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崛起——第五回 封王博弈

作為一個精明的政治家,呂后走每一步都是經過精心計算的,朝中大臣雖然已經無人公開反對她封呂氏為王,但無聲的抗議還是有的,這點呂后心知肚明。呂后並沒有直接封她的幾個子侄為王,而是封另外兩個呂家人為王,一個是她的父親呂公,另一個是她的哥哥呂澤。因為這個時候,呂后的父兄已經死了,率先封這兩個人,顯然是投石問路。


不管是呂公還是呂澤,都是劉邦打天下的功臣,當初都被封為列侯,如今又都死了,將這兩人封王,阻力自然小的多。結果不出呂后的意料,大部分大臣都同意,只有一小部分沉默,經過大家決定,於是將呂公追封為宣王,呂澤追封為悼武王。雖然將此二人封王有點名不副實,但呂后已經成功破掉了“白馬之盟”,她用死人戰勝了死人。

大漢崛起——第五回 封王博弈

漢高祖劉邦


很多人認為,既然呂后已經封了呂氏為王,劉邦的盟約已經打破,那就可以正式封呂家子弟呀。如果有這樣想法的人,那肯定是不懂政治的,政治家行事一定要求穩,宜緩不宜急。呂后既然是出色的政治家,那她接下來會怎麼做呢?呂后又封了一個人為王,不過這個人不姓劉,不姓呂,還是一個大活人。更讓人奇怪的是,當呂后提出來時,文武百官沒有人反對。那這個幸運兒是誰呢?這個人叫張偃,他是張敖和魯元公主的兒子。顯然,劉邦是他的外公,而呂后是他的外婆,再加上當初趙王張敖無罪被劉邦廢掉王位,百官們都有點同情他。所以當呂后提出封張偃為魯王時,大家一致同意。


連續兩招妙棋,已經將劉邦的盟約徹底毀掉,而且百官都無怨言,不能不佩服呂后是一個玩政治的高手。呂后通過如此手段成功打開了局面,顯然開罪了劉姓宗室,畢竟他們和劉邦是血緣之親,萬一他們要是聯起手造反,必定是一場腥風血雨,呂后思索著下一步該怎麼辦?


呂后接下來的做法就更讓人拍案叫絕了。她一次性封了兩個諸侯王,三個列侯,如此大規模的分封,竟然百官都支持,宗室也贊成,原因在於這五個人都是惠帝劉盈的兒子。呂后將劉強封為淮陽王,劉不疑封為恆山王,劉弘封為襄城侯,劉朝封為軹侯,劉武為壺關侯。呂后這樣做,除了安撫宗室外,也是讓天下人覺得她不是隻想封呂氏,也會封劉氏。或許呂后也是不得已,因為這五個諸侯王,最大的才上託兒所,最小的剛會走路,這真讓後世李廣那些人羨慕死了,沒有辦法,誰讓人家運氣好,能夠生在皇室呢?然而,後來歷史告訴大家,呂后時期,出生在皇室並不是一件幸運的事,不管你姓劉還是姓呂。


呂后先後走了三步妙棋,就是為了將冊封呂氏子弟為王的阻力降至最低。在她看來,劉氏宗親還是在吃奶,我都封為王,那我封幾個呂姓的為王不為過吧。當初劉邦打下一個地方時,封王都是大臣主動推舉人選,然後由劉邦任命,如果大臣不推選,那劉邦也不好意思強行任命。所以呂后也在等,希望有部分大臣能夠知道她的意思,為她解憂,主動提出冊封呂家子侄為王。可是讓呂后失望的是,不管呂后怎樣暗示,那些才思敏捷的大臣好像都失智了,變得呆若木雞。


大臣的這些舉動就是典型的非暴力不合作。呂后也沒辦法,不管她怎樣旁敲側擊,就是沒有大臣上鉤,連一向圓滑的陳平都裝喝醉了酒,呂后問什麼都答非所問,呂后氣的啞口無言。她一怒之下,也管不了那麼多了,強行將呂臺封為呂王。呂臺是呂后大哥呂澤的長子,此時正是年富力強,只要他能大權在握,就可以抗衡劉姓諸侯。作為諸侯國,呂臺的封地在哪呢?這些對呂后來說,完全不算事,她再次找封地大國——齊國的麻煩。此時劉肥早已去世,新任的齊王是他的長子劉襄。劉襄也沒有辦法,知道呂后又在打他的封國注意,乾脆直接將濟南郡送給了呂后。呂后笑納後,將濟南郡改為呂國。


大臣們都很憤怒,但敢怒不敢言,畢竟他們都是“白馬之盟”的見證者,不知九泉之下的劉邦知道後會作何感想。或許是大臣們的詛咒,或許正是劉邦起了作用,因為呂氏第一個被封為王的活人,呂王呂臺竟然在封王后的第二年得病死了。呂后不得不讓呂臺的兒子呂嘉繼任呂王,她非常不願意這樣做,因為呂嘉是一個紈絝子弟,生平只幹一件事,那就是壞事。


呂臺的意外辭世讓呂后倍受打擊,以至於她都有點相信是不是劉邦詛咒應驗了。此後很長一段時間,呂后也沒有強行立呂氏為王了,而是盼望那些大臣主動推舉,可是大臣們就是裝傻充愣。


呂后急著將呂家子侄封王拜侯,原因就在於劉家宗室實力太過強大,呂后所佔據的地盤只相當於當初的秦國,而剩餘的山東六國全部被劉家宗室佔據。呂后不可能和所有的劉家宗室為敵,只能打壓對自己有威脅的諸侯王,拉攏那些中間派。


究竟什麼樣的諸侯王才算是對呂后有威脅呢?當然是有資格競爭皇位的,具體來說就是劉邦的五個兒子。哪些是呂后可以爭取的力量呢?主要有兩人,一個是劉邦的弟弟,楚王劉交;還有一個就是劉邦的侄子,吳王劉濞。


劉交作為楚王,是唯一一個健在的劉邦的兄弟,論地位,當時所有宗室諸侯王都是他的子侄、孫侄;論實力,人家雄踞整個楚國。強大的實力加上崇高的輩分,他要是出來吼一句,大漢都要抖三抖。對於劉交這樣的人,呂后自然要爭取。讓呂后欣慰的是,劉交這個人野心小,崇尚文治,文學修養非常高。劉交在楚國只幹一件事,就是帶著自己的兒子一起學習先秦典籍,他甚至為《詩經》做註解,然後改名為《元王詩》,成為當時《詩經》學中的一個流派。當時劉交的恩師浮丘伯在長安,劉交立即派自己的兒子劉郢客去長安,跟隨昔日的恩師學習《詩經》。呂后知道後,對劉郢客倍加照顧,還封劉郢客為侯。


吳王劉濞是劉邦的侄子,顯然沒有資格繼承皇位,就算中原打翻了天,皇位跟他都絕緣。劉濞自己也很識相,老老實實在吳國大搞經濟建設,撫慰民生。劉濞這些做法,自然符合呂后的心意,呂后就不干涉他,讓他獨霸一方。


最讓呂后糾結的就是齊國,雖然第一代齊王劉肥已經死了,但是他有九個兒子,其中老大劉襄就是新任齊王,老二劉章,老三劉興居都已經成年。當初劉邦將劉肥封為齊王時,齊國是最大的諸侯國,有七個郡共計七十三個城。劉邦一死,呂后最害怕的就是劉肥,如果不是劉肥送了一個城陽郡給魯元公主,說不定劉肥早就和劉如意一樣的下場了。劉肥死後,呂后趁著劉襄即位不久,又開始打壓齊國,顯然呂后還是想要齊國的封地。劉襄沒有辦法,只有將濟南郡送給呂后。劉襄等人畢竟只是劉邦的孫子輩的,對皇位的威脅遠沒有劉邦的那些兒子大,所以呂后只是採取打壓策略,當然也拉攏。呂后先後將劉章、劉興居召入京城為官,負責宮廷警戒,並封劉章為朱虛侯,劉興居為東牟侯。劉章和劉興居兩兄弟論聰明才智都比劉襄要強,呂后這樣做就是為了看管這兩人,削弱齊國,防止劉襄尾大不掉。


對於劉邦的那些兒子,呂后也是絞盡腦汁,她將很多呂家未婚女子強行嫁給劉邦的那些兒子,算是一種政治聯姻吧,但從後面事情來看,更大的目的是監視這些諸侯王。要是放在別的時候,能夠娶上當朝太后孃家的女子,那是相當榮耀,而在當時,那是相當的不幸。這些呂家小姐,能力都沒有呂后強,長得也沒呂后漂亮,仗著呂后的勢力在家中耀武揚威,連那些諸侯王都怕。那有哪些倒黴的諸侯王娶上了呂家小姐呢?主要有兩人,一個是劉友,一個是劉恢,這兩位難兄難弟最終死亡也是因為那些蠻橫的呂家小姐。


呂后一邊將呂家女兒嫁給劉姓宗室,使得劉呂兩家真正結合在一起,讓他們打斷骨頭連著筋;一邊努力培養少帝劉恭。看著劉恭一天天長大,呂后那疲憊的心終於有了一絲安慰。然而,有一天,少帝劉恭的一番話傳到了呂后的耳中,嚇得呂后膽戰心驚。原來少帝慢慢長大後,也漸漸懂事了,就知道了自己的身世,瞭解自己不是張皇后的兒子,便抱怨的說道:“皇后怎麼能殺了我的生身之母而冒充我的母親!我成人之後,就要復仇!”顯然這是小孩的童言無忌,但是呂后不這麼想。那些喜歡耍陰謀詭計的人往往也活在陰暗中,呂后就真的擔心自己死後,劉恭會向呂氏復仇。於是呂后將少帝劉恭囚禁在後宮中,對外宣稱少帝患病,任何人不得打擾少帝的靜養。


連續幾次的上朝後,大臣們已經習慣了沒有少帝,而呂后很不自在。呂后知道當今劉姓宗室力量遠強於呂氏,大臣們雖然表面上支持呂氏,但心中都是向著劉氏,如果皇帝不是劉氏,劉姓諸侯王一定會造反。難道呂后只能將劉恭放出來,讓他將來翅膀硬後,殺光呂氏的人?呂后肯定不會給劉恭這個機會,她決定廢掉劉恭,換別的人當皇帝,因為惠帝有六個兒子。


於是呂后下詔對群臣說:“如今皇帝長期患病不愈,精神失常,不能繼承皇統治理天下了,應該另立皇帝。”其實部分大臣都知道少帝是怎麼回事,絕對不是犯病,只是年紀大了不利於呂后控制而已。既然呂后要換,那就換吧,至少可以保證龍椅上有一個劉姓天子。於是大臣一致說:“皇太后為天下大計,保護宗廟和國家的安全,深謀遠虐,臣等奉命。”


公元前184年五月十一日,呂后立恆山王劉義為皇帝,並將劉義改名為劉弘。那劉恭呢?劉恭怎麼著也是呂后的親孫子,呂后怎麼安排他呢?很簡單,暗中殺掉,乾淨利落。政治家做事從來不考慮個人感情,不管是對呂氏家族還是對後任皇帝劉弘,劉恭的存在都是一個隱患。其實不管是劉恭,還是劉弘,當時都是一個兒童,後人將劉恭稱為前少帝,將劉弘稱為後少帝。


殺掉自己的孫子,呂后固然有些傷感,但想到將來呂氏可能有滅族之禍時,呂后也不得不放棄她那僅存的慈悲之念。一想到劉邦還有五個兒子高居王位,呂后就擔心的睡不著覺,反觀呂氏這邊,除了一個呂嘉外,無一人封王,這讓她怎能安心?更讓呂后不爽的是,呂嘉在長安城中無惡不所,已經到了天怒人怨的地步。再這樣下去,恐怕不用等到呂后死,呂嘉就會給呂氏帶來滅族之禍。況且,呂后也想找一個精明強幹的呂氏子弟來當呂王,呂后斟酌再三,選擇了呂臺的弟弟呂產。


公元前183年十月,呂后為了平息臣民的怒火,將呂嘉的呂王之位給罷免了。群臣們一致上表,稱頌呂后英明,大義滅親。呂后廢掉呂嘉,除了平民憤外,更重要的是為呂產騰位置。於是呂后在朝堂上先是大大的誇獎了一番呂產,然後問群臣說:“呂王位置已經空出來了,誰有資格當呂王呢?”其實呂后的用意很明顯,大臣們也都知道,但是就是無人推薦呂產,大臣又選擇性智障。呂后沒有辦法,只能憤怒的宣佈退朝。


然而沒過多久,讓人意外的是,大臣們突然變靈光了,一致上書,請求冊立呂產為呂王。多日悶悶不樂呂后終於眉開眼笑,她有點莫名其妙,這一群老狐狸怎麼突然變心了?其實大臣們突然改變風向,只因為一個人,這個人是齊國人,叫田生。田生是一個縱橫家,但是很失敗,他給各個諸侯推銷自己的戰略,可是無一人接受,反而流落到長安,幾乎都快變成乞丐了。田生沒辦法,為了能繼續在長安“北漂”下去,只有向長安各個諸侯求助。呂家子侄都是一些目光短淺之人,自然看不上田生,而功臣們的子侄也看不上,在他們看來,遇到事情直接去找張良之子張闢強就可以,幹嘛要你一個無名小卒。田生沒有放棄,一家家的拜訪,終於打動了一個諸侯,這個諸侯就在田生過生日時,送上了兩百斤黃金。


哪個諸侯出手如此闊綽呢?這個諸侯還真不是一般人,他是劉邦的遠房兄弟,叫劉澤。劉澤雖然是劉邦的兄弟,但隔的太遠,除了都姓劉外,兩人之間幾乎沒有血緣關係。他跟隨劉邦勞碌半生,最終被劉邦封為營陵侯。雖然人家血緣關係比較遠,但也算是劉邦的兄弟,比後世劉備的皇家血統靠譜多了。呂后的妹妹呂嬃,就是看重了他的身份,將自己的女兒嫁給了劉澤。劉澤的夢想就是想當王,但不管是靠劉家,還是靠呂家,他都當不上,血緣親疏擺在那,他只能奮鬥。奈何到了和平年代,立功沒有機會,朝廷又實行無為而治,劉澤覺得他一生可能都當不上王了。然而,田生告訴他,有辦法可以讓他當王,劉澤當即就和田生拜了把子,成為了好朋友,所以這才送田生二百斤黃金。


田生拿到了黃金,一溜煙的跑回齊國,至此杳無音信。過了一年後,劉澤實在忍不住了,便派人問田生:“我們還是朋友嗎?”在劉澤看來,這個朋友太缺德了,收了錢怎麼不辦事呢?連人都不見,連他的錢都敢坑。田生不是躲了起來,而是在等待時機。當他發現呂后特別想封呂產為王時,便再次來到長安,但不去見劉澤,而是借住在一個豪華宅院裡,讓他的兒子設法到呂后所寵幸的大謁者張澤手下做事。這個張澤就是當初替呂后給冒頓單于回信的那個人。自那次事件後,呂后深知張澤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想將他培植為自己的親信,寵愛有加。


要說田生的兒子還是有能力的,不但成功了在張澤的府上混一個差事,而且和張澤還混了一個臉熟。於是田生找人借了一套豪宅,花重金裝潢一新,將屋中所有傢俱全部按當時最豪華的配置。一切準備完畢後,田生便讓自己的兒子請張澤到家裡作客。自己的屬下請客,沒有道理拒絕。張澤便來到了田生家,豪華的裝修,列候的規格,讓他大為驚訝。



從田生的一席話就知道他沒有辱沒縱橫家這個頭銜,成功地打動了三分醉的張澤。張澤回去後,立即挨家挨戶地拜訪各個大臣,讓他們贊成封呂產為王。張澤一出馬,那結果就非同小可,他說話的技巧從他給匈奴單于的信中就可以看出來,很快大臣們都同意了。然後大臣趁著呂后上朝,一起奏請封呂產為王,這可正中呂后下懷,呂后當即同意。呂后事感蹊蹺,便調查,發現原來是張澤背地裡運作的,便更加開心,覺得張澤真是她的得力下屬,便賞賜張澤黃金一千金。


到目前為止,田生並沒有將劉澤扶上王位,但是他已經完成了目標的一半,成功地讓張澤對他感恩戴德。果然,張澤將得到黃金的一半親自送到田生府上,兩人這次見面,自然是引為知己。田生沒有接受那五百斤黃金,反而大擺宴席給張澤慶功。兩人再次痛飲,田生就乘機說:“呂產封王,大臣們未必十分服氣。現在營陵侯劉澤,是劉氏宗族中的長者,又是大將軍,只有他因未被封王而心懷怨恨。現在您去對太后講,劃分齊地十幾個縣封他為王,劉澤為此高興而去,呂氏諸王的地位便更加穩固了。”


由於有之前的鋪墊,張釋也覺得很對,便將田生的謀劃告訴了呂后。呂后沒發覺有不妥之處,呂澤畢竟是劉邦的兄弟,他的妻子又是呂嬃的女兒,也算是肥水不流外人田吧,便不假思索的同意了。


於是,在上朝時,呂后將齊國的琅琊郡割了出來,成立琅琊國,封劉澤為琅琊王。劉澤畢竟是宗室,又是功臣,大臣們自然不會反對。唯一反對的恐怕就是劉襄,劉邦才死了十幾年,當年七個郡的齊國,只剩下了五個,現在呂后還要割。劉襄沒辦法,對他來說,只有兩條路,要麼割地,要麼割頭,他自然選擇割地。


直到劉澤被封為琅琊王,他才意識到田生的謀略。但田生沒有時間聽劉澤的那些感謝話,而是勸他立即前往封國。劉澤已經徹底被田生征服,當即連東西都不收拾,直接帶著家小往封國趕去。為什麼田生這麼急呢?原因很簡單,此次呂后做了一樁賠本的買賣,只是當時沒有反應過來,事後肯定會發覺的,明白後自然會反悔。果然,不久之後,呂后發覺不對,便立即派人追趕劉澤回來。然而劉澤已經出了函谷關,追兵沒有追上。


此次將呂產、劉澤封王,顯然虧的最大的是劉襄,呂后也虧了。雖然呂產當上了呂王,但呂國原本就是呂后的囊中之物,呂后沒有必要再封一個劉姓諸侯王,來增加劉氏的力量。所以當呂后意識到的時候,劉澤早就跑回封國了。但對呂后來說,劉澤這種遠親宗室,算是可以爭取的政治力量,如果強行派人去齊地召回,這不是徹底將劉澤推向對立面嗎?呂后自然不會幹這麼傻的事,只能喝下自己釀的這杯苦酒。而且,呂后也沒有怪罪張澤,反而在一年之後,將張澤封為列候。這就是呂后的政治魄力,不得不讓人佩服。


公元前181年,呂后已經年滿60歲了,她的身體也一天不如一天,看著不足十歲的皇帝劉弘,再想了想呂家子弟,心中茫然一片。她十分害怕將來,自己死後,劉弘控制不住朝政,導致惠帝一脈和呂家滅族。於是呂后下定決心,無論如何也要將幾個呂氏子弟封為諸侯王,以便將來可以自保。


連續幾個異姓諸侯王的冊封,已經使得“白馬之盟”徹底失去了作用。呂后連皇帝都敢廢,還有誰敢出來阻止呢?她想封誰就封誰,唯一的問題是——王好封,就是刻個大印,發個文書,在朝會上宣佈就可以了。關鍵是封地,諸侯王的封地最少也要十幾個縣吧,這封地從哪來呢?總不可能再從齊國下手吧,人家只剩下四個郡了。那隻能找劉邦另外五個兒子了。



劉邦當年的擔心終於應驗了,一場血雨腥風即將吹向他的那些子孫。沒有了父親的保護,這些王子能逃離災難嗎?請看下回——《王子薄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