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想學英語可以自己深造,建議中考高考取消英語怎麼樣?

光桿樂隊


首先,要正確看待英語考試這把雙刃劍。確實很多人曾被迫花費大量精力,痛苦去學習自己根本不喜歡的英語,因為英語而厭學,甚至因為英語考試分數拖後腿,導致人生無法上升一個檔次。但是,正是因為英語要考試,才迫使國人努力學習英語,培養出與國際接軌的大量人才,提高全民素質,增強我國綜合實力!

其次,要看到目前中國人學英語的根本問題所在。英語學得如此痛苦無效,並不是考試的問題,一定是英語教育教學和考試模式出了問題,英語是語言技能,不是知識,而學校老師都把它當知識在教,應付考試知識,不注重技能訓練,當然學得痛苦又無效。以後英語考試會慢慢改革,重素質和技能,相信隨著英語考試的改革、高科技賦能教育,經濟水平的發展等原因,現在的孩子英語學習會越來越輕鬆有效!

最後,如果英語不考試,不學習,其他學科就學得好嗎?就沒有學習壓力了嗎?難道想學好某一門學科或是提高成績就一定要犧牲另一門學科嗎?


覺醒父母


其實你如果去看看世界各國的教育政策的變遷,總體說來,在全球化的浪潮下,無論是地處歐盟、北美和澳洲的發達國家,還是大大小小、星羅棋佈在地球各個角落的其它國家,外語的教學,都是越來越重要了。雖然人類離所謂的“世界大同”恐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是能夠實現與另外一些和自己不同民族、不同國家的人進行交流,是一個很明顯的社會、尤其是經濟的發展趨勢,而教育是根植於社會、以及經濟水平的。

 

那麼,對於中國孩子來說,絕大部分孩子面臨的外語學習,都是英語。

 

曾有數據顯示過去10年中,每一年究竟有多少孩子走進了高考的考場?從2013年開始,最近幾年,高考報名人數基本上呈現出一種增漲態勢。2019年全國高考報名總人數已經達到了1031萬人,比2018年的975萬多出56萬人,這幾乎是一個省的高考報名人數。2019年全國高考報名總人數已經是10年來,人數最多的一年,比2009年還多出了11萬人。

 

這是一個什麼概念呢?比如說2000年參加的高考,當年的高考人數只有375萬。這還不算,就當年出生的那批人,全國新生兒出生人數為將近2400萬。換句話說,只有不到15%的孩子走進了高考的考場,剩下那85%的孩子在過程中就被淘汰了。但是2019年,全國高考人數是1031萬,2001年全年全國出生人口1702萬人。也就是說,全國有超過60%的孩子都能夠走進高考的考場,參與競爭。

 

即使好學校再怎麼擴招,也不可能擴招出3倍。換句話說,考上一個好大學,其實是越來越難了。

 

在中國的現實條件下,高考政策的改革是牽一髮動全身。所以你看,雖然每個省的高考情況略有不同,考試科目都有些許差異,但是語數外這3大科,可是從來都沒有變過。且這個所謂的“外”,在全國絕大部分地區就是英語。

 

這也就回答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未來有一天,高考會不會就不考外語了?大概率講,不會。

 

不僅如此,高考英語只會越來越難,不會越來越簡單。2000年參加高考,到如今的2019年,高考英語試卷幾經改革,基本上的趨勢就是:

重視聽說,聽力佔比增加,同時新增了口語(機考)部分;

重視閱讀,閱讀佔比增加,閱讀篇章體裁廣泛、D篇和E篇經常出自歐美報刊雜誌;

單一考察詞彙、語法的多項選擇題退出高考全國卷;

高考英語對詞彙積累的要求增加,且需要靈活運用。依賴背單詞、單背詞無法應對現在的高考。

 

上海的英語教育水平,遠高於國內其它地區。這也就不難解釋,為什麼上海市的雅思考試平均成績,遠遠高於全國平均值。

 

除此之外,江蘇省的英語高考試卷,也要比全國卷難一些。目前全國三年級起點學英語的地區佔絕大多數。但是全國有這樣5個城市,基本上是一年級起點:北京、天津、上海、南京和蘇州。

 

上海作為中國經濟、金融、貿易、航運、科技創新中心,在大量的對外溝通中,英語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另外有一個數據也很有意思,中國的金融中國經濟百強縣,前10名6個在江蘇。所以,我們看到的趨勢基本上是,越發達的地區,孩子英語學得越早,未來的成績越好。英語作為一種能力,拉昇了人才的素質,人才的素質也會進一步影響經濟發展。

如果想要有更好的發展,在北上廣深的人才市場上有競爭力,英語的口頭和書面表達能力,是必備技能。

 

時間進入2020,未來的翻譯工具普及,是不是孩子就不用學英語了?這裡我來舉個例子:

 

1642年,年僅19歲的法國偉大科學家帕斯卡(Pascaline)發明了第一部機械式計算器,但是隻能做加減計算。1694年,萊布尼茲(Leibniz)在德國將其改進成可以進行乘除的計算。300多年過去了,計算器的誕生,有沒有讓你家孩子可以不學數學?雖然,在英國和美國,有一些數學考試是可以帶計算器的。

 

同樣的道理,翻譯器無論怎麼發展,都無法取代一個人在瞬間自己操控另一種語言與另外一個國家的人自如流暢地交流的那種怡然自得,無法取代一個人因為懂另一門語言所具備的更為寬廣開闊的視野,無法取代直接通讀英語報刊、網站、學術期刊所給人帶來的更為完善豐滿的知識結構,也無法取代看美劇時哪怕不看字幕也能聽得懂、甚至get到美國人或者英國人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幽默時的會心一笑。

 

所以,你的建議是不可取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