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璧歸趙”、“澠池會”,兩次外交藺相如便能位居廉頗之上?

"完璧歸趙"、"澠池會"、"負荊請罪"在這三個故事中都圍繞著一箇中心人物——藺相如。很多人不理解"完璧歸趙"、"澠池會"僅僅是兩次外交任務,為何藺相如能夠憑此拜為上卿,位在廉頗之右?

“完璧歸趙”、“澠池會”,兩次外交藺相如便能位居廉頗之上?

廉頗是戰國四大名將之一,三十餘歲便在攻取晉陽的戰役中一戰成名,"以勇氣聞於諸侯"!之後攻齊國、伐魏國,對抗強秦立下赫赫戰功,如此才被拜為上卿,可是藺相如僅僅靠嘴皮子就實現了職位的火速提升,那兩次外交對趙國真的意義重大嗎?

“完璧歸趙”、“澠池會”,兩次外交藺相如便能位居廉頗之上?

外交也是國與國交往的一部分,我們不否認外交的作用,但僅從完璧歸趙何澠池會來看,這兩次外交似乎並沒有那麼大的成就。先說完璧歸趙或許秦國沒有真的傻到用十五座城池換取和氏璧的打算,但為了得到和氏璧秦王還是拿出地圖象徵性地劃了幾座城池,並且進行了為期十五天的齋戒沐浴。再看藺相如連夜託人把和氏璧帶回趙國,雖然保住了和氏璧,卻是趙國率先單方面的違約。藺相如混不吝不怕死,最終好像表達的是人家秦王的大度,趙國反倒成了一個失信的國家。

“完璧歸趙”、“澠池會”,兩次外交藺相如便能位居廉頗之上?

和氏璧說到底只是一塊美玉,如果真的被秦國強勢霸佔,在國與國之間必然會有秦國不守信的流言,趙國是個受害者,或許還能得到諸侯國的同情,如此可以共抗強秦。可是趙國率先違約,除了會讓別人覺得小家子氣、失信,並沒有任何好處。如果秦國因此惱羞成怒攻打趙國,反倒是個大麻煩!

“完璧歸趙”、“澠池會”,兩次外交藺相如便能位居廉頗之上?

再說澠池會,藺相如再一次憑藉自己的勇氣保住了趙王的面子,保住了國家尊嚴,但是歸根結底還是因為廉頗在邊境陳設大軍,就算秦王真的扣住趙王也沒有太大意義,所以不否認藺相如的功勞,但廉頗也是功不可沒,可之後廉頗的職位並沒有得到提升,只會耍嘴皮子的藺相如卻成了位高權重的上卿,甚至另一個上卿廉頗還要主動負荊請罪,真是好大的官威。

“完璧歸趙”、“澠池會”,兩次外交藺相如便能位居廉頗之上?

藺相如能夠取得如此成就從其個人來講離不開能言善辯的口才以及不怕死的勇氣,完璧歸趙差點被煮成小菜,澠池會更是面對秦王不卑不亢,有血濺五步的勇氣,如此人家能夠取得成就也正應了那句話:做人得夠狠,愛拼才會贏!當然藺相如的功勞是否與他的職位相匹配呢?衡量者是當時趙國國君趙惠文王。

“完璧歸趙”、“澠池會”,兩次外交藺相如便能位居廉頗之上?

趙惠文王是趙武靈王之子,如果說他的老爸讓趙國開始走向強國之路,那麼趙惠文王時期的趙國則達到了實力的頂峰。趙惠文王並不是昏君,否則不會吸引廉頗、藺相如、趙奢、樂毅等名士來投,而趙惠文王火速提升藺相如的職位也有其自身需求。

“完璧歸趙”、“澠池會”,兩次外交藺相如便能位居廉頗之上?

古代帝王講究文武制衡,廉頗當時已身居高位,在《廉頗藺相如列傳》中廉頗曾言:"王行,度道里會遇之禮畢,還,不過三十日。三十日不還,則請立太子為王,以絕秦望。"這段話的背景是澠池會前夕,意思是你趙王回不來我就另立太子,雖然這是非常之計,但是聽到這話的趙惠文王心裡想必並不好受(什麼叫我不來你就另立新君,盼著我掛嗎?),對廉頗也就有了防範之心,提升藺相如想必也有制衡廉頗的意思,對此各位讀者又有什麼看法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