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還記得小時候吃過的“無事忙”嗎?

L丶佳能


前年媽媽在家做過一次,好吃,可惜我對這個過敏,吃完了臉和眼睛接著長紅疹了,從此見了楊樹都得繞著走……



布點丁點


至於五十忙我不知道這個東西,到看了友友們的回答我才知道是楊樹上的花穗,哈哈哈!我們這兒叫毛大撒。不好吃啊親!太苦了。生活艱難的那幾年吃過一回,不好吃啊!可是生活所迫也沒有辦法,只要填滿肚子就行了。

我家雖然也不富裕,但是還能過得去。記得那時候就我和二弟倆人,看人家弄著吃不知道味道,以為挺好吃呢,就拾回來讓母親做給自己吃,母親無奈,只得做了我吃。父親笑著說:我兒長大了,知道節約糧食了!我不知道這個話的意思,就眼巴巴等著母親做熟了好吃!可是原委可想而知。從此後再也沒有嘗過那個東西。

那時候的困難,我是再也不想提起的。既然今天題主問到了,也就來說說。那個困難真是連飯也吃不上。人口少的人家還行,人口多的那就沒有辦法了!春荒沒有得吃,就只能等野菜出土,在等的這個階段就只有楊樹上的花穗最早,人們為了節約糧食,只能勉為其難的弄來吃。先把它用熱水綽過然後再泡上一段時間,再摻上點地瓜面或者高粱面,有的人家就摻上玉米麵。我記得那時候我們這兒的玉米不太多,高粱多。高粱面蒸出來的的窩頭紅黑色,一頓兩頓還可以,時間長了,他也不好吃。像豬肝。我就叫他豬肝窩頭。可是這也是好的。比那些吃毛大撒的人家要好多了。二弟他不吃寧願餓死。母親沒法子,就哄他說吃了豬肝窩頭長得快。可二弟咬了一口就扔了。父親可不幹了,舉起手來就是一巴掌。二弟哭的天混地暗。好歹父親消了氣。也不過問了,從此後我和母親就吃高粱面窩頭,二弟和父親吃高粱煎餅!我就是從那時起我家的高粱煎餅就吃了兩三年。高粱煎餅無非就是高粱和地瓜幹摻和了,上磨推成糊糊,攤成的煎餅,老後老厚的,捲起來倆手都握不過來。父親笑著說,這煎餅像檁條!但是比起那些東西好吃的多呀!

那時候的柳葉,榆葉,槐葉,等等樹葉都是能吃的東西。最好吃的是榆樹葉。再就是榆錢兒,還有槐花,這東西蒸著吃比那些東西好吃多了。地瓜幹也是好的!比現在的餑餑也好吃。

生活哪,!就是有那麼一段讓你我回味的東西,但是好事!免得讓自己忘記了過去,不管在什麼樣的逆境中都能生存,這是主要的!也就是現在說的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吧!


詩書傳千古


我最喜歡吃的東西,記得小時候1969年初春,我的奶奶從濟南來泰安,那個時候文化路東段山東農業大學路段兩側都是楊樹,奶奶領著我去那撿了許多無事忙,蒸的包子真好吃,那是我第一次吃無數忙,那時我五歲多。長大後年年都吃它,1992年懷女兒時婆家附近有棵無數忙大樹,家人就給鉤了許多婆婆蒸了包子吃。女兒就特別喜歡吃它,每年我都會給她儲存一些,她回來就給她做著吃,她好高興啊。


用戶3538323693790


我是山東泰安新泰人。九零年的。地地道道的農村人。我來回答你的問題吧。這個跟我們這裡一個叫法。都叫五十茫。小時候家裡窮,確實吃過這個。放上花生碎。味道很美。長大後就想著好吃,從這個店,那個店。吃了好多次。結果是再也找不回小時候的味道了。哈哈。。我還吃過蕎麵的水餃。地瓜面的煎餅。榆樹樹根做的水餃。現在想想小時候真好。小時候吃啥都香,都好吃。。。。有多少小夥伴跟我一樣呢???


一個大胖子


當看到這個拼音時毫不猶豫的點了進來,我覺著提問者肯定和我是老鄉,哈哈。

五十芒一種楊樹上結的,不同的楊樹上的五十芒味道不一樣,春天就是拾五十芒的季節,小時候,媽媽挎著小筐領著我到處去拾,其實我不愛吃但我喜歡去撿,喜歡那種感覺,撿回來後做成一種叫zhafu的東西吃。

如今,自己長大了,撿五十芒估計也得20年前的事了,工作在外,不能經常回家,看到五十芒想到了自己的童年,喜笑顏開的童年,父母倍加愛護的童年。五十芒嫣然成為我的一種追憶,想念當時的一切。


電力小樣


我們家鄉叫楊樹芒子,一般都是採摘後清洗乾淨,然後鍋中燒水,水開後將楊樹芒倒入開水中焯水約5.6分鐘吧,撈出控水,然後倒入裝有乾淨清水的容器中浸泡一天,中途勤換水多次,最後撈出攥幹水份,用刀剁碎,加入偏肥五花肉,加入一點韭菜碎,放入鹽,雞精,香油攪拌均勻,蒸包子或包水餃很好吃!


泉水泡老酒


哈哈,這個原來叫做五十忙啊。小時候我吃過,應該是開水燙過加點碎豆沫炒的,味道怎麼樣?我是想不起來了。

不過應該不會多好吃,都是捱餓的年代的食物。現在很少了,現在我們這邊的楊樹不長這個了,都飄雪花了。


姓王有責


楊花說實話不好吃,淖水後浸泡很長一段時間才可以吃。帶苦味無法徹底除掉,不如構樹雄穗和洋槐花好吃,榆錢也很好吃的。


蘭花不豔有奇香


我吃過,集上還有賣的,包水餃特好吃,但不如核桃樹上的,我們這裡叫核桃花


甩岀軌道的星


楊樹花,別名梧樹芒,楊樹吊。可直接抑殺病原體,提高機體的抵抗力,對抗免疫抑制劑,調節機體的免疫功能,有效緩解畜禽發病期間的各種應激反應,使動物胃腸肌及括約肌張力提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