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米阳光国学学堂谈《列子·汤问》15.

请点右上关注,每天有最新的国学经典校译.

2018年2月27日,正月十二,周二.

正月十二,传统的民俗活动有搭灯棚,藏剪刀,收旧鞋等。

正月十二,开始搭灯棚,为准备庆祝元宵节,制作灯笼,搭盖灯棚。可谓“十一嚷喳喳,十二搭灯棚,十三人开灯,十四灯正明,十五闹正欢,十六乐哈哈。”

今天,我们一起分享《列子·汤问》15.

造父之师曰泰豆氏。造父之始从习御也,执礼甚卑,泰豆三年不告。造父执礼愈谨,乃告之曰:“古诗言:‘良弓之子,必先为箕,良冶之子,必先为裘。’汝先观吾趣。趣如吾,然後六辔可持,六马可御。”造父曰:“唯命所从。”泰豆乃立木为途,仅可容足;计步而置,履之而行。趣走往还,无跌失也。造父学子,三日尽其巧。泰豆叹曰:“子何其敏也?得之捷乎!凡所御者,亦如此也。曩汝之行,得之于足,应之于心。推于御也,齐辑乎辔衔之际,而急缓乎唇吻之和,正度乎胸臆之中,而执节乎掌握之间。内得于中心,而外合于马志,是故能进退履绳而旋曲中规矩,取道致远而气力有余,诚得其术也。得之于衔,应之于辔;得之于辔,应之于手;得之于手,应之于心。则不以目视,不以策驱;心闲体正,六辔不乱,而二十四蹄所投无差;回旋进退,莫不中节。然后舆轮之外可使无余辙,马蹄之外可使无余地;未尝觉山谷之险,原隰之夷,视之一也。吾术穷矣。汝其识之!”

——造父的老师叫泰豆氏,造父开始跟随他学习驾车时,所持礼仪十分谦卑,但泰豆氏三年了也没有教他。造父的待师礼数愈发恭谨,泰豆氏才告诉他说:“古诗说:‘制作良弓的高手,要先学习制作簸箕;冶炼高手,要先学习制作皮衣。’你先观察我如何疾步快走,等到能像我一样快步行走,那么就可以手持六条缰绳,驾驭六匹骏马了。”

造父说:“一切听从您的命令。”

泰豆氏于是立起一排木桩作道路,每根木桩上仅能容下一只脚,计算步幅来放置木桩,然后踩着木桩行走,来回快跑,没有跌落和闪失。

造父学习泰豆氏的样子,三天后就完全掌握了这种技巧。

泰豆氏赞叹说:“你怎么这么聪敏呀?掌握得如此之快!凡是要驾御马车,也是如此道理。刚才你在木桩上行走,落脚得当,与心相应。推论到驾车上,在协调缰绳和衔铁的时候,通过或轻或重的口令来掌握马匹速度的快慢,使其合乎心中的意图,手持缰绳也要掌握好节奏。在内得之于心,在外合乎马匹的性情意愿,所以才能进退笔直如同遵循绳墨,盘旋迂回线路如同规矩方圆,即使长途奔驰,马匹的气力也绰绰有余,这才是掌握了驾车技巧。

在衔铁上得到信号,就能在缰绳上与之相应;在缰绳上得到信号,就能在手上与之相应;在手上得到信号,内心就能与之相应。

这样就不用眼睛看,也不用马鞭驱赶,心神安闲,身体端正,六根缰绳有条不紊,(六匹马的)二十四只马蹄,踢起踢落没有误差;回转与进退,没有不符合节拍的。然后就可以在车轮之外不留下其他车辙,在马蹄之外也不用更多的地方落脚。并没有觉得山谷是险峻的、原野湿地是平坦的,看上去把它们当作是一回事。我的驾驭之术全在这儿了,你好好记住吧!”

一米阳光国学学堂·李先生,校译于鲁东大学新华书店.

一米阳光国学学堂谈《列子·汤问》15.


本文来自大风号,仅代表大风号自媒体观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