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布爾人》讀後感

短篇小說一直是泰戈爾最喜愛的文學體裁之一。16歲時,他就發表了第一篇短篇小說《女乞丐》,隨後60餘年的時間裡他創作了100餘篇短篇小說。這在短篇小說體裁剛在孟加拉文學中誕生的年代,不能不算是驚人的成果。《喀布爾人》的主題表現的是一種超越階層的深沉父愛。故事講述一個窮苦的喀布爾小販結識了一位富裕的孟加拉作家五歲的小女兒敏妮。小販把對遙遠故鄉獨生女兒的愛,都傾注在敏妮身上。這種愛使他們跨越了年齡和種族的鴻溝,成了親密的朋友,而敏妮的父親也深受感動,最後資助喀布爾人回家,讓他能與自己的親生女兒重逢。在這篇作品裡,泰戈爾把父女的感情和對窮人的同情完美地糅合在一起,挖掘和表現極為深刻。愛的力量,消除了喀布爾和孟加拉之間迢遙萬里的距離,也消滅了不同地位人之間懸殊的差別。

《喀布爾人》讀後感


《喀布爾人》讀後感

小說裡充滿了濃厚的生活氣息,使喀布爾小販這一形象更加血肉豐滿。窮苦的喀布爾小販第一次與富裕的孟加拉作家交談時,孟佳拉作家並沒有自視甚高,平等地與喀布爾小販交談,甚至把這種平等觀念潛移默化給自己的女兒敏妮,放心的讓敏妮與喀布爾小販交朋友,最後幫助小販返家。種種跡象都顯示出孟加拉作家善良、寬容大度和尊重他人的高尚品德。同時,喀布爾小販在與作家和敏妮交往時,展現出了不卑不亢、深愛女兒的形象。喀布爾小販、孟加拉作家和敏妮三人的相處模式讓我看到了人性的光輝善良,為喀布爾小販的遭遇憤懣的同時,也慶幸他在那苦難的生活裡有人為他伸出援手,這世上的好心人總是會多於壞人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