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一小撮嘴歪眼斜的“留學生”:你們的前輩曾經是一個時代的風骨


“雲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致一小撮嘴歪眼斜的“留學生”:你們的前輩曾經是一個時代的風骨

昨日確診人數統計

昨日,“新冠肺炎”確診人數降至萬人以下,抗疫形勢一片明朗。

照此趨勢,戰勝疫情只是時間問題,14億國人依然在抗疫戰線上團結一心,嚴防死守,以期克得全功。


然而,在這個節骨眼上,卻冒出了幾朵不和諧的彩色小蘑菇。

先是有無理取鬧者,如潑婦一般撒潑耍橫,唾沫橫飛如殷殷狂吠。

致一小撮嘴歪眼斜的“留學生”:你們的前輩曾經是一個時代的風骨

這是什麼鬼?

不然就是飽蘸混賬墨水,理直氣壯地大放厥詞,有章有節地痛放彌天大屁。

致一小撮嘴歪眼斜的“留學生”:你們的前輩曾經是一個時代的風骨

這又是什麼鬼?

觀其舉止措辭,不少人眨眼間想到的無非是無家教,無文化,素質低下,自私自利的市井之徒。


而事實卻截然相反,這二位其實都是本來在國外接受高等文化教育,因疫情回國避難的留學生。


俗話說的是,秀才遇到兵,有理才說不清。


現實情況卻是,這二位犯著“洋酸”的秀才高喊的“理”,刷新了14億“兵丁”的三觀。

致一小撮嘴歪眼斜的“留學生”:你們的前輩曾經是一個時代的風骨

震驚了

其實不少留學生選擇歸國尋求庇護和治療,原本也無可厚非。


不少西方國家對疫情的嚴重性認識嚴重不足,反應麻木遲鈍,任憑民眾哀嚎連連,我自巋然不動。


對自己的公民尚且如此,遑論前來求學的外籍學生了。

致一小撮嘴歪眼斜的“留學生”:你們的前輩曾經是一個時代的風骨

大家學我,不要帶口罩

反觀國內,疫情開始至今,中國始終保持著一個負責任大國的風範,即便最艱難的時期也沒有完全封閉進出國門的通道。


一鬆一緊之間,高下立判。


面對國內開放嚴謹的應對措施,這一小撮留學生卻將這種開放包容的態度當成放飛自我的溫床。


把出國學來的所謂獨立自由的賤嘴獠牙,嫁接到自己數典忘祖,又瘦又柴的臭皮囊上。


跳著腳炫耀自己高人一等的優越感,晃動著腦瓜仁子上橫七豎八的歪瓜裂棗。


我們不禁想問,這種無恥是誰教你們的?


回溯百年前的留學大潮,雖然國家貧弱,照耀在那幫留學生身上的卻是風清日明的救國理想,豈會有你們這種汙穢的藏身之所?

致一小撮嘴歪眼斜的“留學生”:你們的前輩曾經是一個時代的風骨

民國的大師們

請記住這些民國時期叱吒風雲的大師,他們中的絕大多數年輕的時候和你們一樣,都是中國的留學生。


和你們的驕橫跋扈不一樣的是,他們留的是知識報國的拳拳赤子之心,學的是師夷長技以自強的經世救國之道。

致一小撮嘴歪眼斜的“留學生”:你們的前輩曾經是一個時代的風骨

民國三大校長

民國三大校長——北京大學校長蔣夢麟,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南開大學校長張伯苓。

致一小撮嘴歪眼斜的“留學生”:你們的前輩曾經是一個時代的風骨

蔣夢麟

北大校長蔣夢麟,留學於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結合自己的出身以及國家之根本,先習農學。


後來思索所學專業,意識到樹木與樹人情理相通,而樹人相較於樹木,在國家積貧積弱,列強貪婪環伺的背景下,於當時的中國更有裨益。


遂毅然棄農從教,轉赴哥倫比亞大學攻讀哲學與教育學。


歸國之後,入主北大,將一生精力投之於中國現代高等教育事業。

致一小撮嘴歪眼斜的“留學生”:你們的前輩曾經是一個時代的風骨

張伯苓

南開校長張伯苓,年輕時服務於海軍,適逢甲午戰敗,威海衛“國幟三易”,痛心疾首之下感嘆:“自強之道,端在教育。”


其出國之前已頗有建樹,卻放下既有的名望和地位,懷抱在中國創辦一所私立大學,與歐美的著名大學一較高下的教育理想,赴美考察私立大學,繼而進入哥倫比亞大學研修教育行政學。


在一眾年輕學子裡面,張伯苓是個另類,因為這一年,他已經41歲了。


歸國之後,他創立私立南開大學,開學典禮上當眾發出了“你是中國人嗎?你愛中國嗎?你願意中國好嗎?”的愛國三問。


其言諄諄、其意切切,振聾發聵。

致一小撮嘴歪眼斜的“留學生”:你們的前輩曾經是一個時代的風骨

梅貽琦

清華校長梅貽琦,第一批庚款留美學生,深感自身留學之機會來自於列強猙獰面目之下偶然施捨的一點慈悲。


遂忍辱負重,發奮自強,赴伍斯特理工學院學習電機工程,希望以所學物理專業振興國家工業。


回國後於清華物理系教書12年,繼而接管清華校務。


在他的領導下,清華從一所有名氣但無學術地位的學校一躍而與北大齊名。


他所倡行的“所謂大學者,非有大樓之謂也,而有大師之謂也”的教育理念,奠定了中國近代高等教育的品格。


民族工業的發展史上少了一位留美的高材生,中國的教育史上卻多了這位舉足輕重的大師。

致一小撮嘴歪眼斜的“留學生”:你們的前輩曾經是一個時代的風骨

四大導師

清華國學院四大導師——陳寅恪、王國維、趙元任、梁啟超

致一小撮嘴歪眼斜的“留學生”:你們的前輩曾經是一個時代的風骨

王國維

國學大師王國維,留學於日本東京物理學校。


痛心晚清統治者昏聵無力,再兼維新改革浪潮風起雲湧,於是潛心學術。


雖然學無專師,但他自闢戶牖,學問廣博精深,結合西方美學哲學思想,集中國古典美學和文學理論之大成。


其對殷墟甲骨文的研究空前絕後,以科學考古的方法證實了殷商王朝的歷史,才有了我們對於中華上下五千年的認知。


也便有了陳寅恪在他紀念碑上的題文:“惟此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歷千萬祀,與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致一小撮嘴歪眼斜的“留學生”:你們的前輩曾經是一個時代的風骨

陳寅恪

史學大師陳寅恪,先後留學日、德、法、瑞、美長達十五年。


他學貫古今,融匯中西,精通八種古今語言。


史學研究範圍更是涵蓋魏晉南北朝史、隋唐史、宗教史、蒙古史、西域民族史,被譽為“大師中的大師”。


留學十五年,陳寅恪始終專注真材實學,醉心學術,看淡名利,沒有刻意去拿過一個學士學位。


在接到清華國學院的邀請後,毅然回國任教,將留外所學回饋祖國學子。


即便後來到了雙目失明的困境,依然棲身講臺,以“自由之精神,獨立之思想”,發遑古意,融會新知,為中國的史學研究留下了光彩熠熠的遺珠。

致一小撮嘴歪眼斜的“留學生”:你們的前輩曾經是一個時代的風骨

趙元任

文理兼修的趙元任,留學於美國康奈爾大學研習數學。


雖然專業為理科,但他博學多能,於哲學、語言學也有深厚造詣,尤以方言研究最為世人稱道。


回國任教之後,他以科學方法親身考察研究中國60多種方言,系統梳理了中國各地域的方言體系,成為中國方言調查的鼻祖。


他以一己之力開闢了中國語言學這一學科,也被譽為中國語言學之父。


即便後來移籍美國,依然從事中國語文和語言學教學52年,為中國語言學的研究事業培養了一支龐大的隊伍。

致一小撮嘴歪眼斜的“留學生”:你們的前輩曾經是一個時代的風骨

梁啟超

一代知識分子的精神風向標梁啟超,自身雖沒有留學經歷,卻是中國最成功的留學生家長。


他的九位子女中,共有七位先後出國深造。


在《梁啟超家書》中,記載了梁啟超為兒女們選擇留學專業的初衷,不是就業前景,無關個人喜好,而是整個國家和民族的緊要需求。

致一小撮嘴歪眼斜的“留學生”:你們的前輩曾經是一個時代的風骨

梁思永

次子梁思永,留學於美國哈佛大學,攻讀考古學和人類學,後轉入研究院主攻東亞考古。


回國後,利用學得的西方考古科學,參加河南安陽遺址和龍山城子崖遺址的發掘工作,對龍山文化和仰韶文化完成先後排序,有力回擊了西方學者關於中華文化發源於兩河流域的謬論。

致一小撮嘴歪眼斜的“留學生”:你們的前輩曾經是一個時代的風骨

梁思禮

五子梁思禮,先後留學美國普渡大學和辛辛那提大學,學習無線電,後又學自動控制。


兩年時間修完三年的課程,隨後又先後獲得碩士博士學位。


49年建國之後,成為第一批迴國建設新中國的留學生。


繼而投身於火箭自動制導系統的研發工作,為中國遠程運載火箭的研製立下汗馬功勞。

致一小撮嘴歪眼斜的“留學生”:你們的前輩曾經是一個時代的風骨

梁思成與林徽因

梁啟超的眾多子女中,最為人熟知的是其長子梁思成以及兒媳林徽因。


梁思成與林徽因同時留學於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建築系學習。


而因建築系不收女生,林徽因轉而選擇美術系,並選修完建築系的全部課程。


學業完成之後又同去哈佛大學學習建築史,在此期間遍歷歐洲參觀古建遺址。


回國後赴東北大學,創立了中國現代教育史上第一個建築學系。


夫妻二人又用數年時間,踏遍中國十五省二百多個縣,測繪拍攝兩千多箇中國曆朝古建築遺蹟。


抗戰時期,二人寄身西南邊陲,殘風陋室之下拖著病軀編纂出《圖像中國建築史》,梁思成因此被稱為研究中國建築歷史的宗師。


而我們滿心憧憬於林徽因筆下的“你是那人間的四月天時”,不能忘記她也曾寫過這樣的話:


“我們這種人太無用了,也許會死,會消滅,可是總有別的法子。我們中國國家進步了,弄得好一點,爭出一種新的局面,不再是低著頭的被壓迫者!”

致一小撮嘴歪眼斜的“留學生”:你們的前輩曾經是一個時代的風骨

金嶽霖

哲學大家金嶽霖,是我們津津樂道的柏拉圖式三角關係中的第三者。


留學於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獲政治學博士學位,後赴英國倫敦大學經濟學院聽課。


他以西方哲學的方法,融會中國哲學之精神,建立起本體論和知識論的哲學體系。


歸國之後,創辦清華大學哲學系,即便創立之初僅有一名學生,仍堅持一師一生,開堂授課。


西南聯大時期,躲避日機轟炸途中,幾已完稿的大作《知識論》不慎遺失。


而他憑藉驚人的記憶力,窮十年之功,重撰70萬言,為中國哲學學科留下了這部不朽的煌煌鉅著。

致一小撮嘴歪眼斜的“留學生”:你們的前輩曾經是一個時代的風骨

聞一多

民主鬥士聞一多,留學美國,先後在芝加哥美術學院、柯泉科羅拉多大學和紐約藝術學院學習美術,同時研究文學。


他的早期詩集《紅燭》和《死水》在頹廢中,充滿了深沉的愛國主義激情,反帝愛國的主題也貫穿了他的人生軌跡。


回國後,致力於中國古代文學研究,由唐詩上溯漢魏(六朝詩)、楚辭、詩經,進而老莊周易,再到古代神話,涉獵之廣,研究之深,令人折服。


偏居昆明時期,即使在食不果腹,靠刻印維持生計的艱難境地中,依然高唱“七子之歌”,為自由民主奔走吶喊。


最終,尚未盼得七子迴歸,尚未見到北平家中那一叢秀竹,被國民黨反動派暗殺於昆明街頭。

致一小撮嘴歪眼斜的“留學生”:你們的前輩曾經是一個時代的風骨

魯迅

魯迅先生,早年留學日本仙台醫學專門學校(現日本東北大學)學醫。


在課間觀看過日俄戰爭教育片後,深感國家羸弱,被列強玩弄於股掌之中,而絕大多數民眾尚不自知。


意識到醫者僅可救得病人的疾苦,卻無法醫得國人之覺醒,於是棄醫從文。

歸國後,開始以文學為戰場,以筆尖為武器,向封建舊文化宣戰,不畏強權,與壓迫民眾的舊思想舊文化鬥爭。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他的精神深刻影響了一代代的讀者,堪稱現代中國的民族魂。


毛澤東評價他說:“魯迅的骨頭是最硬的,他沒有絲毫的奴顏和媚骨。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寶貴的性格。魯迅是在文化戰線上的民族英雄。”

致一小撮嘴歪眼斜的“留學生”:你們的前輩曾經是一個時代的風骨

趙忠堯

中國原子能之父趙忠堯,留學於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後入德國哈羅大學物理研究所。


之後進入英國卡文迪許實驗室,與原子核大師盧瑟福共事。


盧瑟福敬佩這位留學生的勤奮與努力,衝破重重阻礙,秘密送給他50毫克的成品鐳。


回國之後,趙忠堯在中國首次開設核物理課程,主持建立中國第一個核物理實驗室。


抗戰爆發之後,北平淪陷,他將那來之不易的50毫克鐳裝入鉛桶,藏在一個鹹菜罈子裡倉促南下。


為躲避日本人,他曉宿夜行,只走鮮見人煙的荒野小路。


幾乎扔掉了所有的行李,卻從未讓鹹菜罈子離身半步。


一個多月時間,輾轉大半個中國。


抵達昆明時,風度翩翩的大學教授,已然變成了蓬頭垢面,衣衫襤褸的乞丐。


而正是這50毫克鐳,這位懷抱家國的“乞丐”,奠定了中國的核物理事業。


兩彈一星的功臣錄裡沒有他的名字,然而這張名單裡一半的人都是他的學生。


比如錢三強、鄧稼先、朱光亞、王淦昌、趙九章、彭桓武、王大珩、陳芳允、程開甲……

致一小撮嘴歪眼斜的“留學生”:你們的前輩曾經是一個時代的風骨

兩彈一星勳章獲得者與趙忠堯合影

還有他們。

致一小撮嘴歪眼斜的“留學生”:你們的前輩曾經是一個時代的風骨

胡適

胡適,留學於美國康奈爾大學及哥倫比亞大學,中國新文化運動及白話文的倡導者。

致一小撮嘴歪眼斜的“留學生”:你們的前輩曾經是一個時代的風骨

吳宓

吳宓,留學美國弗吉尼亞大學及哈佛大學,清華大學國學院創辦者之一,中國比較文學之父。

致一小撮嘴歪眼斜的“留學生”:你們的前輩曾經是一個時代的風骨

錢鍾書與楊絳

著名作家錢鍾書,留學英國牛津大學埃克塞特學院英文系,被譽為“博學鴻儒”、“文化崑崙”。

致一小撮嘴歪眼斜的“留學生”:你們的前輩曾經是一個時代的風骨

姚從吾

姚從吾,留學於德國柏林大學,中國現代遼宋金元史學奠基人之一。

致一小撮嘴歪眼斜的“留學生”:你們的前輩曾經是一個時代的風骨

朱光潛

朱光潛,留學於英國愛丁堡大學,中國現代美學奠基人。

致一小撮嘴歪眼斜的“留學生”:你們的前輩曾經是一個時代的風骨

葉企孫

葉企孫,留學於美國芝加哥大學與哈佛大學,中國近代物理學奠基人,中國物理學的一代宗師。

致一小撮嘴歪眼斜的“留學生”:你們的前輩曾經是一個時代的風骨

陳岱孫

陳岱孫,留學於美國威斯康辛大學,中國經濟學界宗師。

致一小撮嘴歪眼斜的“留學生”:你們的前輩曾經是一個時代的風骨

潘光旦

潘光旦,留學於美國達特茅斯學院,中國教育學界泰斗。

致一小撮嘴歪眼斜的“留學生”:你們的前輩曾經是一個時代的風骨

費孝通

費孝通,留學於英國倫敦大學經濟政治學院,中國社會學和人類學的奠基人之一。

致一小撮嘴歪眼斜的“留學生”:你們的前輩曾經是一個時代的風骨

李四光

李四光,留學於英國伯明翰大學,中國地質力學的創立者,中國現代地球科學和地質工作的奠基人之一。

致一小撮嘴歪眼斜的“留學生”:你們的前輩曾經是一個時代的風骨

竺可楨

竺可楨,留學於美國伊利諾伊大學農學院以及哈佛大學,中國近代地理學和氣象學的奠基人。

致一小撮嘴歪眼斜的“留學生”:你們的前輩曾經是一個時代的風骨

張奚若

張奚若,留學於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近代中國教育事業的奠基人之一。

致一小撮嘴歪眼斜的“留學生”:你們的前輩曾經是一個時代的風骨

吳大猷與楊振寧

吳大猷,留學於美國密歇根大學,中國物理學之父,學生楊振寧,李政道與1957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致一小撮嘴歪眼斜的“留學生”:你們的前輩曾經是一個時代的風骨

曾昭掄

曾昭掄,留學於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中國近代教育的改革者和化學研究的開拓者。


……


他們中的每一個人,幾乎都是自己所學領域在中國的開創者和奠基人。


他們求學的目的,不為前途,不為名利。


而是為自己的國家和民族,學到最前沿的科學和技術。


回國之後,他們不求高薪厚祿,也從未恃寵而驕,而是用自己的一生,撐起了國家和民族的命運。


他們以知識分子瘦弱的身軀,匯聚成一個堅毅不屈的群體,為苦難黑暗的中國點亮了可以燎原的星星之火。


他們是那個時代烈烈飛揚的旗幟風骨,而你們的惡是紮在自己骨頭縫裡自輕自賤的暗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