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3 趙軍在長平被包圍,廉頗在做什麼?

古代戰爭與現代戰爭是不同的。古代戰爭,後勤運輸全靠肩挑人扛,這些負責運輸的人並不是正規部隊,他們是服徭役的,平均每戶每個年在一到兩個月之間。這服役人員是不給工資的,但吃喝歸部隊管。也就是說,如果不打仗的話,朝廷只要管好軍隊自己的吃喝就行了。這打仗的話,連對這些服徭役的人也得管吃管喝。

正常來說,這種服役人員與戰鬥人員的比例在一比一左右,如果出現補給線過長,那麼這種比例還會繼續攀升。比如,長平之戰時期趙國因為守著上黨而不得不越過太行山對趙軍進行補給。這一路上都是幾百裡崎嶇的山地,運輸極度不方便,後勤人員與戰鬥人員的比例攀升特別大。所以趙國在這兩年裡負擔的糧草消耗特別大,何況徭役過重還會減少勞動力,耽誤國家農事生產,雪上加霜。在長平包圍戰的四十六天裡,史書並未提及廉頗的去向,所以,我們只能推斷:長平之戰後期,秦昭王曾下令徵招十五歲以上男丁一律從軍開赴前線,這是做什麼呢?秦國作為包圍的一方,軍力本就更勝一籌,白起曾提前十年準備糧草囤積前線也不缺軍糧,沒理由在戰爭前期後期不增兵,反到了大勝在即的時候增兵?答案只有一個,為越過長平攻擊趙國做準備,幾百裡的上黨山地需要更多的徭役人員才能將後勤糧草運輸到邯鄲城,攻打趙國腹地,發動滅國大戰(但卻又因為極速增加的人員反而使得秦軍儲備軍糧不足,這又導致秦昭王猶豫是否有足夠的能力越過上黨幾百裡地滅戰)。

趙國有廉頗這等人物不可能不看到秦國的意圖,這時候他早看到了趙軍全軍覆沒的歸宿了,而趙國此時已經沒有任何軍隊了,所以,廉頗此時自當帶領剩下的壯丁,將他們編輯成軍,修築邯鄲城,做趙軍覆沒後的最壞打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