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給孩子買玩具就哭?孩子也是情感勒索高手,家長不要被孩子綁架

17年的夏天,表哥一家終於迎來了一位"小公主"。由於是新手爸媽,孩子出生之後,他們家裡就經常出現這樣的情形:只要孩子一哭,一家人不管在做什麼,馬上就爭先恐後地跑過去哄孩子。隨著孩子的年齡增長,這種狀況並沒有發生變化。"小公主"如果得不到滿足一哭,表哥馬上就"投降",不管她要什麼都會滿足她。

不給孩子買玩具就哭?孩子也是情感勒索高手,家長不要被孩子綁架

表嫂雖然也抵擋不住孩子哭的威力,但是她卻比表哥理智,覺得這樣下去只會讓孩子越來越嬌慣。但具體是什麼原因,該怎麼做她也說不上來。年前目睹了孩子因為不給買玩具而在商場大哭大鬧的時候,我便意識到了問題所在。想解決這個問題,我們恐怕得從孩子的心理找到關鍵。

不滿足就哭,孩子的哭鬧其中包含著什麼?

首先,哭聲中包含著不滿情緒。

嬰幼兒通常會因為餓了、困了、沒人陪玩等放聲大哭,再大些就會因為想要的東西得不到、受委屈等等而哭鬧。實際上不管年齡多大,他們哭的原因都一樣,那就是內心產生了不滿的情緒。這種不滿讓他們感到彆扭,更讓他們想改變。因此大腦促使他們發出"哭"的信號,想通過哭來改變現狀。

爸爸拒絕買玩具,孩子一哭,玩具到手了;媽媽不允許挑食,孩子一哭,青菜被丟得遠遠的……家長千萬不要小瞧了孩子的這種不滿,如果說一開始的"哭"是出於本能,那麼隨著年齡的增長,在一次次用哭聲換取滿足之後,"哭"就會變成孩子習以為常的"情感勒索"。

其次,哭實際上是孩子的"要挾武器"。

家長怕孩子哭,因為哭就像"致命的武器",哭聲一起家長就不得不妥協。但是家長們不知道的是,孩子實際上也知道這是武器,甚至這還是他們內心最有利的"要挾武器"。因為不管問題多難,只要自己一哭,事情就能夠有效地解決,並且大部分是按自己所想要的方向發展。

不給孩子買玩具就哭?孩子也是情感勒索高手,家長不要被孩子綁架

當第一次家長因為孩子的哭聲而妥協之後,這些機靈的小朋友在慶賀自己收穫了心儀的玩具之餘,也會確定"哭"的作用。當一次要挾奏效之後,家長們將迎來的就是孩子的習慣習慣性"出擊"。

此外,哭能夠引起家長的注意。

對待嬰幼兒,很多家長可謂是"隨哭隨到",只要孩子一有動靜,家長們就會快速出現,看看是他們是餓了困了還是哪裡不舒服。長此以往,不但家長養成了高度的警惕性,孩子也在長期的"配合"中形成習慣。他們知道,哭能夠很快地引起家長的注意。於是在成長過程中,如果他們發現自己被忽視了,或者是想通過引起注意來達到什麼目的時,哭是最好的方法。

瞭解了孩子哭背後的心理,再對比一下自家的孩子平時的行為。家長們是不是煥然大悟。實際上,別看孩子年齡小,他們也是情感勒索方面的高手,所以家長們千萬不要被孩子綁架哦。而應該如何正確恰當地處理孩子哭鬧的問題呢?家長們或許可以試試"冷處理"。

"冷處理"孩子愛哭鬧的行為,家長可以這樣做:

1、指定一個區域,讓哭鬧中的孩子自己冷靜。

給孩子指定一個區域,可以是書房的一角,也可以是廚房的一張凳子。總之面積不用太大,能夠限制孩子的活動就可以了。而這個區域存在的原因也是讓孩子能夠有一個冷靜的環境,思考自己的想法有沒有做錯。

不給孩子買玩具就哭?孩子也是情感勒索高手,家長不要被孩子綁架

只要孩子因為得不到滿足而開始哭鬧時,家長就可以將他們放置在這個特定的區域裡。如果他們離開,就再把他們拉回去。限制他們行動的目的之一也是告訴他們犯了錯誤,就需要接受相應的懲罰。並且告訴他們:媽媽不會因為你的哭鬧而妥協,這個方法行不通。

2、在孩子冷靜下來之前,不要和他們溝通。

大部分孩子在被限制活動的時候,哭聲會變得更大。甚至還會問家長是不是不愛自己了。這個時候家長千萬不要開口,因為一旦開口就很容易動搖,而孩子看到家長的回應之後,也會覺得有餘地,自己的哭鬧是有效果的,於是繼續哭。

不給孩子買玩具就哭?孩子也是情感勒索高手,家長不要被孩子綁架

而家長的初衷恰恰是為了讓孩子知道,哭是解決不了問題的。所以家長千萬不要因為心軟而掉進孩子的"陷阱"裡。讓孩子儘快冷靜下來之後,才能通過進一步的溝通來解決問題。

提倡家長進行"冷處理",是因為這個方法能夠幫孩子思考問題所在,從而形成好的生活作風和習慣。但值得注意的是,家長們在運用"冷處理"的時候要把握好"度",稍不注意就可能將"冷處理"變成"冷暴力",而"冷暴力"只會讓教育適得其反。

不給孩子買玩具就哭?孩子也是情感勒索高手,家長不要被孩子綁架

3、 避免踩雷"冷暴力",在解決問題的時候,家長要注意這幾點:

其一:問清楚原因,不要先入為主

很多家庭"冷暴力"通常都是從家長的先入為主開始,在不瞭解情況之前就先否定孩子,指責孩子。因此家長們在"冷處理"的第一步,就是要避免先入為主。在孩子冷靜的時候,先問問自己:孩子為什麼會這麼做,他有什麼企圖?他的想法是什麼?先別急著否定孩子,耐心聽孩子說原因。而在這種意識的驅使下,家長們也能夠更敏銳地就捕捉到孩子的想法。

其二:"冷處理"的時間取決於孩子的情緒發洩特點。

讓孩子獨自冷靜並不意味著家長就完全放任不理他們。因為孩子的哭鬧時間其實也包含著他們的情緒變化。就好像有些孩子哭了幾分鐘就停下,這時候家長就可以過去和孩子進行溝通和解決問題。

但一些還是連續幾個小時都在那裡抽泣,那麼家長就要注意啦。很可能剛剛哭得最大聲的那幾分鐘才是他情緒的爆發點。之後的啜泣可能只是為了引起家長的注意罷了。

根據孩子的不同心理,家長可以選擇結束"冷處理"的時間。把握最恰當的時間才能夠將這個方法的效果達到最大值。

最後,用"結合理性的感性"進行收尾,是"冷處理"最關鍵的一步。

在孩子哭完安靜下來之後,教育就隨著"冷處理"結束了嗎?並不是,"冷處理"的關鍵目的並非只是讓孩子冷靜下來。而是在他們釋放完情緒之後的思考和引導。換句話說,家長是為了讓孩子認識錯誤,並且知道不足何在。

孩子不鬧了,可是他內心知不知道自己做錯了這就是一個未知數了。這時候就需要家長進行"理性"的引導。告訴孩子為什麼不可以,對錯是什麼?正確應該怎麼做等等。此外,在這個過程中,除了"理性"還需要"感性"。感性主要體現在家長對待孩子的態度。

不給孩子買玩具就哭?孩子也是情感勒索高手,家長不要被孩子綁架

在孩子不哭不鬧,甚至主動承認錯誤的時候,家長千萬不要用冷漠相對,這時候可以給給孩子一個微笑、一個擁抱等等讓孩子知道你的回應。如果家長還是保持對孩子的疏遠,太過的情緒反而就會演變成"冷暴力"。

總之,當孩子哭鬧,家長在保持理性,正確處理的過程中,千萬要把握好尺度,不要吝嗇帶著溫暖的感性。更不要將教育變成冷冰冰的"暴力"。

我是小B媽媽育兒師,也是5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