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手無寸鐵到一個月平定寧王謀反,說說你不知道的軍事家王守仁

1905年,日本海軍大將東鄉平八郎回到本土。作為日本少有的軍事天才,日本天皇任命他為海軍司令部長,為他舉辦慶功宴會。面對與會眾人的誇讚之詞,東鄉平八郎將自己的腰牌示與眾人,腰牌上只有七個大字:一生伏首拜陽明。

王守仁(王陽明)和老子、孔子、孟子一起被列為四大聖賢。除了思想家、哲學家、書法家和教育家之外,他還有一個有別於其他聖賢的身份:軍事家。

王守仁生平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字伯安,別號陽明,浙江餘姚人。

王守仁是明代心學集大成者。萬曆十二年(1584年),在王守仁逝世後五十四年,王守仁從祀孔廟,他與薛瑄、胡居仁、陳獻章一起成為明朝從祀孔廟的四位學者。陽明心學還傳入日本、朝鮮等國,在東北亞受到尊崇。

王守仁從小便很有想法,喜歡問一些稀奇古怪的問題,寫一些莫名其妙的東西。十二歲時寫下這樣一首詩:

山近月遠覺月小,便道此山大於月。

若人有眼大如天,當見山高月更闊。

這首詩叫《蔽月山房》,已初步具備辯證思想的雛型。

從手無寸鐵到一個月平定寧王謀反,說說你不知道的軍事家王守仁

王陽明先生雕塑

軍事家是如何練成的

十五歲時,滿懷報國熱情的王守仁去塞外遊覽一圈後,寫好給皇上的上書,要求給他分配幾萬人馬,他要為國靖難,討平韃靼。

被狀元郎父親王華的武力鎮壓,他放棄了這個理想。

沉寂幾日後,他找父親道歉說出兵打仗這樣的事情他已經不想幹了,他找到了新的志向——做聖賢!

據說王華很崩潰地打了他一頓,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給他娶妻成家,希望兒子能稍微靠點譜。

王守仁沒有放棄,他始終走在做聖賢的路上,四處求賢問道,流傳下“守仁格竹”這樣的典故。

醉心於做聖賢的王守仁,先後兩次參加會試都以落榜結束,鎩羽而歸。思考一陣之後他對父親說:

“書房苦讀並無用處,學習兵法,熟悉韜略才是真正的報國之道”。

在二十六歲這一年,王守仁開始學習兵法和謀略,並練習武藝和騎射。

從手無寸鐵到一個月平定寧王謀反,說說你不知道的軍事家王守仁

王陽明先生雕像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中,軍事的奧秘、非凡的武藝和四書五經聖人之言一起武裝著他的頭腦,文武兼備的王守仁悄悄地超越了很多人。

事實證明,一個人學什麼都不會白學。

成為佼佼者的王守仁,因受當時“六部九卿”上書事件影響,被髮配到貴州龍場驛當驛丞,相當於貴州龍場招待所所長,被清除出高級公務員隊伍。

在這個窮山惡水的龍場招待所,發生了著名的“龍場悟道”,他推翻了朱熹“存天理,去人慾”的理學,認為“天理就是人慾”,主張“知行合一”。

心學由此誕生。

他將用“知行合一”的思想指揮他面臨每一場戰役,以平定“宸濠之亂”為代表,將他的哲學思想發揮到極致

從手無寸鐵到一個月平定寧王謀反,說說你不知道的軍事家王守仁

王陽明先生之墓

宸濠之亂,王守仁如何空手套白狼

在平定寧王朱宸濠的叛亂中,王守仁從單槍匹馬開始,以空手套白狼的高超手段,活捉寧王於鄱陽湖上,成就歷史上經典的一場戰役。

起初情形是這樣的:寧王準備叛亂之時,王守仁和時任江西巡撫孫燧處於“三無”狀態:無兵,無將,無人管。四周都是朱宸濠的人,天羅地網,無所遁形。王守仁對前景充分預測後得出一個結論——死路一條。

在兵法上,這叫“絕地”。

王守仁在瀕臨絕地之時,沒忘了向自己的老上級要一樣東西——可以調兵的旗牌。寧王謀反後,有平叛的名頭,便可以用旗牌調兵。

前提是王守仁能夠在寧王謀反之前跑出去。

孫燧做後盾,王守仁拿著旗牌離開。寧王謀反之後,第一時間殺掉孫燧祭旗。發現王守仁跑了,便派人去追,追上後格殺勿論!

得到寧王謀反的消息時,王守仁正在一艘官船上。他馬上停船靠岸,上岸後轉了幾個圈子,另外找一艘小船,靜悄悄地沿水路繼續前行,順利躲過寧王的追殺。

這一切,紫禁城內的權臣們和荒唐皇帝朱厚照一無所知。

從手無寸鐵到一個月平定寧王謀反,說說你不知道的軍事家王守仁

祥和的紫禁城

然後情形是這樣的:

孫燧死了,王守仁只剩下一艘小船、一個旗牌和幾個隨從。他解散隨從,一個人趕往臨江知府衙門,堵住正讓大家分行李散夥的臨江知府戴德儒,說服他跟隨自己平叛。

然後,王守仁帶著戴德儒和幾個兵將去了吉安,遇到很能打仗的吉安知府伍文定。

王守仁在吉安成立了平叛指揮部,他判斷寧王會帶著八萬兵力,從老巢南昌出發,攻打南京。

王守仁沒兵,募兵也是需要時間的,最起碼十天。但寧王顯然不會配合到等他募完兵再攻南京啊!

那就用陰謀詭計讓他乖乖在南昌等十天!這就顯出王守仁“知行合一”的重要性了——有平叛的意圖,也要有對應的謀略!

他大張旗鼓在南昌城貼告示,告訴寧王他已經糾集了各地駐軍十六萬人,很快就要來打你!你做好準備!還偽造文書四處散發,打亂寧王的部署。

寧王果然上當,果斷決定:就留在南昌,哪裡也不去!

王守仁立即向各地發出緊急文書(這次是真的),集結兵力。短短十餘天,召集各路人馬和社會閒散人員七八萬人,頓時有了底氣。

從手無寸鐵到一個月平定寧王謀反,說說你不知道的軍事家王守仁

“知行合一”是平定宸濠之亂的思想綱領

接下來情形是這樣的:有了兵馬在手的王守仁開啟拖字訣,氣定神閒等著寧王出兵。寧王蹲在南昌等了十餘天,傳說中的十六萬部隊連個人影都沒見著,這才發現上當了!

他馬上決定——攻取南京!

說走就走,寧王帶著六萬主力軍一天便攻陷九江,幾天之內兵臨兵家要地——安慶,很不幸的遇到安慶都督楊銳和知府張文錦死守安慶,寧王攻城不力。

按理說,王守仁應該帶兵支援安慶,與安慶守軍前後夾擊,一舉擊潰叛軍。但他卻兵行險招,起兵攻打寧王老巢南昌:“南昌一破,寧王必定回救,首尾不相顧,無需時日,叛軍必敗!”

果然,守衛空虛的南昌一擊而敗,王守仁佔領南昌。兩天後,接到消息的寧王率領主力撤回,準備把大本營搶回來。

從手無寸鐵到一個月平定寧王謀反,說說你不知道的軍事家王守仁

南京曾經是明代的國都

再然後,就到了鄱陽湖:正德十四年,寧王朱宸濠率軍自久攻不下的安慶撤退,抵達鄱陽湖邊的黃家渡,第一次面對王守仁。

第一次交手,順序是這樣的:首先,伍文定深夜出兵偷襲,被寧王察覺。伍文定下令撤退逃跑,朱宸濠下令全軍總攻。

然後,王守仁派瑞州通判胡堯元帶領五百伏兵埋伏在道路兩邊,從叛軍後部發動突然襲擊。伍文定也不跑了,他轉身又帶人殺了回來。

第三,臨江知府戴德儒和袁州知府徐璉各帶上千士兵埋伏在敵軍兩翼,形成四方合圍聚殲之勢。

沒活路,叛軍大敗。

第二次交手,近身肉搏。到雙方相持不下之時,王守仁用一直隱而不發的戰艦擊垮朱宸濠的戰艦,朱宸濠大敗,被迫逃到鄱陽湖湖面上。

第三次交手,朱宸濠把剩餘的戰艦用鐵索連在一起,王守仁熟門熟路地發動火攻,點燃敵艦,活捉朱宸濠。

從手無寸鐵到一個月平定寧王謀反,說說你不知道的軍事家王守仁

鄱陽湖

一個月前,王守仁手無寸鐵,孤身夜奔。一個月後平定叛亂,名垂千古。

此後的王守仁遠離朝堂,一心傳道。

嘉靖六年,朝廷接到急報,兩廣地區發生了少數民族叛亂,兩廣總督束手無策。嘉靖皇帝想到了王守仁。

五十六歲的王守仁心繫兩廣百姓,拖著病體到達兩廣。聽到王守仁前來討伐的消息後,叛亂分子的首領當即達成共識——投降。

就這樣,朝廷折騰了好幾年都沒能解決的兩廣之亂,王守仁剛到兩廣地帶,馬上就解決了。

嘉靖七年,王守仁在回程途中,到達江西南安時溘然長逝,結束了光明璀璨,堅守正義和良知的一生。

死前留下最後一句話:“此心光明,亦復何言”,成為千古名言。

明朝正德年間權臣、奸黨、宦官當道。王守仁被貶謫,又被啟復,被奸佞構陷,被權臣利用。他用知行合一的智慧化解數次危局,保全自己,使陽明心學得以發揚光大。

平定宸濠之亂只是他偉大一生的小小浪花,卻時時處處閃耀著“知行合一”思想的偉大光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