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王劉濞:最富裕的諸侯王,遺臭萬年

朝廷削除吳國豫章郡和會稽郡的詔書到底還是擺在了吳王的面前,劉濞這匹六十有二已步入暮年的老驥在第一時間擂響了反抗朝廷的戰鼓。

他已經成功策反了那位好勇鬥狠的膠西王,他已經察覺到了趙王和楚王因被朝廷削地後的怏怏不快,他已經準備好了充足的糧草,他已經暗中制定好了軍事部署,他甚至期盼著朝廷削地詔書的早點到來。

漢景帝、晁錯滿足了劉濞的“期望”。

劉濞拔劍西向,帝國狼煙四起。吳、楚、趙、膠西、膠東、濟南、菑川,七國燃起的熊熊烈火讓帝國的掌舵者漢景帝劉啟一時方寸大亂,如之奈何?

他調兵遣將。太尉周亞夫將三十六將軍往擊吳楚,曲周侯酈寄擊趙,將軍欒布擊齊,大將軍竇嬰坐鎮滎陽,監齊趙兵。

然表面的應對得當掩蓋不了景帝內心的慌亂,景帝慌不擇術,鬼迷心竅,竟然殺死了忠心耿耿一心為國的御史大夫晁錯,以期熄滅七國的烈火。

吳王劉濞:最富裕的諸侯王,遺臭萬年

他不知道劉濞打出“誅晁錯”的旗號只是個幌子而已,他不知道劉濞已自稱東帝,眼裡早已沒有了他這位皇帝。

差點被劉濞殺掉的朝廷使者袁盎死裡逃生,景帝劉啟徹底從幻想中走了出來。景帝及中央軍遂對咄咄逼人的叛軍全力以赴。

然而,劉濞畢竟在吳國收買人心已經三十餘年,吳國這次更是全民皆兵,十四歲至六十二歲的男子都披上了戰甲被劉濞裹挾。劉濞更是財大氣粗,吳國錢遍佈天下,錢不是問題。

劉濞“財散人聚”將楚國、齊地諸侯團結至麾下,他甚至放出狠話,“寡人金錢在天下者往往而有,非必取於吳,諸王日夜用之弗能盡。”

哥有的是錢,隨便造。世界上還有一件讓你意想不到的事,那就是錢多的讓你花起來都發愁。

諸侯軍有尺寸之功者都報過來,重賞。劉濞啥都擔心,從來沒擔心過錢不夠花。

吳楚聯軍圍著梁王劉武(漢景帝胞弟)的梁國狂揍,梁國一時損兵折將。梁王甚至雙眼含淚跪送出徵的將士,夥計們,挺住,努力!

但錢財能夠收攏的都是利益之徒,況且劉濞對那些好的建議也從來是嗤之以鼻,對那些頭腦清醒者卻採取放置一旁置之不理的態度。

吳王劉濞:最富裕的諸侯王,遺臭萬年

大將軍田祿伯、桓將軍皆對劉濞推心置腹。分五萬人循江淮而上,收淮南、長沙,入武關,與吳軍主力會合。單刀直入佔領武庫洛陽,將敖倉據為己有,阻山河之險以令諸侯。

每一個計策都是大手筆,每一筆都寫滿了智慧。但劉濞是誰?凡是別人認為正確的東西他都嗤之以鼻,凡是別人認為錯的他卻誓要一條道走到黑。劉濞用實際行動證明了自己“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的一貫作風。

這世界從來不缺主動找死的人,劉濞就是其中之一員。

反觀朝廷,景帝劉啟雖然一時亂了手腳,甚至自毀長城,殺了晁錯,但從用人到戰略方針的制定都堪稱完美。

中尉周亞夫被景帝委以太尉之職,東擊吳、楚。周亞夫是文帝劉恆留給景帝的遺產,景帝沒有忘記。

被罷官的外戚竇嬰耍小孩子脾氣就是不肯出山,景帝苦口婆心,因為縱觀宗室和外戚也只有竇嬰能拿得出手,堪稱將才

《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載:“

乃拜嬰為大將軍,賜千金。”

景帝和太尉周亞夫制定了堅壁不出,將梁國甩給叛軍,絕其糧道,而後以精銳之士殲滅吳楚之疲敝的大政方針。

景帝和周亞夫成功了,劉濞一敗塗地。

那位老當益壯志在必得意氣風發的吳王劉濞面對局勢的敗亡和士卒的逃散也只好採取最簡捷的方式,腳底抹油,投靠了東越國。再回首,當年號稱五十萬精銳之師,如今只有一千多的驚弓之鳥伴隨左右。

吳王劉濞:最富裕的諸侯王,遺臭萬年

那麼問題來了,東越國會收容劉濞並保得他的平安嗎?答案當然是不可能,彈丸之地怎可比肩幅員遼闊之強漢?

劉濞最終被東越國誘殺,昔日吳王的頭顱成了展覽品。

吳王身死國滅,身邊的大臣也跟著集體倒黴。

《史記.吳王劉濞列傳》載:“擊反虜者,深入多殺為功,斬首捕虜比三百石以上者皆殺之,無有所置。敢有議詔及不如詔者,皆要斬。”

景帝下了屠殺的命令,叛軍三百石以上的官員全部斬殺,敢有非議或者不按命令執行者腰斬。

景帝當然恨的牙癢癢,叛軍不僅搞得他驚慌失措心驚膽戰夜夜熬夜加班,最重要的是這場戰亂差點傾覆了父祖交給他的漢家江山,他得發洩。

劉濞的老爸劉仲極其窩囊,因為是劉邦二哥的緣故被封代王。但匈奴軍隊的來勢洶洶嚇得他直接腳底抹油,搞得劉邦哭笑不得,哥,王你就別稱了,封你個列侯領份工資養老吧。

老子是羊不代表兒子也是個慫包。

《史記.吳王劉濞列傳》載:“劉仲子沛侯濞年二十,有氣力

劉濞以騎將的身份跟隨高祖劉邦征討英布,劉濞在戰場上的驍勇善戰引來了劉邦的青睞。

因為荊王劉賈被殺又沒有後人,加之吳地民風比較彪悍,高祖看著自己未成年的兒子們搖頭嘆息,他將目光投向了侄子,那位少年英雄劉濞。

劉濞由沛侯而至吳王。王三郡五十三城

劉邦對劉濞雪中送炭。劉濞先是被封列侯,接著又做了吳王睥睨諸侯,他對他的這位三叔劉邦絕對是滿滿的感激。

可他終究忘了他在高祖劉邦面前立下的誓言。劉邦曾經預感到“漢後五十年東南有亂者”,他希望這個人不是自己的大侄子劉濞。

子玉也堅信,劉濞絕對不會對自己的親叔叔劉邦有二心,不是因為劉邦給了他榮華富貴,劉邦併吞八荒的氣勢就足以讓他戰戰兢兢。

隨著劉邦的駕崩,國家局勢變了,劉濞的心也變了。

呂后當政時期,劉濞只專注於一件事情,埋頭髮展生產,他招致天下亡命之徒盜鑄錢,煮海水為鹽。劉濞財大氣粗直接對吳國老百姓實行免稅政策,這也是他後來造反為什麼會迅速凝聚起整個吳國力量的原因。

農業社會,國家的收入主要來源於對老百姓徵收稅賦,劉濞此舉一是證明了自己確實有錢,二也證明了他其實潛意識裡也有收買人心之企圖。劉濞將如此大的恩惠施於吳國老百姓,百姓不說供他驅馳,起碼也不會對他表示反對。

當兒子的屍體被運回吳國的時候,劉濞怒從中起,直接將球踢了回去,兒子死在長安就埋在長安,感情我劉濞的兒子不是劉氏子孫?

劉濞一因失子之痛,再加上劉邦時代早已過去,他仗著錢多國富逐漸失去了對朝廷的禮數。造反的念頭在劉濞心裡翻江倒海。

畢竟是朝廷的太子(景帝劉啟)誤殺了劉濞的太子,文帝劉恆也沒有過多去指責他的這位堂兄,相反還賜給劉濞几杖,允許他不必來長安朝拜。

吳王劉濞:最富裕的諸侯王,遺臭萬年

當孝景帝劉啟的削藩大策搞得天下諸侯雞飛狗跳時,劉濞終於露出了他那隱藏已久的獠牙,看似是被景帝和晁錯逼的,不如說他預謀已久更為恰當。

劉濞終究是忘了他對高祖劉邦的誓言,舉起了叛旗,又一次讓人民飽受戰亂之苦。

但天下大勢豈會因你一個小小的劉濞而改變,漢家的國祚能因為一場燃燒的烈火而灰飛煙滅,扯淡。

七國之亂之所以彈指間被撲滅,一是因為劉濞格局太小,更重要的還是老百姓需要休息。

吳楚之亂後,楚國的社稷依然被延續,可見景帝的削藩並不是將諸侯王的勢力全部抹光光,而吳國卻永遠被從諸侯國的名單上抹去。不是朝廷心狠,而是劉濞身為宗室的長者卻幹起了造反的勾當。

《史記.楚元王世家》載:“竇太后曰:’吳王,老人也,宜為宗室順善。今乃首率七國,紛亂天下,奈何續其後’!”

竇太后堅決反對吳國繼續存在。

劉濞,當一個王,做一個富家翁難道不好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