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故后,展昭,王朝马汉,张龙赵虎去哪里了?结局是什么?

天道酬勤7ge


多年前热播的电视剧《包青天》,使展昭等豪侠在观众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展昭在《三俠五义》中,虽为江湖义士,但纯属虚构人物!上世纪在探讨书中人物时,多方证明,书中的展昭是作者常用的一把剪子,欧阳春,是端午节绑在艾蒿上的一块红布。双侠丁兆蘭丁兆蕙是作者挂画的两根钢钉,五鼠更有意思,锦毛鼠白玉堂是作者西房墙上的一只大白鼠!至于彻地鼠,翻江鼠,穿山鼠,钻天鼠等更是……。关于包公手下的王朝,马汉,张龙,赵虎,还有董超,薛霸,李贵,娄青,全是虚构的!只有包拯是历史上真正存在的人物!因此,当包公离世后,这些人只能各奔他乡,各奔前程!虽是虚构的,但这些人跟着包公主持正义惯了,又能投靠谁呢?


张永科38


开封有个包青天,铁面无私辩忠奸,江湖豪杰来相助,王朝和马汉在身边……

上世纪80、90年代,随着港剧《包青天》的热播,包青天和开封府的故事风靡全国,妇孺皆知,长盛不衰。这部影视剧中,除了铁面无私的包青天,还塑造了武功高强的“御猫”展昭、足智多谋的“谋士”公孙策,以及四大护卫:张龙、赵虎、王朝、马汉。

不过这些人物大多只存在于影视剧中,除了包拯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其他如公孙策、展昭、张龙、赵虎、王朝、马汉都是影视剧虚构的角色。

包拯,号称“包青天”、“包待制”、“包龙图”,是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清官之一,他铁面无私的形象广为人知,历史上的包拯主要活跃在宋仁宗年间,确曾担任权知开封府,主持开封府工作,并且以不畏权贵、铁面无私著称。

展昭,是古典名著《三侠五义》虚构人物,也是主要人物之一,号称“南侠”,原本是江湖侠义人物,后来投入开封府,担任包青天的贴身护卫,在《包青天》有关的影视剧中,展昭的人气极高,甚至超越了包青天本人。

在影视剧中,包青天去世后,展昭不告而别,离开开封府,不是退隐江湖,不知所踪,便是继续行侠仗义,但历史上并无此人,因此无所谓真实结局。

张龙、赵虎、王朝、马汉,也是《三侠五义》虚构人物,他们原本是出身贫寒、身负武艺的百姓,因家庭破败,无计为生,不得已占山为王,做了贼寇,甚至误打误撞,把包拯劫掠上山,幸亏展昭路过此地,上山拜会,认出包拯,才化解一场误会。

后来,张龙、赵虎、王朝、马汉佩服包拯的为人,包拯也喜爱他们的武艺,便将四人收为护卫,从此对包青天忠心耿耿。包青天去世后,四人不知所踪,但他们并非展昭这样的江湖侠士,估计会继续效忠下一任开封府知府,直至退休。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狄飞惊


在有关包拯的许多小说、剧作中,都能看到展昭、公孙策,以及其他的几名护卫,这几乎是包拯故事的标配人马,没有这几个人,读者、观众似乎都不会买账。但是实际上,这些故事里面,只有包拯是真的,其他都是小说里面为了剧情的需要,而虚构出来的。


真实的历史里,真的有这些人吗?也许有,也许没有,但即便是有,名字、生平肯定和小说里面也有极大的不同,这些人都是一些陪衬,在正史里面根本不会有他们的记录,而小说里面的东西又不足信,所以他们真实的生平是什么样,我们无从知晓,至于他们的去向、结局,就更无法知道了。

所以,说他们的归宿,只能从小说层面来讲。

展昭

年少有侠名,武功好人又帅,原本是绿林好汉,却遇见了保证这样的好官,于是甘愿被官府约束,护卫了包拯许多年。在自己的偶像死去后,他不愿继续留在官府,不想再受到约束,于是弃官而去。

在小说里面,最后并没有写他去了哪里,小说里面只是想塑造他英明雄壮的形象,但是他其实不喜欢去官府,因为他看不起那些高官。所以他在开封活跃的时候,难免惹下了许多人。到了后面他必然不被官场的人接纳,那些曾被处罚的大臣王公,在寻仇之时更会去害他,所以如果小说里面再写,他难逃一死,可能是想给大家留点念想,于是后来就没写他的结局。



王朝马汉

这二人原本可是考武举人的材料,却因为朝廷黑暗,所以只能做一个下人,被人呼来唤去。后来他们意外结识了包拯,等到他上任后,做了他的侍卫,负责站堂问话等活儿。在小说里面,包拯可是一个书生,而他们俩却是武夫,所以许多跑腿的活儿都是他们干的,甚至一些重要的事情也是他们去做,因此他们自然也陆续和许多高官结仇。包拯死后,小说并没有说他们的去向,因为他们比展昭都不如,都是一些次要人物,不过他们不是江湖之人,应该还要在开封办差,但是后来应该会受到各种陷害,然后被害死。



张龙赵虎

包拯有几口铡刀,罪犯被斩断时候,要被押到这铡刀里面,这二位就是负责把人抬近去的。这活儿挺起来很吓人,把犯人推向死亡,还要看着他们受死,应该不太好受。不过虽然活儿有点粗糙,他们却是保证最信任的人,赵虎还有点幽默色彩,平时总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欢乐。不过,他们也帮助保证查探过一些案件,所以也会受到那些奸臣的憎恨。长官死后,他们作为校尉,肯定还要继续留在开封做官,但是和上面的两位一样,估计也活不长久,早晚都会被人害死。



所以,这五位武将,其实应该分成了两类,展昭和另外的四人,是完全不同的,人家不但有皇帝的敕封,关键是绿林里面受人尊敬的好汉。包拯死后,他能全身而退,但是另外四人却因为自己能力有限,只能继续在“体制”内干活,如果日后不肯变节讨好权贵,肯定没什么好结局的。


小镇月明


包公,也叫包青天、包龙图,曾任北宋开封府尹,敢于为老百姓主持公道,在审理民事、刑事案件的过程中,平反很多冤假错案,为被害人争取了公平和正义,获得老百姓的欢迎和爱戴,所以被人们称为包青天。

后来的评书艺人,就把包公断案的事迹进行加工创造,写出了一系列有关包公的传奇故事,这些故事大多是包公断案如神、除暴安良、敢于碰硬的故事,故事都是以包公秉公断案,为普通百姓平反昭雪,而将官僚贵族绳之以法为主要结构的。

这些故事使老百姓看到了在生活中看不到的公平正义,于是乎就迅速流传,不但有评书,还有各种戏剧改编这些故事,到处上演,其中著名的有《铡美案》、《打龙袍》等等,几乎是家喻户晓。

甚至连《铡美案》的主人公陈世美,都成了负心汉的代名词,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可见这些评书和戏剧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有多深。

在这些故事中,除了包公这个光彩照人的伟大艺术形象之外,他身边还有一群富有个性、身负绝世武功的江湖奇侠的保护和辅助,其中就包括南侠展昭,张龙、赵虎、王朝、马汉四个捕头,还有一个神机妙算的师爷——公孙策。

其实,这些人物都是后世的人们,在创作包公传奇故事的过程中虚构出来的,这些人本不是历史上的真实存在,因为包公一再打击权贵,主持正义,所以难免会遭到这些受到打击的亡命之徒的暗算,所以人们就想象出了这些身负绝世武功的侠客来保护包公。

同时为包公审案抓人提供帮助,这些人都是豁出命跟着包公干的,他们之所以要跟着包公干,主要是被包公的清廉和公正所折服,这样的官员在封建社会极为罕见,所以这些江湖侠客一旦见到就会立即被折服,然后诚心归附,成为包公的左膀右臂。

公孙策这个人物形象是对包公的衬托,包公不但公正廉明,而且知识渊博,使公孙策为之倾倒甘心给他做幕僚,同时也说明包公有着虚怀若谷的胸怀,能从谏如流的听取别人意见和建议,使破案和捉拿犯罪嫌疑人的工作,进行的更为顺利。

包公及其传奇故事的出现不是偶然的,而是有着深刻的社会政治原因的,古代的官员对待普通百姓是很恶毒的,从清朝末年的冤案——杨乃武与小白菜一案就可以看出来。

杨乃武是一个秀才,后来还考上了举人,依仗着自己的功名和学识,经常为老百姓打抱不平,结果得罪了当地的县太爷。于是县太爷就敢借着一桩和杨乃武没有什么瓜葛的案件陷害杨乃武,结果就敢给杨乃武判死刑,给小白菜判36刀鱼鳞刮。

要不是杨乃武的姐姐和妻子不断上告,要不是浙江官场的派系斗争,要不是慈禧太后想借此整肃湘军,这个案子也就定了,冤杀也就冤杀了。

从县令到浙江巡抚的很多人都知道或者看出了案件的疑点,但是没有人主动站出来为被害人申冤,只是草草定案,维护官场秩序。

在这样的一种社会政治环境下,包公的出现简直就是黑夜里的一盏明灯,照亮了黑暗的封建社会的一角,所有人都对包公奉若神明,当然除了贪赃枉法之徒。所以包公的故事越讲越多——从阳世降到了阴间,包公身边的人物越来越多——从落魄书生到江湖奇侠到山贼草寇。

古代封建专制制度对百姓的残酷迫害是包公产生的根本原因,包公身边的谋士和奇侠都是虚构的,在包公去世后自然没有了下文,只不过这些人都是民间正义力量的化身,他们会寻找新的官方正义力量相结合,如果找不到很可能就重回江湖,再当草寇,自发的反抗封建专制的邪恶统治。


小小嬴政


包拯是历史上有名的清官,28岁考中进士,因历权知开封府而闻名。因廉洁公正、立朝刚毅,不附权贵,铁面无私,且英明决断,敢于替百姓申不平而被人称为包青天。他这种亲民的形象,在后世中出现了大量关于包拯的艺术作品。在宋代时有《合同文字记》(《包待制智赚合同文字》)和《三现身包龙图断冤》三部关于包拯的断案故事。

到了元朝的时候,因为政治不清明,普通百姓更为迫切希望清官主持正义。所以,包拯在此时被塑造成半人半神的形象,大量出现在元杂曲中。

到了明清时期,《龙图公案》和《三侠五义》则成了包拯艺术形象的巅峰代表。其中的《三侠五义》堪称中国武侠小说的开山鼻祖,其中描述的侠义精神也为人们所追捧。题主提到的展昭、王朝、马汉、张龙、赵虎就是其中的人物。这几位都是小说中的虚构人物,小说没有交代结尾,因此,只能进行一种推断。

展昭

尊号“南侠”,少年行侠,仗剑四方,好不平事,百里传名。在包拯入京赶考时,两人相识,之后展昭多次救包拯于危难。包拯爱其才,感其人,之后引荐给天子,这才入仕当官。被皇上御封为御前四品带刀护卫,封号“御猫”,任职开封府。

王朝、马汉、张龙、赵虎

这四人号称开封府四勇士,都是包拯的护卫。官职同为六品校尉。张龙赵虎本事庞太师府中衙役,因不满其为人,两人上山落草为寇。王朝、马汉是应武举的考生,考场中因得罪庞太师被逐出考场。在路过土龙岗过,被张赵二人请上,四人结为兄弟,就此占山为王。

之后包拯因为“乌盆案”后被罢官,路过土龙岗时被抓上山。在这里遇到四人及展昭,最终,几人仰慕包拯已久,随其下山,成就了后来的破案天团。

展昭、王朝、马汉、张龙、赵虎可能的归宿

首先要进行一下年龄的考证,展昭与包拯相遇时,包拯已经28岁,展昭年龄略小于包拯。其他四人年纪也相差不大。包拯过世的时候是1062年,享年64岁。这时的“御猫”也变成了老猫,也得有个60来岁来。武功再高,也不适合这个御前侍卫了。更何况,他对当官也不是很热衷。

其实在《三侠五义》中,包拯在临死前,已经给了展昭等人退路:“宦海沉浮,处处是明枪暗箭,以前有我保护,还可无事。老夫死后,你们这些人最好辞官回乡,隐居山林,可保安全无虞!”

这无疑是最明智的一条路,包拯一生得罪了太多的权贵,在他死后,展昭这些人失去了依靠,必然遭到清算,只有离开才是最好的归宿。这也我对小说人物结局的一种推断吧。


欢迎关注【文史侃大山】,每天分享不同的历史知识,让我们每天在历史的海洋中学习进步。

文史侃大山


都被小说作家收走了。去了其他小说里面飞黄腾达或者修炼成仙了。


李白看天下


估计又回归江湖,或者归隐乡间了吧。其实我也想知道去哪了。


陈龙酉


说史实的话。那这些人都是虚构的

说文艺作品,这些人侠义道的归隐江湖,公差的继续干本职工作一直到退休。因为他们不是主角,所以就不用再仔细描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