槍響之後,沒有贏家


槍響之後,沒有贏家


最近在看《主持人大賽》,被董卿的金句圈粉。在新聞類晉級總決賽的現場,她點評選手王嘉寧時說道:“傷害與被傷害,有時候也是對立統一的關係。傷害他人,有時候也意味著毀滅自己。”“如果我們失去了平衡,那麼對不起,槍響之後,沒有贏家。”

好一句‘槍響之後,沒有贏家’。振聾發聵,聲入人心,大有醍醐灌頂之效,在疫情依然肆虐的今天,這句話,讓我感觸良多。

這個春節,成了中國人最難忘的一個春節,也成了最難的一個春節,不能走親訪友,聚餐聚會取消,沒有網購,沒有快遞,宅在家裡,已經不僅僅是休息,而是任務。有人調侃,這是躺在家裡刷手機就能為國家做貢獻的時刻。從小到大,第一次遇到春節假期延長,而我卻感到滿滿的沮喪。

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關注新聞,多麼希望一覺醒來,看到疫情已經得到了控制,看到感染人數不再增加,看到我們的疫苗已經研發成功,看到生產生活已經恢復正常。可惜,每天看到的,依然是高的令人可怕的數字,疫情地圖上依然是一片觸目驚心的血紅。

截至目前,新冠確診病例已經增加到了24363例,這個數字,相當於非典四個月時間病例數量的三倍有餘,想想,何其可怕。

這一個個數字的背後,是一個個瀕臨絕望的家庭,是一個個在死亡線上掙扎的生命。他們是誰的妻、誰的子、誰的父母、誰的親友?即使國家已經免除了治療費用,可是,誰又能保證一定能痊癒呢?誰又能知道痊癒之後會出現哪些後遺症呢?看看非典後遺症患者就知道,那些感染之後治癒的人們,現在生活的有多麼辛苦,那些可怕的後遺症,將他們從一個深淵帶進另一個深淵,病痛折磨得他們妻離子散,家徒四壁。而比非典更可怕的新冠,後遺症又有哪些?會不會比非典更甚,一切都還是未知。

而那些沒有被感染的人,真的就過的很好嗎?工廠停工,企業停產,酒店歇業,飯店關門。連鎖企業西貝的負責人說,如果超過三個月沒有復工,他們將會要破產。大型企業尚且如此,更別說那些小企業,個體戶了。

本來,過年的時候正是銷售旺季,可是如今,囤的蔬菜水果爛掉了,儲備的幾十萬蛋糕牛奶快過期了,旅行社的包機費用泡湯了,養殖戶家裡沒飼料了,老百姓餐桌上沒有糧了。往常熙熙攘攘的大街上,如今行人寥寥,車來車往的繁華鬧市,如今門可羅雀。

體制內的人呢,是不是好過一點?我身邊的體制人,從年三十開始,全員停休,挨家挨戶巡查、普及防疫知識、沿路巡邏、把守路口,有外來人員還要測體溫、勸返、甚至隔離,而他們依賴的防護用具,僅僅是一張薄薄的口罩。寒風中默默守護的這些無名英雄,他們也為人子、為人夫、為人父,他們家中也有年邁的雙親、有翹首期盼的妻子和天真無知的幼童。難道他們不怕感染嗎?他們也怕,只是再怕,也不可以停下腳步,因為,那是他們的責任。

事到如今,才明白,我們曾經嫌棄的喧鬧擁堵,才是真正的國泰民安,我們習以為常的家給人足,才是真正的太平盛世。這場戰役,沒有人可以置身事外,每個人都是參與者。

各行各業都遭受到了巨大沖擊,這對我們的經濟來說,是一個嚴峻的考驗,不管是對國家,還是對我們自己。企業停擺,各種產業停滯,工人只能拿到最低工資,個體戶甚至收入為零,但是房貸、車貸、孩子的學費、正常的生活……種種需求消費卻不會因此而停止,這次疫情,會讓我們元氣大傷,未來的日子,要怎麼過,這是現在很多人面臨的難題。

人類建立了文明,卻又親手將文明毀滅。這次疫情的起因是吃野味,不知道黑乎乎的蝙蝠究竟有何魅力,能讓不少人趨之若鶩。中國人講究民以食為天,偏愛食補,堅信吃什麼補什麼,於是,食蝙蝠、吃熊掌、喝鹿血、獵穿山甲……一批又一批所謂的文明人,穿著體面的衣服,畫著精緻的妝容,端坐在金碧輝煌的餐廳,張開血盆大口,撕咬著一隻只本應生活在深山老林裡的動物屍體,他們使用描金的器皿,閃光的刀叉,潔白的餐布,一個個看似優雅高貴,實則行徑與原始野人一般無二。這種幼稚的“返祖”,其實是人類毀滅的開端,我們傷害了這些動物,而動物又反過來傷害了我們,這種反噬,讓自以為是的人類措手不及,招架無力,真真正正的槍響之後,沒有贏家。

自古以來,我們講究陰陽調和,講究左右對稱,其實說到底,就是一個對立統一的辯證關係,更是一個平衡的關係。夫妻之間要平衡,鄰里之間要平衡,和同事要平衡,和大自然更要平衡。奧古斯丁說,萬物的和平在於秩序的平衡,秩序就是把平等的和不平等的實物安排在各自適當的位置上。而莊子在《齊物論》中也說過,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天人合一。人類的運行最終要以大自然的運行為法則,冥冥之中,大自然已經安排好了一切,而我們,只需遵循這個法則,靜待新雷第一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