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最后为什么两个和尚要向唐僧他们收贿赂才肯把真经给他们?

圈外扒姐


唐僧取经,在灵山藏经阁二位尊者向唐僧索贿,佛祖说佛经不可轻传,花了钱则才会珍惜。举个小栗子,小区门口就有健身器材你会坚持锻炼吗?但去健身房办了会员卡,缴纳不菲的年费,相信大多数就会像做任务一样按时去打卡了。同理,佛经是佛法的载体,这么重要的真经,随随便便就取回去,大唐人民也是不会珍惜的。佛祖说当年比丘僧下山给一个大户超度念经,让这个大户得以超生获得圆满,得了3斗金子,佛祖说他们卖便宜了,佛门子孙当饿死。细细品咂,佛祖说的一点没有错。宗教要弘法,要发展壮大,取决于信徒的数量。想要吸纳大量信徒就要到处开分公司(寺庙),有更多的推广经理(僧人)。这么庞大的组织,经费从哪里来?谁来供养?那么一定是信众买单,那么信众凭什么买单,那一定要虔诚,怎么才算虔诚,最起码要舍得,懂得布施,才会获得佛法庇佑。信众数量庞大大多层次不高,别说普通信众,就连从业的专业推广人员(僧侣),能参悟佛法的也屈指可数,那么这么博大精深的佛法推广难度有又大,该怎么退简单的推呢?很简单,俗人舍了财有付出就会幻想有回报,所以最简单的信仰就是花钱交换庇佑,花了钱自己想不信都不行了,免费的就算灵了也不珍惜。


刘军易溯科技


在《西游记》里,如来同意了传经,可是阿傩、迦叶两位尊者,直接开口问唐僧,从东土来有没有什么人事带给他们?

真是阎王好过,小鬼难缠。明明老板对唐僧等人都很客气,也答应了传经,直接拿经走人,不就完了?可是阿傩、迦叶竟然一点都不顾佛门重地,公然索贿。


唐僧说自己空手来的,这两位不高兴了。孙悟空一看,就要去找如来告状。结果两位说你别嚷嚷了,传经给你就是了。

结果师徒四人拿了一堆白纸回家。结果白雄尊者一阵风,把白纸散落一地,等发现的时候,师徒四人回来找如来算账。

如来的一番话更是让他们如坠云端,如来的话里重点表达了几点:

首先,阿傩、迦叶公然索贿的事情如来已经知道了。

但是如来一没惩罚两个尊者,二没为此事道歉。这说明这些事情本身都是如来自己的意思。如来总不能亲自开口跟唐僧要这要那不是?

就像此前的狮子精,有没有点余则成让龙二去收斯蒂庞克轿车钱的意思?


其次,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你们要取的佛经也是要有相应付出的。

而且标准是不能低于此前在舍卫国赵长者家念过一遍,便得三斗三升米,三升金。这个标准的;

这句话意思很明确,就是取回经到东土大唐,那是要去赚取收益的,不能白送。

其次,你们取的那叫“空手取白经”,那也是难得的“无字真经”。

这颇符合知识产权的概念。不要钱的没字,那就要靠你自己去参悟,去写出心得,创立门派。别人已经写出来的“有字真经”,那就应该收费,而且定价自主权在人家那里。

这也就意味着唐僧如果此带着所谓的“无字真经”回到东土大唐,可以打着取过真经的名义,自创门派,自己撰写经书,去賺香油钱。


但最终唐僧还是用紫金钵去换了“有字真经”,算是付了版权费,取回来真经。

但是很显然如来实际上还是觉得贱卖了,而且如来还有一个隐忧。所以九九八十一难,最后一难还在通天河等着师徒四人。最终真经掉入水中,晒经的时候,残缺了很多经文。

这个隐忧就是唐僧仍未脱俗,所以经书传自东土,若虽齐备,然而仍无法超度,岂不坏了佛家名声?所以传个残破不堪的经书,即便无效,责任自然不在佛家。

如来的这个隐忧实际和一段“紫金钵”禅宗公案有关。

金碧峰祖师,平时禅定功夫很好,皇帝赐他一个紫金钵。他很喜欢这个紫金钵,有一天他在打坐,两个无常来找他,找不到。

他入定了,无常鬼怎么都找不到他。于是问土地:“怎样才能找到金碧峰?”土地说:“听说老和尚很喜欢那个皇帝赐予的钵,要不你们敲敲他的钵?”


无常鬼把这个钵一敲,老和尚就出定了,出来就被抓住了。

金碧峰祖师就问:“何故抓我?”无常鬼说:“你大限将至,阎王要你去。”

金碧峰与无常约期七日,处理好事情便去。无常便答应了。结果金碧峰转头就把钵给砸了,说:“我无牵无挂,无我自在,还被一个钵给障碍住了。”

之后,金碧峰就打坐,入定了。七日后无常再来找时,哪儿都找不到,又去找金钵,金钵也没有了。

这时,听到金碧峰祖师在虚空中说:

“若要拿我金碧峰,除非铁链锁虚空;

铁链锁得虚空住,方能拿我金碧峰。”

所以传经之人,心中有牵挂,仍有喜好,经文是度不了众生的。然而世人无牵挂,无喜好,又何称世人?



炒米视角


只不过收点贿赂不算什么,孙悟空从一开始就问过观音,我一个筋斗云十万八千里,佛祖既然要传经我半日就能完成,为什么要带一个肉眼凡胎的和尚步行过去,这得走到猴年马月?后来观音就去问如来,如来给了三个金箍,孙悟空戴上金箍后就再也没有问过这个问题,取完经最关心的也不是封赏,第一个就问头上的金箍怎么去掉。还有九九八十一难基本都是如来派观音安排的,绝大多数到最后神仙收了妖怪会说是观音求我几日,我才放妖怪来作怪,目的是给你们一难。唐僧到了灵山境内第一个遇到的就是求雨的那个县,唐僧就问这都到灵山了,百姓怎么还过得如此苦难?后来说县官家踢翻了给玉帝的供奉,然后唐僧又问,既然是县官家踢翻的,那为何要百姓跟着一起受苦?西游记里这样的地方太多了,西游记其实暗讽了佛,道两家,道家比如太上老君的裤腰带怎么能在狐狸精那,金角银角也拜狐狸精为干娘,还有老君说青牛拿的那个法宝是他最厉害的,要是没有芭蕉扇连他都没有办法,而这么重要的芭蕉扇却在牛魔王老婆那里,还有红孩儿的三昧真火在西游记里只有太上老君用过,红孩儿一口火差点要了猴子的命,而牛魔王和孙悟空大战许久为何不用三昧真火灭了猴子?我估计牛魔王根本不会,这下你也明白牛魔王为何不回家在找小三了吧?


明149266215


阿傩迦叶为何胆大包天向唐僧讨要人事才传给他们真经?

小刘侃封神

在西游记里,有一个很是特殊的情节,很直白的显露出了佛门的腐败。

在唐僧来到雷音寺,面见了如来佛祖之后,便由阿傩迦叶领着他们师徒四人去取经。

到了珍宝楼,发生了这样的事情。阿傩、伽叶引唐僧看遍经名,对唐僧道:“圣僧东土到此,有些甚么人事送我们?拿出来,好传经与你去。

或许看到这里,很多读者都在讨论佛教的腐败,阿傩迦叶这是光明正大的索要人事。

可是唐僧一穷二白,根本拿不出什么人事,于是,阿傩迦叶便给了唐僧无字真经。

  

燃灯古佛看到阿傩迦叶给了唐僧无字经,说了这么一句话,东土众僧愚迷,不识无字之经,却不枉费了圣僧这场跋涉?

无字经是好经,但东土人看不懂,所以,传了无用。

所以,燃灯古佛派出白雄尊者,将唐僧的无字经夺了,让他看出无字经是无字的。

唐僧二度来到雷音寺,面见了如来,说了无字经还有阿傩迦叶所要人事的事情。

佛祖笑笑说,无字真经也是好经,只不过你们东土人不识。阿傩迦叶要人事的事情我也知道了,只是经不可轻传,也不可空取。我让他们再带你去取有字的真经。

再度来到珍宝楼下,阿傩迦叶又向唐僧所要人事。

这一次唐僧没办法不给,因为如来佛祖都已经说过了,经不可空取。必须得拿出东西来交换。

  

有人说阿傩迦叶索要人事是他们的自发行为,与如来佛祖无干。可是,在小刘看来,阿傩迦叶也只不过是奉了如来的命令。

从西游记原著中一个细节可以看出。唐僧实在没东西交换,便把唐王李世民御赐的紫金钵盂给了阿傩。

那阿傩接了,但微微而笑。被那些管珍楼的力士,管香积的庖丁,看的尊者,你抹他脸,我扑他背,弹指的,扭唇的,一个个笑道:“不羞!不羞!需索取经的人事!”须臾把脸皮都羞皱了,只是拿着钵盂不放。

看了原文,发现阿傩要了紫金钵盂,被旁人嘲笑的体无完肤,脸都羞的无处藏了,但还是拿着钵盂不放。

由此,可以看出,阿傩索要人事不是经常的行为,也不是自发的行为,因为他还知道脸红,还知道羞耻。既然知道羞耻,那他为何一再的索要人事呢?

因为阿傩不要不行,这是如来给他下的死命令,不要也得要。

西游记作者吴承恩描述这一段情节,表面上是揭露了佛教的腐败,其实,隐藏的意思并不是腐败的问题如此简单,而是说的上梁不正下梁歪。

  

佛祖是高高在上的,他是没有错误的,他是最完美的一个人。所以,他没有错,他也不能犯错。犯错的只会是阿傩迦叶这两个临时工。

阿傩迦叶向唐僧索要人事,其实是如来佛祖在向唐僧索要人事。只是唐僧太不通人情世故,这要佛祖说出经不可空取这么一句话。

唐僧应该直接来到雷音寺,赶紧把紫金钵盂送给如来佛祖。讨好了如来佛祖,那阿傩迦叶还敢索要人事吗?只怕他们两个反过来得给唐僧送礼了。

所以,阿难迦叶讨要人事,其实是如来佛祖的暗示,或者最起码也是经过了他的同意,否则他们两个绝对不敢往唐僧要人事。

领导安排了工作,下面的打工仔必须要严格执行。

小刘侃封神,也侃西游,请关注。


小刘侃封神


这个问题萦绕脑海中有二十多年,从小时候看西游记就发现这个问题,但一直想不明白。后来经历事情多了,才能理解其中深意。首先要说的是,阿傩迦叶两人不是普通人,是释迦摩尼座前亲传弟子,如果只是用俗人贪财来理解他们,肯定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吴承恩老先生也不是凡人,毕竟不会恶意诋毁。那唯一解释就是我们没有理解其中奥妙。我感觉是有三重意思在里面。名字就叫人事,寓意深刻,就是人间正道,否则你就是不懂人事,没有成人。第一,可以从凡人角度看,原始生存法则不能用道德标准来评价,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没有人有义务去同情弱者,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没有足够的物质保障,毕竟会消失在历史的某个角落。所以我们的每一件事都会有目标,有目的,为了更好的生活,如果没有足够的利益去获取,所有的人都会觉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费那个劲干嘛。社会也会失去前进的动力!第二,可以从唐僧师徒的角度来看,社会交换法则处处存在,可能自己认为是千辛万苦来取经就付出了许多,但是对阿难迦叶们来说这个与我何干,没有任何意义,只有你把对我有价值的东西给我才是交换,我才会给你真经。第三,更接近佛法的真意吧,我的真经对你来说有多重要,可以通过你交换的东西体现出来。尤其是无字天书的故事,让子孙后代无福消受,把经书贱卖了。因为轻而易举得来的东西无人会珍惜,只有付出代价后才会知道她的可贵。释迦摩尼肯定不愿意自己的佛法被贱卖。付出多少,才会收获多少。足够重视才会有所得。就像现在很多闪婚,就有许多闪离。没有人太当回事。如果是办个大婚礼,把亲朋故旧,领导同事都找来做见证,相信在离婚时会考虑如何给周围人做交待吧,更慎重些。以上是自己三十岁的领悟,或许以后会有更多领悟吧。


当年匹马戍梁州


好多人没仔细读西游,就发表评论。无字经书被唐僧取走,燃灯知道后,发了个慈悲。东土的人愚昧,看不懂无字经书。叫人去捣乱了一下,告诉他们。无字经书,具体有什么好处,书里没有说。只是当年释迦牟尼圆寂前,吩咐大家,所有经文只许心记,不许笔录。圆寂后,大家研究经文发现同一个经文有很大出入,没办法,只好召集大家校对经文,前后招集了3次佛陀大会,于是有了现在的经文。吴承恩大概说的无字经书就是这个意思(我猜的这个)。白手传经,后人当饿死。如来明确表述,经不可轻授,昔日众比丘下山为舍卫国赵家人诵经,保生者平安,死者超度,结果只换得3斗3升米粒黄金。就这样,如来还觉得贱卖了。自古哪有白得的好处,任何东西都得付出代价,越珍贵的东西越难得,能用钱买已经是人家大度了。这道理就好像,现在的核心技术,芯片技术。你问美国买,人家肯卖吗?人家最多给你成品,现在连成品都不给了,更别说技术了。所以问人家要东西,给钱天经地义啊,有什么问题?


林荫间的那一缕阳光


《西游记》里阿难、迦叶向唐僧“要人事”之举并非索贿,而是有多层含义:一是明示有偿传法的规矩,以护持佛法长远之计;二是以此事喻佛法之“有相”、“无相”,开悟唐僧众人。



一 经不轻传,法无空取

首先,阿难、迦叶并无索贿动机。

阿难,也被称为阿难陀,是白饭王之子,释迦牟尼佛的堂弟,出身富贵显赫的家庭,在阶级森严的古印度地域里,属于上等贵族,锦衣玉食,并不缺钱。

换句话说,如果是贪图“索贿”的那点小钱,他就不必跟随释迦牟尼佛了,他安稳做他的王子就有挥霍不尽的财物了。

此外,阿难是释迦牟尼佛十大弟子之中最英俊潇洒的帅哥,具大慈悲之心。女性后来也可以入佛,正是阿难陀苦求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被他诚心感动才同意的。长期被佛教内部的比丘尼和俗世中的妙龄女子所倾慕,阿难都能清心自持,不曾越矩,又怎会去贪点“人事”小便宜。

迦叶,又名摩诃迦叶,亦是释迦牟尼佛的十大弟子之一,出身于婆罗门贵族家庭,同样是“不差钱”的贵公子。迦叶尊者在父母去世后,立即舍弃万贯家财而皈依释迦牟尼佛修行,视钱财如粪土。

所以,阿难、迦叶“要人事”,绝非其有贪念而索贿之意。



其次,有偿传法是在贯彻佛祖之意。

佛、菩萨、阿罗汉等成道者可以不食人间烟火,但佛教僧众却要饮食,需依赖四方信众布施。如果衣食住行都成为大问题,如何有余力去弘扬佛教真言?

所以,释迦牟尼佛需要为后世僧众的基本而持久的生活保障立下规矩,即“经不轻传,法无空取”。

世俗愚钝,不识真经,不懂珍惜,所以“经不轻传”,需要历尽九九八十一难,九九归真,功德圆满,才可传经。正因为真经得之不易,才会珍惜,才会皈依我佛如来。

僧众并非神仙,还要生活,所以“法无空取”,是僧众传承佛法的物质保障。《西游记》中如来知道阿难、迦叶索要财物一事,并且赞同他们所为。

其实,在天竺大雷音寺佛主面前,阿难、迦叶怎敢私下索要财物?并且被唐僧师徒在佛祖面前揭发此事后,为什么还敢有恃无恐地再次索要财物?原因无它,正是佛祖授意其二人所为,他们才敢的。

释迦牟尼佛自己说了知道阿难、迦叶索要财物一事,还举例说其座下的一群圣僧曾经去舍卫国,为赵长者家诵经做法事,而且只是诵了一遍经而已,赵长者家就给了三斗三升米粒黄金。结果,佛祖还嫌弃他们要价要低了。定这么低的价,让后世的僧众怎么过日子?

从释迦牟尼佛这番话可以了解到,作为佛祖深谋远虑,为佛教能长期、持续不断地稳定发展流传下去,让后世的僧众有口饭吃,特意定下了这条有偿服务的规矩。

但身为“天上地下,唯我独尊”的如来佛祖,自然不能亲口问唐僧要钱物,实在不符合身份,就安排手下最亲信的弟子阿难、迦叶来做此事。

所以,阿难、迦叶深谙佛祖本意,自然有恃无恐地索要钱物,不能让唐僧坏了“规矩”,砸了后世僧众的饭碗。



二 以此事“棒喝”唐僧师徒,存“醍醐灌顶”之意

首先,阿难、迦叶“索人事(索钱物)”,其实也是打机锋。

“有人事”,即为“有相”,着相了,境界就落了下乘,自然就传“有字真经”;“无人事”,即为“无相”之义,心传佛法,自然就传“无字真经”。

然而,唐僧师徒并没有领会这是一种禅悟的考验,便因此生气而动了“嗔”念,误答了“无人事”。因为“无人事”,既违了佛主的“规矩”,又体现了“无相”之教义,所以阿难、迦叶便传其“无字真经”。

然而,实际上南赡部洲适合的是“有字真经”。原著中燃灯古佛看到阿难、迦叶传无字真经时,就笑说“东土众僧愚迷,不识无字真经”。如来佛祖也说“东土众生,愚迷不悟”,只可传有字真经。

也就是说“无字真经”也是“真经”,而且是更高深的经义,但是南赡部洲众生“贪淫乐祸、多杀多争、愚迷不悟”,对于高深的心传法门无法明悟,所以只能通过低级别的“有字真经”教化。



其次,唐僧第二次被“索人事”时候,无意中做出了正确回答,所以取得了“有字真经”。

唐僧师徒返回大雷音寺,二次求取真经时,佛祖答应给予“有字真经”了,但阿难、迦叶还是执意“索人事”,这明显是不合常理的。

所以,这“索人事”还是唐僧必经的一个“禅机”。而唐僧无意之中做出了正确回答,将唐太宗李世民御赐的紫金钵盂给了阿难、迦叶。

为什么给了紫金钵盂,就能得到真经呢?

这就要讲到佛教一个重要的典故——“拈花微笑”。

大梵天王于灵鹫山上以金婆罗花奉献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便手拈金婆罗花,将花示于众人,却并不言语。众人皆茫然不解何意,此时唯有摩诃迦叶会心地点头微笑。

所以释迦牟尼佛说“我有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付嘱摩诃迦叶”,便将自己的僧衣袈裟和钵盂传于了摩诃迦叶尊者,使其成为了释迦牟尼佛的“衣钵传人”。

释迦牟尼佛涅槃后,迦叶尊者成为“付法藏第一祖”,迦叶又传法于阿难,阿难成为“付法藏第二祖”。



于是,当唐僧将紫金钵盂给予阿难、迦叶时,正是应了释迦牟尼佛的“衣钵相传”的要义,也是冥冥中表明了唐僧要做佛教“衣钵传人”的意思。

所以,阿难见此而微笑,迦叶见此而传真经。

综上所言,所谓阿难、迦叶“索人事”才传经,其实并不是为了索贿,而是为了护持佛法相传的规矩,也是为了开悟、点化唐僧师徒。



西词上仙


三条。

第一,经不白传。如来下山到舍卫国讲经,需要金砖铺地,他的徒弟们下山讲经,需要三斗三升金豆子,如来还说卖少了,照这么下去让后代儿孙吃西北风去。所以唐僧不能白白把经取走,需要上交紫金钵。



第二,西天正常运转需要经费。阿难伽叶并不是把紫金钵据为己有,而是上交了寺库。西天这么大的家业,养着上万和尚,每天吃饭就是一笔大开销,他们唯一可以变现的产品就是自己编写的经书。如果全都白白送了人,雷音寺早就关门了。因此要钱也在情理之中。具体案例参见武侠小说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某著名寺院。



第三,孙悟空杀死犀牛,藏起一只牛角,声称要献给如来,但是一直没有掏出来。如来只好让阿难伽叶问他要,但他就是不给,因此唐僧的紫金钵就保不住了。


唐风宋月


从佛法上说,无字真经才是如来心法,所以如来不怪迦叶和阿傩尊者;从现实来说,法不可轻传,最后两位尊者卡一下唐僧,是为了凸显佛法的尊贵。

无字真经 VS 有字真经

在佛教的诸多经典中,佛陀一直开示佛法的传承并不在于文字、经卷,而是受法者要能明心见性,最终见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梵语,意为无上正等正觉,即最高的智慧觉悟。

比如《金刚经》中,佛陀这样说:

是故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以是义故,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如来说不应该执着于法,更不应该执着于非法。以经义而言,如来常常说:你们各位比丘,知道我随缘说法,所说之法如同舟筏,(一旦登临智慧彼岸),舟筏都应该舍弃掉,何况那些非法呢?

另外,如来在灵山法会上曾经拈花示众,众皆惑然。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佛即开口说:“我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非相,微妙法门,咐嘱摩诃迦叶。”并授以衣钵。迦叶即为禅宗一代开山祖师,衣钵为信,代代单传。

所以最高境界的经文,即是无字真经,而非有字真经。

法不可轻传

佛祖笑道:“你且休嚷,他两个问你要人事之情,我已知矣。但只是经不可轻传,亦不可以空取……白本者,乃无字真经,倒也是好的。因你那东土众生,愚迷不悟,只可以此传之耳。”即叫:“阿傩、伽叶,快将有字的真经,每部中各检几卷与他,来此报数。”

孙悟空责问如来佛祖为何传无字真经,又派迦叶、阿傩为难勒索,如来即说“经不可轻传,亦不可以空取”,其目的就是为了凸显佛法的尊贵和重要。

其实,《西游记》里面一开始佛祖就赐给了唐僧好几件宝物:

锦襕袈裟:是佛祖托观音菩萨赐给唐僧的宝物,最直接的功效就是与九环锡杖配合,确保唐僧“免堕轮回”。

九环锡杖:也是佛祖所赐。如来佛祖曾经对菩萨言曰:“这袈裟、锡杖,可与那取经人亲用。若肯坚心来此,穿我的袈裟,免堕轮回;持我的锡杖,不遭毒害。”

佛经里还有一个目连救母的故事,就与九环锡杖有关。传说目连的母亲死后堕入饿鬼道,目连不忍母亲日日受苦,决心下到地狱救出母亲。

可佛家有一句神通不敌业力,目连就算有神通也下不去。后来凭借手中的九环锡杖,才下到地狱,找到母亲,正应了佛祖那句“持我锡杖,不遭毒害”。

这两件宝物,哪件不比紫金钵盂珍贵?如果如来佛和两位尊者真的是贪图小利,那之前赐宝给唐僧不是前后矛盾吗?

《西游记》虽是小说,但深合人事、亦有佛法,所谓尊者索取贿赂,理解的人知道是法不可轻传,不理解的恐怕就认为佛陀纵容弟子索贿了。


谈者无语


前边的评论长篇大论,却没有人认识佛教的历史,第一,人事不是如来收的,紫金钵不过世间金器,极乐世界七宝遍地确实不算什么。第二,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三藏真经是啊傩以一人记忆而背诵出来的,也就是他是知识产权的持有者,收点礼物有何不可?啊傩是大罗汉,没什么清规戒律好约束的。大家在阅读大部分佛经前边都有一句是“如是我闻”这就是啊傩背诵的经文。当然,还有律和论的部分是众比丘的记忆。第三,其实唐僧师徒也真太小气了,一个钵头都耿耿于怀,舍卫国给孤独长者是用黄金铺满庭院才请得佛陀讲经,没有付出,白给,一般都会轻慢,怪不得现在时间人大多轻慢佛法,阿弥陀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