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銷售毛利率為負數,而銷售淨利率卻為正數?

用戶9110674229


為什麼銷售毛利率為負數,而銷售淨利率為正數?這是因為銷售毛利率為負數時,說明主營業務(銷售產品)不賺錢,虧損了;而當銷售利潤率為正數時,說明企業整體賺錢,盈利了。

我們先來看看銷售毛利率和銷售淨利率的計算公式。

銷售毛利率=銷售毛利/銷售收入淨額

銷售毛利=主營業務收入-主營業務成本

銷售淨利率=淨利潤/銷售收入淨額

淨利潤=營業收入-營業成本-營業稅金-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資產減值損失+公允價值變動淨損益+投資淨收益+營業外收入-營業外支出-所得稅費用

銷售毛利率和銷售淨利率這兩個指標,通過利潤表就可以看出其不同的結構和影響因素:



銷售毛利率為負,而銷售淨利率為正的主要原因,我們透過利潤表的結構,可以看清利潤構成的基本脈絡。


利潤表表格中,營業收入中包含的主營業務收入,營業成本中包含的主營業務成本,二者相抵後則為主營業務利潤,也就是毛利額,毛利額除以主營業務收入,等於毛利率。

當毛利率為正數時說明主營業務(銷售產品)為盈利;毛利率為負數時說明主營業務(銷售產品)為虧損。銷售毛利率指標反映的是,企業主要經營的產品在經營的過程中,是賺錢的還是賠錢的。


利潤表表格中的淨利潤是企業全部經營的結果,無論是產品銷售的經營結果,還是在主營業務之外的其他收益,均在淨利潤中綜合反映出來。

在對利潤表進行分析的時候,一般會分析淨利潤構成的結構,在利潤結構中可以看出,企業的淨利潤是來自哪個經營環節,尤其是可以看出企業經營的質量和水平的高低。


銷售毛利率和銷售淨利率的主要影響因素:

一、銷售毛利率的主要影響因素

其一,主營業務收入對毛利率的影響

一方面是產品銷售數量對主營業務收入的影響,當單位毛利額為正數時,產品銷售數量越多,則主營業務收入越大,毛利額越高;反之,如果單位毛利額為負數時,產品銷售數量越多,雖然主營業務收入隨之增加,但毛利額下降。也就是說,單位毛利額為負數時,產品銷售的越多,毛利額越低,即虧損越大。


如:某企業某年單位產品銷售毛利-100元,產品銷售數量5000件,產品銷售價格2000元,則當期的毛利額為負50萬元。

而如果該公司的產品銷售數量為2000件,則毛利額為負20萬元。


另一方面是產品銷售價格對主營業務收入的影響,當然產品銷售價格越高,主營業務收入越高,毛利率也就越高。但是有一個問題是,高價格和高毛利,能否制約產品銷售數量的實現。

其二,主營業務成本對毛利率的影響

主營業務成本的高低,一方面取決於產品銷售數量的多少,如果產品銷售數量多,則產品生產加工數量大,直接影響單位固定成本的降低,反之,則影響單位固定成本的提高,進而影響單位生產成本的高低。

另一方面是生產加工產品的單位變動成本高低對主營業務成本的影響,如果生產加工產品變動成本較低,那麼結轉至主營業務成本就低,反之主營業務成本就高。

因此,影響銷售毛利率的主要因素是數量、單價和成本,這三個因素如果控制的不好,則可能導致銷售毛利率為負數。


二、銷售淨利率的主要影響因素

從利潤表的結構中可以看出,影響淨利潤的因素很多,即有主營業務的影響,還有非主營業務的影響,如管理費用、銷售費用和財務費用等期間費用的控制,投資收益的影響,以及資產處置的淨收益或損失,還有資產減值損失等經營和管理因素對淨利潤的影響。


淨利潤是綜合反映企業經營結果的一個指標,當然還要通過利潤表看淨利潤實現的結構。

一方面如果企業的淨利潤主要來自主營業務,即企業的毛利率為正數時,說明企業持續經營的能力很強,產品迎合市場並符合客情,市場的競爭壓力較小。


另一方面如果企業的淨利潤主要來自非主營業務,即或出售變現資產,或對外投資收益,或政府補貼收益等為淨利潤的主要來源,而銷售毛利率為負數時,說明企業的經營存在問題,或是市場問題、或是競爭過大、或是產品結構、或是管理問題等,企業的持續生存能力受到質疑的時候,持續一段時間後,企業的生存存在問題了。


舉例說明,如某企業某年的經營結果,見利潤表


某企業某年度的淨利潤為142.5萬元,看似企業是盈利的,但通過利潤表的利潤結構可以看出淨利潤的主要來源:

1、毛利額為負1000萬元

2、營業利潤負1310萬元

3、營業外收入(政府補貼收入)500萬元

4、營業外支出為負1000萬元

5、利潤總額190萬元

6、所得稅費用47.5萬元

其淨利率的主要來源是政府補貼收入和資產處置淨收益,而產品銷售毛利確為負值1000萬元。

這樣的經營結果,可以看出企業經營質量不高,且企業是否具備持續經營的能力。

總之,銷售毛利率為負數時,銷售淨利率可以為正數,即在主營業務賠錢的情況下,企業靠處置資產等其他行為也可以為企業帶來利潤,不過利潤質量不高。

2020年3月18日


智融聊管理


我是從事財務工作的,我來回答這個問題。銷售毛利率和銷售淨利率都是企業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標,問題的關鍵在於搞懂二者的概念和關係。

一、銷售毛利率概念。銷售毛利率=毛利潤/銷售收入=(銷售收入-銷售成本)/銷售收入

從公式中可以看出,銷售毛利率衡量的是每一元銷售收入扣除銷售成本後,有多少錢可以用來彌補各項期間費用(管理費用、銷售費用、財務費用)和形成盈利。通常來講,銷售毛利率越高,企業的經營盈利能力就越強。

二、銷售淨利率概念。銷售淨利率=淨利潤/銷項收入=(銷售收入-銷售成本-稅金及附加-期間費用-資產減值損失+公允價值變動損益+投資收益+資產處置收益+其他收益+營業外收入-營業外支出-所得稅費用)/銷項收入

從上述公式可以看出,銷售淨利潤是在毛利潤基礎上,充分考慮公式中所列稅金及附加、期間費用等10個因素之後得出的結果。

三、用一張利潤表來分析影響淨利率的主要因素,一目瞭然。

1、毛利潤是企業經營利潤主要來源,而稅金及附加、期間費用、資產減值損失是減少淨利潤的主要經營因素。

2、公允價值變動損益、投資收益、資產處置收益、其他收益四個因素也是影響企業經營利潤的因素,但不是經常性因素。

3、而營業外收入與營業外支出則是與企業經營無關的收入和支出。

4、所得稅費用通常是企業有盈利時會減少企業淨利潤;但企業虧損時,可彌補虧損可以計提遞延所得稅,可以減少當期利潤虧損額(即增加利潤數)。

四、銷售毛利率與銷售淨利率的關係。通常,一個企業的銷售毛利率為負數,其銷售淨利率也會為負數。但在有非正常因素影響的情況下,也會導致銷售毛利率為負數,而銷售淨利率卻為正的情況。主要體現在:企業銷售毛利不高,其銀行存款金額特別大,而無銀行借款或發行債券,財務費用中利息收入遠大於利息支出時;企業買賣金融資產或股權投資取得的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和投資收益金額特別大時;上市公司處置閒置資產如土地或房地產取得巨大收益時;其他收益、營業外收入特別大時,如新能源車企業雖然虧損但當期收到政府鉅額補貼或企業因疫情或地震等自然災害而取得鉅額商業賠款等。


總之,銷售毛利率是最能衡量企業的核心競爭能力,是企業是否具備持續盈利能力的關鍵,也是企業投資的重要參考指標。而分析銷售淨利率可以更清楚的瞭解企業的利潤來源,為經營者決策和投資者投資提供重要指導。


韭菜炒股日記


這種情況,個人感覺在上市公司中更為常見。

一、兩個利率受影響的因素不同

銷售毛利率=(營業收入-營業成本)/營業收入,其受銷售收入和銷售成本兩個因素的影響影響。銷售成本高於銷售收入,即出現負毛利。

銷售淨利率=淨利潤/銷售收入,淨利潤受營業收入、營業成本、期間費用、投資、營業外支出等諸多因素影響。

二、銷售淨利潤

即淨利潤,影響其金額的因素較多。具體見下圖:

各個因素就不一一分析了。圖中2018年年報,因營業外收入的因素,公司的利潤總額由負轉正。這個營業外收入,大概率是政府的補貼。而,只是這一個因素,公司由虧轉盈。

以上簡單分析。


東嶺財經


銷售毛為負數利率而銷售淨利率為正,說明企業生產的產品沒有賺錢,但企業整體賺錢了。為什麼會產生這種現象,我們先來看兩個公式:

銷售毛利率=毛利/營收=(營業收入-營業成本)/營業收入

銷售淨利率=淨利潤/營業收入=(營業 收入-營業成本-期間費用-資產減值損失+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營業稅及附加-所得稅)/營業收入

從兩個等式我們可以看出,銷售毛利率實際上統計的只是經營活動的,其對應的是經營活動中的收入與直接成本的關係。簡而言之,對生產型企業來說,毛利率是其生產該產品能否產生直接收入,從而判斷是否有進行生產的必要。因為它易於計算、直觀且利於橫向對比,一般採用的較多。但其缺陷是考量因素太單一,也就是說,即便產品是賺錢的,公司也不一定賺錢。

對於銷售淨利率,是淨利潤與營業收入的比率,考量企業的營業收入質量的直接指標。從其等式可以看出,分母一樣,但分子是在毛利的基礎上還要扣除很大一部分其他的支出,大致可以分為三類,中間費用、賬面變動(資產減值及公允價值變動)和稅收,因為稅收一般佔比很小,且受總量約束,我們主要看前兩個因素,找出其與毛利率的差異。

銷售毛利率為負數,而銷售淨利率為正,在這種情況下,企業的經營活動所生產銷售的產品不賺錢,但企業賺了錢了,首先看中間費用,因為中間費用只能導致收入的減少,那麼肯定不是由中間費用所決定的。資產減值損失同樣使收入減少,也不是主要原因。那剩下則是“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導致最終在產品增收不增利的情況下企業實現了盈利。也就是說企業的公允價值所產生賬面收益覆蓋了毛利、中間費用、資產減值損失等之和。

在企業的會計核算上,以公允價值計量的資產主要是金融產品包括衍生品和房地產。綜上,龔少列舉了三種可能的情況,以供參考:說企業這段時間投資的股票,並沒有賣掉,但發生了大量增值;或者,列入企業存貨的房子(房地產企業的房子是列入企業存貨的,所謂存貨是指企業生產的未來會賣出現在暫未賣出的產品和原材料)發生了增值。這是在靜態下看企業,那麼在動態下,企業出現了毛利率為負而淨利率為正的情況,可能是由於企業只是擁有訂單,但產品還沒銷售出去確認收入,而存貨已經轉化為成本了,在會計處理上有調節利潤之嫌。


財經龔少


假設甲企業第一季度的銷售收入5億,銷售成本6億,購買金融資產取得投資收益4億。

然後看一下,銷售毛利率和銷售淨利潤的計算公式。很明顯,分母都是銷售收入,所以要回答這個問題,其實就是搞清楚銷售毛利和淨利潤是怎麼計算的?

計算銷售毛利很簡單,銷售毛利=銷售收入-銷售成本

淨利潤=銷售收入-銷售成本+投資收益

把案例中的數字帶入這個公式

銷售毛利率=(5-6)÷5=-20%

銷售淨利率=(5-6+3)÷5=40%

看出來了嗎,在這種情況下,銷售毛利率是負20%,銷售淨利潤卻是正40%。

當然,這個案例比較簡單,其實計算淨利潤時需考慮很多因素。按照最新的利潤表,

淨利潤=營業收入-營業成本-稅金及附加-3大期間費用(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

+5項收益(其他收益、投資收益、淨敞口套期收益、公允價值變動收益、資產處置收益)+2項損失(信用減值損失、資產減值損失)

所以雖然營業收入-營業成本是負的,但是後面還有很多因素,加上5項收益,當然就可能扭負為正。


會計考試草稿


正常經營的企業可能不會出現這種情況,非正常情況下也有可能,營業外收入和其他業務收入比較多,可能是一方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