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後,製造業與零售的危與機

國內疫情過後,各行各業籌備復工復產,但關鍵的問題是,疫情後的國內外市場還是去年疫情發生前的市場嗎?顯然肯定不是,在國內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之際,國外確診病例正呈現爆發式的增長,各國關閉航班,暫停非必要的進出口貿易業務,致使中國對外正常貿易業務急劇下滑,這間接也影響了國內製造業的正常業務開展。因此正常的復工沒有問題,復產可能因為企業業務量下滑,而被迫裁員減產。

再看下零售業,在國內成熟的電子商務生態運行的大環境下,疫情不僅不會削弱電商業務的發展,還會極大的促進電商零售生態環境的良性發展,這也包括物流體系在應對突發大型自然災害,瘟疫及戰爭形態下的高效能應對機制的優化。在這樣的作用下,實體零售從曾經的市場零售主體將逐漸被邊緣化,個人認為這將是必然趨勢,在全球化及數字化經濟的浪潮下,傳統零售商業因租金上漲、人員流動大、貨品流轉週期慢,利潤率下滑,電商低價的刺激,加盟機制的淘汰等,實體零售呈現高投入,低迴報的普遍現象。這還不包括零售商圈密集化形態的加劇,這勢必進一步攤薄單店的盈利能力,種種因素都讓實體零售呈現一種虛假繁榮之態。

再從科技的角度來看零售的未來,我們不難發現,隨著5G的普及,智能手機的進步,軟件信息化技術在企業裡全方位的應用,物流配送智能化的成熟,零售就像神話小說裡一樣(靠意念轉移物品)。刷臉支付,AI語音智能下單,無人機、車全天候配送,會不會有一天城市三環內,一小時國內任意物品達。即使目前還做不到,但對追求時效的零售業來看,這依然是各大企業不惜重金投入的領域。那麼這樣看,實體零售的未來在哪裡呢?這樣,疫情對於零售業的衝擊恐怕更多的是對於是否繼續從事實體零售的信心吧。因此零售業當下復工復產是否會如去年疫情前那般熱情?這恐怕是接下來實體零售業最大的挑戰。

無論是否有以上面臨的風險,製造業和零售業都需要從自身的情況出發,積極尋求新的改變,這裡不僅有維持生存的考量,也有佈局未來,順應時代需求的自我提升。

(關於對外貿易的思考):在國內恢復復工復產之際,雖然國外暫時關閉進出口業務,但隨著國外疫情態勢的發展,中國作為世界代工工廠,其對世界經濟恢復的作用力會更加突出,我們商務部門更應該做好出口貿易企業及出口製造業的相應專業輔導工作,優化出口商業環境,提高各類出口資質審批效率。為全球化經濟復甦做好充分準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