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如何看待作家方方和六六?

滄州俠客行


在大的災難面前特別是疫情前途不明的情況下,讓國人保持鎮靜,穩定社會情緒,給封城隔離受難的同胞鼓鼓勁,多一些精神上的支持,不給整個防疫戰鬥添亂,這是每一個公民應盡的責任,就是有意見有看法,可以向上級反映提出或者事後總結經驗來提,在前方吃緊後方也吃緊的大災難面前,陰陽怪氣的煽動人民的不滿情緒,散佈恐慌氣氛是在給整個防疫添亂。

在這麼大的城市進行封城管理,難免有一些疏漏的地方,也會有個別工作人員態度不好,再加上民眾對疫情的不理解出現個別牴觸事件也在所難免,我們的良心需要我們做好民眾的工作共度難關,在各種矛盾交織的情況下你再火上澆油,如果引起大的民變大的群體事件就不太合適了!如果引起政府和民眾的對立激起民變上街會造成怎樣的惡果,整個防疫工作功虧一簣也是可能的,不知寫日記的想過沒有?美國人及反華勢力也趁機攻擊我們也在煽動民意以造成混亂,不知方方是不是故意的,但願不是!


羅泉


我想應該是問兩人在本次疫情中的表現吧。


先說六六吧。


據說六六奔赴武漢是為了創作抗疫故事。但她到了武漢之後,居然寫出這樣的話:“幸虧我來了,再不來素材都沒了。”這麼多醫務工作者的不懈努力,這麼多武漢人民做出的巨大犧牲,對於她來說竟然只是“素材”,還“幸虧”來了。我不想罵她,因為罵她是對漢語的侮辱。


再說方方。


方方的情況比較複雜一些。因為封城之後創作的《武漢日記》,方方既獲得了極大的讚譽,也收到了巨大的批評。讚揚者謂她是魯迅,批評者卻認為她只是祥林嫂,可謂兩極分化。

那麼到底應該怎麼看待方方的《武漢日記》呢?我覺得,讚揚者把這日記的意義無限誇大了。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隔離政策,方方其實和你我一樣,這段時間也一直待在家裡,活動區域最大也就是在小區(文聯大院)內。她的日記的大部分素材,來自她的朋友和公開報道,也不是親眼所見的。我相信方方不會造假,但是給她提供信息的朋友是否可靠,我無法判斷。

但批評者中有很多人,也是為了批評而批評,並不講道理。到目前為止,武漢累計病亡2480例,很多人的親人或者朋友沒有能挺過去。再加上那種緊張氛圍,那段時間對於身處武漢的每一人來說,恐怕身心上的感覺都是負能量居多。所以,方方日記裡所謂的“正能量”少,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其實,方方的《武漢日記》只代表本次疫情的一個小側面,是她本人對本次疫情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只是一個樣本,而非全部事實。可惜的是,很多人把方方的日記當成了疫情的全部,並無限加以拔高,要把方方抬到一個很高的位置。殊不知,他們也把方方給抬成了箭靶子。


牛皮社


我覺得方方和方粉們沒什麼用心,俗話說就是有點不懂事,方方讓我想起一件事,在武漢疫情最嚴重的時候,在工作人員給隔離的人員送的蔬菜中,有人發現送的蘿蔔不新鮮了,於是大聲抱怨,還要想方設法讓這個不新鮮的蘿蔔讓所有人都知道,而有的人理解現狀,理解工作人員的不易,或者湊合吃了,或者不吃也不抱怨,方方就像那個老是抱怨蘿蔔不新鮮的人,她怎麼不想想,在這個大家都艱難的時期,這個蘿蔔送到她手上是多麼不宜,況且,還有那麼多新鮮的蔬菜,她怎麼看不見,她怎麼不說聲謝謝?很多人評價她心理陰暗,我看沒冤枉她。


寨主640


只知道方方大概說過:一個社會的進步不在於它有多少豪華汽車,不在於科技多麼發達云云,而在於對弱勢群體的的平等關注。我覺得這次國家抗擊疫情真正彰顯了不分窮富、不分階層、不分權位高低的平等,讓弱勢群體得到了一摸一樣的救助等等。但是國家沒有40年的經濟、科技、教育、體制、法制等的大幅度發展,你覺得這種平等能實現嗎?缺物資就立刻就補上了,缺錢立刻就撥了捐了,缺醫護立刻就空運去了,要會診就立刻連線了,要健康碼立刻就生成了,要網購一點就到了......我堅信國富民強了才可談真正的平等,我們絕不要六、七十年代酸窮酸窮的平等。


一葉舟之港灣


女人從善,世間多姿。身為兩名文筆流暢,很有影響力的女作家,在武漢暴發怪病,萬眾一心舍小家,為大家,舍自己,為患者的感人淚落之時,不合時宜,不厭其煩地靠拾散落在街頭巷尾的零枝碎葉當素材,連篇累續以日記之名,行陰鬱之實,讓如許身染病毒患者長吁短嘆,信心減低,讓如許奮勇抗毒,忘我做工者情何以堪?作家大凡都有過人情懷,過人智商,過人視角,過人筆力的,可是這次所有的過人之處恰恰選錯了方向,選錯了地方,選錯了時間,選錯了環境,為你倆悲乎哀哉!你倆做了敵人求之不得而中國人十分不爽的事情,好自為之吧。順頌安康!




理鳴1


我只看到方方的文章,看過兩篇後就不想看了,感覺太陰暗。一個作者有表達內心想法的自由,但是當全國疫情出現勝利暑光的時侯,方方作為一個有影響力的作者還在那裝看不見,沉迷在自己陰暗的世界觀裡,就有很大問題。現階段不指忘方方能說出什麼勵志的話,但至少請閉嘴,否則激起民憤,只能說是她活該。也請她反思自己的作為,如果可能的話,希望她買張機票去歐美隔離一段時間,在當地體驗一下當地的抗疫生活,寫一些歐美抗疫日記,我真的很期待看。


xxj君君


這位老太太自認為站在道德制高點,眼中只看到別人的不足,指指點點,卻沒用,自己所謂的實力為武漢真正乾點實事,還說自己打了美好的一仗,這得有多惡毒,多缺心眼,這麼慘烈,死那麼多人,你什麼力都沒出,就在那邊搬弄是非,美好,什麼叫美好?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說的就是這種人,太噁心,打仗,你是做了志願者,還是調配的物資,你是出門去社區工作,還是在醫院裡救死扶傷,你打仗了,你為國家付出了什麼?但凡有良知的人,不會說美好二字,你去問問一線工作者,你去問問逆行的白衣天使,他們會說這些是美好嗎?生命慘烈的逝去,妻離子散,家破人亡,你怎麼敢大言不慚地說美好?你的人性呢?生而為人,請一定要善良


米粒之沙


女人坐在家裡的感性和在大庭廣眾之下的撒潑打滾實際上是一碼事,就是太自以為是。



照進心靈的一束光


其實每個人都有說話的權利,我可以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當然普通人和名人說話的影響是不一樣的。作為名人應該有更多的社會擔當和責任。如果你發表一些正能量的文章,就會對他人和社會產生正面的效果。如果你每天發牢騷,每天都揭露社會的陰暗面,就會讓人們對社會產生恐懼和厭惡,如果國家和社會有什麼問題,你應該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議,而不是抱怨。如果你是中國人,就應該做一些對中國影響好的事。中國幾千年的屈辱,發展到現在真的不容易,所以大家都得珍惜和維護。發表自己的觀點沒有問題,但不要群毆,形成族群對立,撕裂社會。


悔不改


看待方方就要說說《方方日記》。所謂的日記本身就是私密性很強,屬於個人隱私範疇的東西。很顯然方方並沒有把它作為私密珍藏,而是寫日記的初衷就是為了發表,發表的東西當然可以稱之為作品,以第一人稱的寫作手法,以日記這樣的體裁,更能打動人,更能讓人身臨其境。既然是一個文學作品,也就有了誇張,比喻,虛構的成分。既然是作品,在作家手裡憑藉自己的才華和文筆,當然可以描述的讓人淚眼汪汪,一般的人是根本做不到的。方方也曾經說過這樣的話:“看待一個社會的進步不是看建了多少高樓大廈,不是科技水平有多麼先進,而是要看弱勢群體。”直接一看覺得很有道理,不過仔細琢磨也就漏洞百出了。科技水平積累了豐厚的物質財富,是創造高樓大廈的基礎,正因為有了財富的積累,中國才完成了舉世矚目的脫貧成就,才能讓多的弱勢群體享受到社會的福利,低保兜底就是財富積累的結果,也是科技進步的結果。高樓大廈更是節約土地的做法,也是抗擊地震這樣的自然災害舉措。再看看疫情初期的武漢,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病例激增,醫療設施已經超負荷運轉了,醫護人員奇缺,有來不及收治的病患肯定是有的,但是要怎麼來看待?那就是迅速從部隊集結了幾千名醫護人員馳援武漢,這時候的人感到無助,恐懼,驚慌那是突發災情的必然反映,而刻意的把它描述了冷漠,一片灰暗,那就是不當的了。這樣就抹殺了救援人員為之付出的心血,乃至於生命。偏聽偏信照樣能夠寫出這樣驚天動地的淚流成河的生動場面,這就是方方一個知名作家的本事。在這裡也想為社區的工作者說句公道話,也是一個記者的採訪,疫情暴發之際,社區一個工作人員也承擔200多人的管護任務,接近300個電話,每天還要搬運救災物資,醫院為社區一天只有一個核酸檢測的名額,一個住院醫治的名額,要承受多大的壓力,多少的罵,偷偷流多少的淚,方方看到了嗎?其實這樣的人恰恰就在她的身邊啊!

至於六六也是一名作家,“幸虧來了,有這麼多的素材。”這也是一個作家感到自己來晚了的惋惜,同樣也擔負起記錄這樣一場疫情的責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