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借鉴了《列子》中的两小孩辩日,用探索的精神写真假宝玉

曹雪芹在梦幻中探索出了“真假宝玉”,犹如孔圣人听小儿辩日。

阅读前言: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在探索,在寻找安邦兴国之策,也在书写浪漫的文化旋律,“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些诗人也在探索,这种登高望远的精神也是文化精髓和自然规律的完美契合,“身后有余忘伸手,眼前无路想回头”,曹雪芹也在探索,探索一种新的思想和美好生活,《列子》中的小孩子也在探索,探索太阳的轨迹和时间的流逝规律……

探索一路向前,永不停息,永远促使着历史向前发展,探索也将未来和现实相结合,探索是一种精神,也是文明发展宝贵的财富,也是文学发展的基石,不忘初心,与时俱进,探索未来,发展文明。

曹雪芹借鉴了《列子》中的两小孩辩日,用探索的精神写真假宝玉

曹雪芹赋予了《红楼梦》超前的精神,也给了这本书无尽的文化精神,真真假假,假假真真,是一种阴阳,也是一种哲理,更是一种探索,探索来世的新生活,探索未来之路,是一种进取的思想。

这部世界名著虽然是一部悲剧,从爱情的凄惨写道了末世的悲凉,同时也无法给出究竟错在哪里,末世何时和贾府一样消失,这种几千年封建礼教和未来的自由有何不同,犹如天上的太阳,照耀着地球上每一个角落,星星还是那个星星,太阳还是那个太阳。变化的总是人的思维,正是这种思维改变了历史,推动了历史的发展,也促进了文明的发展,更加改变了文学作品的思想性。

今天就借助《列子》中的这个古代寓言,谈一谈《红楼梦》中的真假宝玉,聊聊红楼梦中的探索精神。

曹雪芹借鉴了《列子》中的两小孩辩日,用探索的精神写真假宝玉

一、古代寓言《两小儿辩日》,探索无处不在,人间洞察皆学问。

孔圣人周游列国,想把自己的思想传遍各诸侯,得到推广和认可,可在孔子在世期间,儒家思想几乎没有得到独尊,就算孔子见到了卫国的南子,也无法将一腔热血和满腹经纶托盘而出,反而让自己的弟子子路感到不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孔子也不是万能的,他也有很多的迷惑和梦幻,有很多的不知和不解,一直以来在探索者总结摸索真理,尤其是思想的精华,综合所有的学术自成一派。

有一个这样的代寓言故事,出自于《列子》,为两小儿辩日,原文我就不引用了,用通俗的语言简单说说,话说有一天,孔夫子来到了一个地方,一群小孩子似乎在争吵什么,孔子便上前询问,只见一个小孩说,太阳离我们最近的时候是早晨,另外一个小孩子说太阳离我们最近的时候是中午,就这样一个问题,思想家孔圣人也是无能为力,只能问问小朋友,你们都有什么根据,一个小孩说早上太阳大所以近,中午小了就远了,另外一个小孩说,中午热,所以近,早上冷所以远,孔子一时难以辨别,也不知从何解释,让这两个小孩子笑话,都说你是博学之人,呵呵…….

这样一个寓言故事也是说明了一种探索精神,探索产生了分歧,也促进了争论,在争论中产生了观点,在实践中论证了观点,儒家思想也是这样形成的,红楼梦的新思想也是这样形成的。

曹雪芹借鉴了《列子》中的两小孩辩日,用探索的精神写真假宝玉

二、《红楼梦》中的甄宝玉和贾宝玉,真真假假,假假真真。

《西游记》中有真假美猴王,以假乱真,最后闹到如来哪里方知真假,全因为师徒不和而起,成了一场劫难,《红楼梦》中有甄宝玉和贾宝玉,真真假假,假假真真,都是因为身在福中不知福,一个在挨打的时候喊叫姐姐妹妹,就全身麻木感觉不到疼痛,一个认为女人就是水做的芙蓉,自己见了女孩子就心血来潮,叛逆让他们成为了一种新的探索。

这两个人都是时代的产物,也都有显赫的家世,且对四书五经,儿女情长,考取功名这样的事不感兴趣,两耳不闻官场事,一心只把胭脂吃,是爱情的白马王子,也是悲剧的缔造者,多少妙龄少女,也就是红楼中的群芳成为了他的陪衬,千红一哭,万艳同悲,就说贾宝玉,深爱着林妹妹,且又无法抗拒家庭压力,也不能拒绝宝姐姐的喜欢,在木石之盟和金玉良缘间他无法选择自己的未来,在探索,在妥协,也在徘徊,岁月不等人,林妹妹泪尽而亡,自己方知爱情已逝,出家了。

那个甄宝玉改邪归正,浪子回头金不换,贾宝玉且远离末世,寻找极乐世界,这本来就是一种探索中的不确定,曹雪芹以当时的礼智和文化修养无法确切的判断谁对谁错,

也不能把当时的社会说成末世,自己又不是如来佛,只能用真假掩盖,给后世一个悬念,也给未来一个考虑的时间把爱情演绎到底。

曹雪芹借鉴了《列子》中的两小孩辩日,用探索的精神写真假宝玉

三、曹雪芹在梦幻中探索,在现实中探索,在探索中离开了末世。

曹雪芹带着儿时的记忆,几乎把《红楼梦》写成了家族史,从神话到贾府,从贾府到朝廷,从架空历史到具体背景,从末世到来世,不仅仅包含了爱情,更多的是一种探索,曹雪芹尝试和封建礼教作斗争,且不敢直面人生,只能十年如一日,三删五减,写成了八十章《红楼梦》,

随着年龄的增加,人生的不如意,失子心痛,人生无所留恋,含泪而亡,将所有的情思,毕生所学,新思想,一起写进了《红楼梦》,曹雪芹在梦幻中探索,在现实中探索,在探索中离开了末世。

曹雪芹写《红楼梦》最大的动力即是出于对文学的热爱,也是家国情怀的男儿本色,曹雪芹如此满腹经纶,难道就没有一点抱负和理想,他有,或许有治国之策,从秦可卿托梦王熙凤的事看出,曹雪芹深知封建社会的弊端和礼教的残害性,他有一整套的变法或者是改革,但都是黄粱一梦,先进思想就是要从思想开始,然后才能有更大的行动。可惜曹雪芹只能大地一片白茫茫真干净,丧家后流离失所,前途一篇渺茫,加上文字狱,不写言情还能写什么。

曹雪芹借鉴了《列子》中的两小孩辩日,用探索的精神写真假宝玉

观点总结:

曹雪芹其实也并不能肯定末世错在哪里,也无法判断悲惨命运的形成和社会发展的自然规律。他是在探索一种新生活,而他本人并未脱离于现实,不管是思想还那是文化,都在封建社会的范畴,同时也无法摆脱这种大环境的压迫和残害,可是她将这种先进理念释放了出来。

只有消失,离去才有可能重生,只有远离这种束缚,才能展翅高飞,曹雪芹的千红一哭,万艳同悲,并不是非要把情节写的多么凄惨,只是想用悲惨的命运唤醒人们的追求,让人们有一种探索的精神,在探索中不断前进,实现自己的梦想。

曹雪芹借鉴了《列子》中的两小孩辩日,用探索的精神写真假宝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