头作用。

“那是多宝贵的精神啊!”3月16日,在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党委组织开展的“抗疫情担使命,发挥党员先锋带头作用”云党课上,王风贺主讲时特别提起徐际华这位老党员。他说,在抗疫一线,共产党人身上这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扛起责任、经受考验的宝贵精神,必将助力疫情防控战争走向最终胜利。

黛粉色的余晖中,出院的患者越来越多,刚送走一批,又走来一批。离开火神山那天,看着人们神采焕发地回归生活,王风贺举起手机,拍下了这一幕。

记者:司晋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