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草船借箭,曹操為何浪費了十萬支,都沒想到用一支火箭?

《三國演義》是一部家喻戶曉的經典名著,其中很多出了很多的典故,而這草船借箭更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了。當時的劉備和東吳聯合抵抗曹操的大軍,但是由於東吳都督周瑜一直嫉妒諸葛亮的才能,於是就利用自己的職位優勢給諸葛亮下達了一個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要求諸葛亮在三天內獻出十萬支箭。不過,結果出乎周瑜的意料,諸葛亮居然把這個任務完成了!

諸葛亮草船借箭,曹操為何浪費了十萬支,都沒想到用一支火箭?

當然,大家也都知道,若只憑諸葛亮手下工匠的手藝,這個任務自然是不可能完成的,要不然周瑜也不會用這個任務來故意刁難諸葛亮。所以,諸葛亮憑藉自己聰明的頭腦,利用天時、地利與人和,從曹操那邊“借”來了十萬支箭。通過這個故事,不僅顯示出了諸葛亮的足智多謀,也反映出了周瑜的不容人。但是,現在不少人都想到了這樣一個問題,曹操當時要是射出的是火箭會是怎麼樣?如果是火箭的話,諸葛亮可能就沒了,也就沒以後的劉備什麼事了!

諸葛亮草船借箭,曹操為何浪費了十萬支,都沒想到用一支火箭?

那麼問題來了,當時的曹操為何沒用火箭呢?從當時的情況分析來看,曹操沒用火箭的原因主要如下:第一、在江邊的大霧天氣中,火箭未必有用。當時諸葛亮利用了天氣優勢,抓準機會在凌晨三點多發起了攻擊。這時候,江上正是大霧瀰漫,溼氣沉沉,用火箭也未必能出好效果!畢竟用火箭得具備幾個要素:天氣乾燥、滿足燃燒條件、有足夠的可燃物,方能達到預期的效果。而當時在江面上,對方的情況不能確定,空氣也很溼潤,這實在不是用火箭的好機會。

諸葛亮草船借箭,曹操為何浪費了十萬支,都沒想到用一支火箭?

第二、用火箭的代價本就比較大,一不小心就得傷及自身,所以曹操必須在保證自身安危的情況下,才能使用火箭。首先,那時候火箭的製作成本比尋常箭器更為昂貴。其次,當時的曹操為了讓自己的軍隊適應水上的生活,就把自己的大船全都連在了一起。在這樣的情況下,萬一一個不小心,火箭沒點著對方,可能先把自己燒了,那可就真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了!所以,從自身安危角度出發,曹操自然得用最小的代價來獲得最大的利益。因為曹操當時最主要的目的是驅逐敵人,畢竟那時候的自然條件也實在是不利用作戰。

諸葛亮草船借箭,曹操為何浪費了十萬支,都沒想到用一支火箭?

第三、可能時間上非常匆忙。當時戰鬥時間是凌晨三點,正是睡眠的最佳時間,這時候敵軍突然來襲,並且還敲鑼打鼓,在這樣的情況下,曹軍自然是有些兵荒馬亂,而準備火箭也是需要一定的時間。況且,最現實的一個問題是,草船借箭本來就是作者羅貫中筆下虛構出來的故事。在這個故事裡,作者一邊貶低了周瑜的“小氣”和曹操的“愚笨”,另一邊也體現出了諸葛亮的機智和容人之量。那麼,在這樣明顯有偏向性的虛構故事裡,作者哪還會給曹操思考的時間呢?

諸葛亮草船借箭,曹操為何浪費了十萬支,都沒想到用一支火箭?

其實,歷史上真實的“草船借箭”的主人公根本就不是諸葛亮和周瑜,而是孫權。但是,這孫權並不是由於兵器不夠,才故意去套路曹操的箭的,而是他在偷襲曹操的時候,被曹操發現,然後曹軍萬箭齊發,射的孫權火速逃去,等到逃回來以後,才發現原來自己不但沒事兒,還弄回來了不少曹軍的箭。於是,作者在原有歷史的基礎上,經過改編和渲染,就呈現出了另外一個不太一樣的故事。不得不說,都怪這《三國演義》寫得實在是太真了,導致不少人都認為這就是真實的三國的歷史,而忽略了它只是羅貫中筆下一個故事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