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何來“不幸”?時代荒謬罷了

評松本清張《疑點》


名字何來“不幸”?時代荒謬罷了

這本集子收錄了松本清張兩部風格迥異的中篇,從題材上看,案件當事人一個涉嫌謀殺親夫,一個涉嫌製作偽鈔,難以確保閱讀的連貫性;創作手法上的差異甚至不亞於題材:《疑點》基本按線性發展,層層點題、逐步推進;《藤田組偽鈔事件》反覆在“史料”中打滾,幾乎純用學術論文的方式貼近真相,需要讀者的高度配合。

編輯何以要將它們湊在一起?要知道,小說集若沒有主題或風格上的統一,在喚起讀者的興致時恐怕舉步維艱。沒有“互文”的小說集可以任意拆解組裝終至消失,舍伍德·安德森《小城畸人》或V.S.奈保爾《米格爾街》裡的短篇就缺一不可,它們就像未定型的長篇,分離意味著死亡。

名字何來“不幸”?時代荒謬罷了

《疑點》和《藤田組偽鈔事件》通過“不幸的名字”維繫,嫌疑人也都生活在因“名”廢人的荒謬時代。

鬼塚球磨子在日語中縮略了讀就是“鬼球磨”,音同“鬼熊”,而日本近代臭名昭著的殺人犯巖淵熊次郎的綽號正是“鬼熊”。

這種拙劣的文字遊戲其實不值一駁,然而經過報章的包裝,竟引起不小的轟動,嫌疑人一時之間人人喊打。來勢洶洶的控訴如同法官的判決書,嫌疑人無處躲閃無可申辯,因為眾人甘於充當傳聲筒的角色,有誰敵得過“人云亦云”?而且“大眾”本就是虛幻的存在,怎麼可能現身?

於是疑點從無、傳聞轉述為事實,鬼塚球磨子終於成為“北陸第一毒婦”。

名字何來“不幸”?時代荒謬罷了

“偽幣制造者”熊坂長庵的名字與傳奇江洋大盜熊坂長範僅有一字之差。他不過一介書生,熱愛遊歷,剛好途徑偽鈔流通地,然後被構陷投獄。

殊為諷刺的是,後世學者對案件的重重疑點漠不關心,反而急於證明熊坂長庵實有其人(民間認為他不過是虛構人物)。那位學者翻出熊坂長庵的建言書——內容是建議政府在沒有醫院的農村設立公費慈善醫院,從而證明他的“醫生”身份,經過一段似是而非的推論,讓他“學會”銅版刻制技術,並因懷才不遇走上偽鈔製作道路,結局當然是伏法認株。

此外,作者的文筆也是一脈相承,首先是描摹景緻的隨意,寥寥幾筆,似是點綴,又像拼湊,讀來尤其親切,沒有正襟危坐之感,但也暴露了他的短板——無法做到福樓拜那般不“廢”筆墨,或許他不想給讀者設置門檻,然而在小說藝術面前,作者的意圖不是最終裁決的依據,讀者自有挑剔的權利。

兩部中篇的另一個孿生標記就是開篇的無動於衷,作者有條不紊地推進故事,他對小說的整體編排瞭然於胸,從頭到尾都在向讀者發出邀請。

在這方面《藤田組偽鈔事件》不如《疑點》高明,也許是受限於“史料”的繁雜,抑或作者忙於“製造”史料,疏忽了小說的可讀性(我猜,也許作者想勾畫整個時代,不得不採用學術論文的方式寫推理小說。),而一本推理小說的命脈繫於明白曉暢的行文。

名字何來“不幸”?時代荒謬罷了

所幸書的佈局是《疑點》在前、《藤田組偽鈔事件》在後,於是這本書不僅可滿足松本清張的粉絲,也能擴充其粉絲應援團。

《疑點》有一個扼要的謎面,即便讀者不去深究作品的內核,讀畢全文也能享受到豁然開朗的樂趣。之後方有餘力去讀枯燥的“學術論文”、“還原”偽鈔事件。

《藤田組偽鈔事件》的精細筆法只有在讀者沉浸其中時才會彰顯,如果讀者無意深入,那麼評析作者的掌控力也無所助益。

看似平實的《疑點》反而機鋒遍佈,小說開場是秋谷記者在醫院偶遇被告律師原山,記者提出要陪他走回家的時候,律師露出“警惕的目光”,他知道記者別有所求。記者寫過一系列採訪報道,明裡是擔心鬼塚巧言令色騙過法庭,所以先行替市民表達不滿情緒。作者在記敘他的話時不忘描述他臉上那層油膩膩的汗,並且用了兩個最高級形容詞“最活躍”、“最被引以為傲”來揶揄。

此時警惕的讀者也許已經注意到記者正逐漸佔據敘述中心。

單純依賴對話讓情節滾動的推理小說只能顯示作者小說技法的匱乏,或者在創作上投機。《疑點》不厭其詳敘述記者問答場景,卻是旨在突出懸殊之勢:進攻方咄咄逼人,防守方退無可退。這些都不是簡單的漫畫式諷刺所能營造的氛圍。

機場的交鋒其實已經預示了名律岡村謙孝的婉拒,接近被“輿論”判刑的“惡人”(的確,鬼塚曾經涉嫌欺詐、恐嚇、故意傷害等,但這些所謂罪行都是一般的利益糾紛)得承受千夫所指的重壓,而如果是為他/她辯冤白謗,除了身敗名裂,又能收穫什麼?

名字何來“不幸”?時代荒謬罷了

《疑點》最新人耳目之處(也許資深推理小說讀者會有不同看法)在於作者用了一招“移形換影”,或者說是“虛晃一槍”,我一直在期待被告律師舌戰檢方、控訴司法的不公和輿論的盲從,誰知等來的卻是陣前換將,而我居然沒有意識到主角無所不在的身影,這並不是經典的福爾摩斯(破案)+華生(傳述)模式,而是華生精心隱藏的獨角戲,正面人物和被告皆是導火索。

小說一步步展示輿論製造者的惡意及其帶來的積重難返的傷害,那是超常的智力也難化解的危機,因為小說最後,敏銳過人的民事訴訟律師雖然破解了謎題,但仍逃不過“輿論”的追殺。若說這只是個人的悲劇,那就太低估松本清張了。


*歡迎評論留言,分享你的讀書觀影心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