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在北伐期间也曾广泛发动群众,后来为何突然丧失了这项技能

国民党在北伐期间也曾广泛发动群众,后来为何突然丧失了这项技能

北伐战争后,连征兵都要靠抓壮丁

据统计,国共合作的大革命时期,在基层宣传发动群众的人员中,只有1/4是共产党员,其余3/4则是国民党员,他们在北伐战争的征程中,组织发动沿途工农群众担任向导、救护伤员、运送物资,全力支援北伐军。汉口、九江等城市的群众甚至被发动起来,成功收回了当地的外国租界。

但不久,随着“四·一二”、“七·一五”等一系列反革命政变的爆发,国共两党分道扬镳。从此,以蒋介石、汪精卫为首的国民党新政权似乎就彻底遗忘、丧失了动员群众的技能,无论十年内战时期,还是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军队甚至连日常的征兵任务都要靠抓壮丁的方式来完成,至于淮海战场上数百万民工支前的情形,更是只有羡慕和无奈的份儿。

国民党在北伐期间也曾广泛发动群众,后来为何突然丧失了这项技能

党员数量增加3倍

其实,大革命前的国民党也并不懂得如何宣传和发动群众。那时的国民党严格来讲,甚至并不是一个政党,而是由各式各样政客为了利益而组成的政治联盟。在这些人中,既有像黄兴、林觉民这样真心信服三民主义,肯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青年,但更多的是像黎元洪、陈炯明这样的政治投机分子,仿佛一个鱼龙混杂的大杂烩。

1924年,孙中山痛定思痛之下,决定改组国民党,并与年轻的中国共产党合作,打算用共产党的蓬勃生命力与革命斗志,去吸引和影响更多有为的革命青年充实国民党的基层队伍,并使之成为国民党与广大民众联结的纽带。随后几年的发展也实现了孙中山这一目标,从1926年开始,国民党党员从15万猛增至63万,其中大部分都是年轻人。

国民党在北伐期间也曾广泛发动群众,后来为何突然丧失了这项技能

大批左派被清洗打压

可惜,这些年轻人都是在革命的感召下加入国民党的,有能力,更有理想、有抱负,绝大部分是左派人士或同情左派的。他们不仅人数众多,还长期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但蒋介石、汪精卫在1927年发动的一系列反革命政变就像一张用来过滤的大网,不但大批共产党员和进步群众的屠杀,许多国民党左派也遭到了清洗,那些贴近群众、真心为国奉献的革命青年被一一筛掉,留下的都是自私自利的官僚、兵痞与政治投机分子。

1928年1月,第一次下野的蒋介石又复出掌权,立即命令全体党员重新登记,凡是有左派倾向的党员一律清除出党。在蒋介石的默许下,各地的反动势力立即开始报复这些曾经与共产党亲密合作的国民党左派。比如在浙江,多名左派领袖被暗杀打伤,左派党报《民国日报》也被强制停刊。更多的国民党左派开始心灰意冷,要么不再议论政事,要么干脆投靠了共产党,走上了武装起义、工农割据的道路。

国民党在北伐期间也曾广泛发动群众,后来为何突然丧失了这项技能

1931年,国民党著名左派领袖邓演达被逮捕杀害,左派在党内的地位进一步降低,更多的才识之士从党内离开,蒋介石不得不依赖从北洋军阀势力中投靠过来的大地主、旧军阀来维持自己的统治,这些人长期骑在百姓头上作威作福,使得民众对于国民党的印象急转直下。

国民党在北伐期间也曾广泛发动群众,后来为何突然丧失了这项技能

国民党在北伐期间也曾广泛发动群众,后来为何突然丧失了这项技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