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風箏的人》:為你千千萬萬遍,風箏背後的人性與自我救贖

《追風箏的人》由美籍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賽尼

所寫,也是他的第一部長篇小說。小說講述了在政權更迭時期的阿富汗,主人公富家少年阿米爾和家中僕人哈桑,圍繞風箏開始的一段關於人性的背叛和自我救贖的故事。

在冰冷殘酷的社會環境下,故事中靜靜流淌著的愛與善意,都被不經意地放大。善與惡,陰暗和陽光、自私與真誠都藏在那隻藍色風箏故事的背後。多年後,這句“為你千千萬萬遍”依然在每個追風箏的人心底裡迴響。

《追風箏的人》:為你千千萬萬遍,風箏背後的人性與自我救贖

一、真誠與愛,是化解自私的良藥

阿米爾的爸爸對兩個孩子都很疼愛,對於從小和少爺一起長大的哈桑來說,阿米爾的開心和快樂就是最重要的事。阿米爾的寫作興趣並不是爸爸所喜歡的,相反,父親卻對勇敢正直的哈桑非常欣賞。

阿米爾漸漸覺察到父親愛的天平開始向哈桑傾斜,內心的不安悄悄滋生。於是在一年一度的風箏大賽上想奪回第一名以贏得爸爸對他的好感。

在這場盛大的“賽風箏”比賽的傳統是,線被切斷而落下的風箏歸追到它的人所有。阿米爾以出色的技巧將別人的風箏線割斷,優秀的“風箏追逐者”哈桑,成為阿米爾的好幫手,他發誓要追到第二名的風箏來證明阿米爾少爺的成績。哈桑離開時,對阿米爾喊出了那句“為你,千千萬萬遍!”

哈桑回來的路上,被阿塞夫等人攔住,為了保住這隻象徵阿米爾少爺勝利的藍色風箏,哈桑被強暴。而這一幕被前來尋找哈桑的阿米爾所目睹,因為懦弱,也因為恐懼,阿米爾只是看著一切在他眼前發生,自己卻沒有任何舉動。

1975年冬日那個混雜著泥土味的巷子裡發生的事總是一遍遍提醒著阿米爾他的懦弱自私,直到阿米爾開始意識到,他再也無法面對哈桑,可事實上他是不願意面對那個自私懦弱的自己。於是,他選擇逃避。

他先是向父親提出解僱哈桑,卻引來父親的勃然大怒。終於,在13歲生日的那天,他將自己的一隻手錶偷偷藏在哈桑的枕頭下,被誣陷的哈桑並沒有反駁,而是選擇了成全阿米爾少爺的想法,自己則和父親阿里不顧阿米爾爸爸的反對離開了家。

哈桑是全書中的一個最為重要的人物。他是阿米爾的好玩伴,他忠誠、正直一心只為阿米爾少爺著想,他更像是阿米爾的一面鏡子,只要從哈桑身上能看到真誠善良,勇敢正義,阿米爾彷彿可以就看到自己身上的自私與陰暗。

哈桑的真誠和善良也深深灼傷了阿米爾,得逞之後的阿米爾並沒有自己想象中的開心,而是在愧疚與痛苦裡掙扎。他也許不知道,正是哈桑的真誠與善良在他滿是愧疚的心中埋下了一顆救贖的種子。

多年後當再次面對內心深處的陰影時,阿米爾選擇了用真誠與愛的陽光一掃陰霾,驅逐恐懼。真誠與愛,才是化解自私的良藥。

《追風箏的人》:為你千千萬萬遍,風箏背後的人性與自我救贖

二、勇敢面對,踏上再次成為好人的路

當接到老友拉辛汗的電話時,已經是2001年。想起闊別多年的喀布爾,阿米爾陷入了自己的回憶中,1975年的冬天浮現在腦海中。他深深明白,能夠成為今天的自己,都是因為過去他自己的每一個選擇。

此時的阿米爾過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他不想也不願打破自己生活的這份幸福和平靜,但是他的內心深處始終都無法寧靜。

“我的離開很久遠了,久得足以遺忘,也足以被遺忘。”當拉辛汗告訴阿米爾,哈桑其實是阿米爾爸爸的私生子時,儘管阿米爾已經離開那些人和故事已經足夠久。當他再一次回想起爸爸對他和哈桑的疼愛,以及那天哈桑和阿里離開家時爸爸絕望無力的表情,一切都可以被解釋得通了。

爸爸一直都教育他,盜竊是一切原罪的宗源。他卻是哈桑的一生中最為可惡的盜賊,他偷走了原本屬於哈桑的一切,父親的疼愛,優渥的生活條件,甚至是每年的生日禮物,還有作為兄弟應該感受到的溫暖。

直面自己的懦弱,雖然還是感到恐懼,但阿米爾明白,命運總是公平的,同樣的選擇還是會再次擺到他的面前。“許多年過去了,人們說陳年舊事可以被埋葬,然而我終於明白這是錯的,因為往事會自行爬上來。”

1975年的那個冬天,因為懦弱沒有救出哈桑,面對哈桑的兒子,他還會無動於衷嗎?不過這次他選擇勇敢面對,踏上了再次成為好人的路。

於是阿米爾決定出發前往仍處於戰火中的喀布爾,營救並收養了哈桑的兒子索拉博,陪伴索拉博從內心因受到傷害而留下的陰影中走出來。故事停在這一幕,阿米爾為索拉博追風箏時,阿米爾對索拉博說:“為你,千千萬萬遍!”再次聽到了這句話,這曾經是哈桑對阿米爾的表達的愛,現在,阿米爾把這份愛傳遞給哈桑的兒子——索拉博,這是愛的輪迴。

我們可以相信,追回的,不僅僅是一隻風箏,還有那許許多多承載、浸透在風箏裡的、說出或未說出的過往,以及完成和未完成的心願。

對索拉博的營救也是阿米爾對自我的一次救贖,走過了這條“路”,阿米爾有底氣承認自己是個好人,他從未覺得內心如此平靜。“我夢到花兒再次在喀布爾街頭盛開;音樂再次在茶屋響起;風箏再次在天空飛翔。”

《追風箏的人》:為你千千萬萬遍,風箏背後的人性與自我救贖

三、人生苦短,致每個不留遺憾的人生

阿米爾最終敢於直面自己內心的懦弱,接納自己,並修正了錯誤,真正做到了問心無愧,沒有給自己的人生留下遺憾。

1975冬天,那隻藍色風箏背後關於人性和自我救贖由此畫上了完美的句點。在這一生中,留有遺憾是再正常不過的事,而那些可以被修正、被原諒的救贖是幸運的。

就像書中寫到“我們是否知道我們心中的風箏到底在什麼地方,人生錯過就不會再得到,也許我們會懺悔,會救贖,但這些似乎都已經晚了,每當天空放飛起風箏的那一刻,我們是不是應該問問自己我們是否真的珍惜我們所擁有的一切。”

既然害怕錯過和遺憾,就以一種積極的態度來生活。我記得李銀河曾說起她的人生“採蜜哲學”:“人間如花叢,我只是從中採擷一點點精華,對其他的一切不去理睬。一生只有短暫的幾十年,要好好享用自己的生命。自由奔放,隨心所欲。”

人生苦短,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去生活。或許每個人都有一隻屬於自己的風箏,只要看準目標,就勇敢去追,不必害怕,不必懷疑。

《追風箏的人》:為你千千萬萬遍,風箏背後的人性與自我救贖

這部圍繞阿富汗展開的小說,以另一種方式讓人們瞭解了阿富汗的歷史、文化的現狀,故事中的人物飽滿鮮活,情節曲折生動,合上書的一剎那,彷彿可以看到生活在那片遙遠陌生的土地上的人們,他們的故事裡蘊含著溫情與殘酷,美麗與苦難,撼動著讀者的心靈。

2007年由馬克·福斯特執導,《追風箏的人》被拍成同名電影,並獲得第80屆奧斯卡最佳配樂提名,深受觀眾喜愛,因為每個人心中都有一隻自己的“風箏”,請你相信,不論那隻“風箏”是什麼,只要你

勇敢堅定,足夠真誠,它會以愛之名飛翔於藍天。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