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古之奇书,古之趣书,古之谜书——《列子》07无为而治

07无为而治

接说一段《列子》,上面用了好几段说了万物化生,接下来列子进一步对道的另外一个特性做了阐释,就是无为而治,那么无为而治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列子说:“天地无全功,圣人无全能,万物无全用。”这句话就说世间万物没有任何人事物是完美无瑕的,连天和地都不具备全部功能,人中之圣也有不能做的事,所以我们行为处事不要处处要求绝对完美,差不多就行,差不多不是没有要求,也不是精益求精,不是标准降低,更不是吹毛求疵,河南话有个字“中”,或许能概括差不多的所有内涵,中,既不是左右,也不是上下,更不是前后,而是左右之中,上下之中,前后之中。所以对这点理解得站在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立场上去理解,如果单纯从现在的西方角度去理解,难免会理解偏颇。

故天职生覆,地职形载,圣职教化,物职所宜。由于每个类别不可能全能,所以每个类别就有了自身特别的一面,这里列子把这个特殊功能称为“职”,天的职能生覆万物,保障生生不息,地的职能是承载万物,让万物有容身之处,圣人的职能是教化百姓,脱离愚昧,物的职能就是被适当使用,这几种平衡关系才形成正常的自然运行。

然则天有所短,地有所长,圣有所否,物有所通。何则?生覆者不能形载,形载者不能教化,教化者不能违所宜,宜定者不出所位。任何事物都有其自身的长处和缺陷,最终各司其职,自己干好自己分内之事,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天和地不会说话,但会有各种现象去与人沟通,然能悟透,能读懂的人却非常少,所以大部分就成了愚昧之人,那少数领悟天地之道的人就是圣人,所以圣人的职能是教化大众,让大众脱离愚昧,了解天地之道,顺应天地之道。后面又说教化者不能违所宜,就说顺应天地大道后更为细化的教化,这个人适合文就主体学文,适合武就主体学武,适合禅修就主体悟道修禅,也是因人制宜顺应规律的教化方式。

违背了这个教化之道,整齐划一千篇一律的教化方式,只用一种教化方式去评判所有人,去规则住所有人,最终会产生很多逆反的生命体,这些人又通过其他途径找到了自身适合的路线还好,有的会发展的更好,如果没找到适合自身的路线,顺着逆反方向一直走,最后就会成为对社会有威胁的人了。就像一个医生总想着卖药赚钱,当老师的总想着再去外面做个兼职,这就属于职位偏离了主体轨道,而这个偏离有可能就是从他成为老师成为医生前就开始偏离的。

“故天地之道,非阴则阳;圣人之教,非仁则义;万物之宜,非柔则刚;此皆随所宜而不能出所位者也。”万物皆守己,皆守自身之道,天地守阴阳之道,圣人守仁义之道,万物非柔则刚,如果白天太阳不出来,黑夜白天出来了,如果圣人不教仁义之道,整天教奸淫下流,如果自然界水都变成了冰,石头都化成了石沫,那么一切就都乱了,所以万物各司其职,各归其位,各守其能,是道的基本规律。正是道如此恒定,万物才能化生,万物才能稳定,万物才能长存。

“故有生者,有生生者;有形者,有形形者;有声者,有声声者;有色者,有色色者;有味者,有味味者。”有生者,就有使生者产生的物质,有形者,就有把形状呈现出来的物质,有色者,就有把这种有颜色显现出来的物质,有味道的,就有使这种味道产生出来的物质。

如果进一步看,这里面还有一个规律:“生之所生者死矣,而生生者未尝终;形之所形者实矣,而形形者未尝有;声之所声者闻矣,而生生者未尝发;色之所色者彰矣,而色色者未尝显;味之所味者尝矣,而味味者未尝呈:皆无为之职也。”从这段可以知道,有生命的物质都死了,但是使生命诞生出来的东西永远不会死;有形态的物体我们都能看得见摸得着,但使其出现形态的东西我们却看不见;声音可以被听到,但使声音发出来的东西却没有声音;颜色能够被看到,但是使颜色产生的物质自己却没有任何颜色;味道被尝到了,但是使味道出现的东西自己却没有味道;所有的有都是从无中诞生的,以上这些就是无为的职能。

那么无为到底有多厉害呢?列子说:“能阴能阳,能柔能刚,能短能长,能圆能方,能生能死,能暑能凉,能浮能沉,能宫能商,能出能没,能玄能黄,能甘能苦,能羶能香。”万物之中,只有道,什么都可以做,什么都能转化,然而道又什么都没做,什么都没转化,道是无为的,所以道的力量有多大?无知也,无能也,而无不知也,而无不能也。

这就是无为而治,接着列子又开始说了一个新的课题,这个课题也是大部分人都害怕的一个问题,就是死亡。那么在列子看来死亡是怎么回事,列子对死亡有什么看法呢,下面一篇继续为大家解说精彩章节《生死轮回》敬请大家持续关注!

古之奇书,古之趣书,古之谜书——《列子》07无为而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