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來稿 怎樣對待疫情中的華僑華人和留學生?

海外來稿 怎樣對待疫情中的華僑華人和留學生?

這幾天,隨著一些國家疫情的相繼爆發,在海外華僑華人留學生以及他們家人中,蔓延著一股恐慌的情緒。其中有些人想到了祖國,急盼回家。然而,歸國之路並不容易,充滿了艱辛。

同時,他們中的一些行為不時的被聚焦,被質疑,甚至口誅筆伐:祖國建設你不在,千里投毒你最快。特別是在網上看到一篇名為《楊某提醒外交部》的“文章”,這位楊先生就近期華僑華人和留學生回國一事“提醒”外交部,同時提出“四大殺手鐧”,他用偏見和歧視的“提醒”指點質詢外交部。然而,這種罔顧法律和不人道的言論卻受到一些人的喝捧。此時,我心中的擔憂和不平油然而生。

海外華僑華人是中華民族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稍有歷史知識的人都知道,從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到新中國成立到改革開放,再到汶川地震和非典時期,華僑華人身在海外心繫祖國,積極的捐款捐物,做出了巨大貢獻。出了國更愛國。特別是這次突如其來的新冠病毒肺炎。更是牽動了每個海外同胞的心,當疫情一開始出現口罩告急時,海外華僑華人包括留學生就立刻行動起來“馳援武漢”,第一時間買遍所在國的口罩等防護用品,還有華僑企業家為保障不間斷的提供口罩,直接收購了當地口罩廠。當包機運力仍感緊張時,同胞們自費買好回國機票,可飛機上卻空無一人,裝滿的都是捐贈的口罩等物資。 然而,在這個祖國的非常時期,一些國家的華僑華人和留學生不僅要忍受某些歧視,甚至還會受到威脅。

當這場災難降臨到武漢時,中國政府沒有忘記滯留海外同胞的安危,並在很短時間裡派出了多架次飛機去多國接回。無可厚非, 恐懼和求生是人的本能反應,但個別同胞在回國途中的言行舉止讓國人汗顏,理應受到社會的批評和譴責,並承擔相應的經濟和法律責任。

但在這裡應該提醒的是:作為父老鄉親的國人,面對這些千里迢迢辛苦歸來的同胞和學子,是給他們幾分同情和寬容?還是藉此以偏概全否定整個華僑華人及留學生這個群體? 然而,從楊先生提醒外交部的一文中看到,他要求外交部用他提出的“四大殺手鐧”之一對外國人和華僑三個月內拒籤,如果要入境需經國務院審批,並外加押金100萬人民幣等等。殊不知,任何國家的華僑迴歸自己的祖國是不需要簽證和不可拒絕的。華僑的中國公民身份沒有改變,華僑享受中國憲法保證的權益不可剝奪。能拒同胞於國門之外嗎?如此無知和荒唐卻充滿無情的提醒讓人感到憤慨和心寒。

海外現有幾千萬華僑華人和留學生。他們中的大多數雖身在異國他鄉,同樣在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奮鬥。他們遍佈世界各地,更是以僑為“橋”在一帶一路上為中國走向世界貢獻力量。許多優秀的留學生在世界各國學習深造,他們不僅承載著家人的希望,學成歸來更是要擔負起中華民族的未來。面對這次全球性的災難,中國人民以博大的胸懷,以人力物力財力幫助著他國,以命運共同體的行動感動著世界。中華兒女理應團結互助共度時艱。我們不願意看到揚先生這類人在海內外同胞中挑起事端,更不接受揚先生這類人對海外華僑華人留學生這個群體進行詆譭!

雖然,我們不認識楊先生。可中國有句老話,文如其人。從他對華僑華人和留學生毫無情感的冷漠語言中,已經知道了他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在此,我們必須提醒楊先生:你可以批評某些華僑華人和留學生的不當行為,但絕不允許詆譭這個群體。如果你想關注這個群體,首先應該瞭解他們,學習有關僑務政策和涉外法規,知道什麼是華僑?不然你將醜態百出。你更應該去國外感受一下他們的生活。看看華僑華人留學生他們是怎樣愛國和如何工作學習的?(2020.03.20)

(本文由作者授權發佈,僅代表作者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