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之舟犛牛,這一古老巨靈在青藏高原的繁衍與強大


高原之舟犛牛,這一古老巨靈在青藏高原的繁衍與強大

高原之舟犛牛,這一古老巨靈在青藏高原的繁衍與強大

犛牛在物質和精神的多重層面,都稱得上是遊牧高原、生活在高原的人們的一個圖騰。人們稱呼這個堅韌、強健、勇敢的物種為“高原之舟”,實在是因為人們在生活中根本不可能離開它的扶助,實在是因為犛牛負載著人們太多希望。犛牛牽引著人們度過一個個飛雪瀰漫的艱苦歲月,直至花香草綠的春天重返人間。

高原之舟犛牛,這一古老巨靈在青藏高原的繁衍與強大

高原氣質生靈

初上雪域高原,在藍天白雲下聳立於布達拉宮西側羅布林卡廣場的那尊金光燦燦的犛牛銅像映入眼簾時,我震驚了。腦海中隨即閃出一個疑問:藏族人民緣何要在首府“聖城”如此顯要的位置豎起這樣一尊犛牛銅像呢?踏足藏北,我有了答案。

高原之舟犛牛,這一古老巨靈在青藏高原的繁衍與強大

我們驅車沿著青藏線一路向北、向北,駛向無盡的遠方。最先撲入視野的是星羅棋佈的牧人白色帳篷間成群的犛牛群,它們悠然自得地啃食著低矮的青草,猶如一顆顆黑色瑪瑙點綴在綠色的草原上。同行的藏族朋友告訴我,犛牛是藏北高原最具特色的動物之一,體軀肥碩、身長腿短、圓目有神、牙齒尖利。越是高寒缺氧,心肺越是發達。別看它外相粗壯笨拙,無論爬峭壁涉沼澤還是越冰雪都如履平地,因而能在萬里雪山草原巋然稱雄。尤其是生活在藏北“無人區”的野犛牛,是西藏三大動物家族中體格最龐大的一種,毛色多為黑褐色或淡黑色,毛長如裙裾擺動,又似披裹大氅,氣態威猛,具有一種王者的氣概,在青藏高原棲息著熊豹鷹鷂等種種猛獸巨禽,但是能夠代表和體現這塊高大陸氣質的生靈,惟有犛牛。

高原之舟犛牛,這一古老巨靈在青藏高原的繁衍與強大

一頭家養的公犛牛的體重可達六七百公斤,朋友指著一頭碩大的犛牛介紹,成年後的野犛牛體重可達千斤以上,生性桀驁不馴,兩隻粗大的犄角銳利無比,高原上幾乎沒有對手與之匹敵。每遇敵手,健壯的公牛便將牛犢護圍在中間,怒目圓睜,低頭朝外,氣勢令對手膽寒。藏犛牛最大的特點是不知後退,即使身負重傷,也絕不潰逃。而野犛牛的體重可達一噸左右,當一頭野犛牛憤怒地從自己的領地狂奔而來,它所面對的侵犯者足以被這種颶風般氣勢所嚇倒。

高原之舟犛牛,這一古老巨靈在青藏高原的繁衍與強大

古老巨靈繁衍

在漢文典籍中有不少描寫這種神獸的文字,其力其勁,其勢其神,豐富了漢語的表現力;《說文》中記載曰:“西南夷長毛牛也。”《山海經》中則描述曰:“潘侯之山……有獸焉,其狀如牛,而四節生毛,名曰旄牛”。犛牛這一年輕而又古老的動物是藏族先民最早馴化的牲畜之一。它伴隨著這個具有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民族生存至今已有幾千年的歷史。在藏族民眾的傳說和涉及歷史地理、神話宗教、民俗民風的冊頁裡,同樣不乏關於野犛牛的書寫。

高原之舟犛牛,這一古老巨靈在青藏高原的繁衍與強大

野犛牛本然、渾厚、精健的氣質,帶著一種創世前的沉靜、沉思和沉默,也帶著一種創世般的剛強、開拓和奮進。當代藏族詩人伊丹才讓,於此心有相通。他寫下了一首頗具史詩風格的百行長詩《彎曲的氂牛角》,回溯這個來自神界的巨靈,在人類文明的變遷中的命運遭際。在詩中,伊丹才讓的情感基點類似波德萊爾對於隕落凡間的信天翁的嘆息,但是伊丹才讓毫無波德萊爾的失敗語氣,而是在詩中大書特書氂牛永遠抗爭,直至悲壯犧牲的精神和氂牛所來自的那個神話世界、古代世界無可替代的輝煌。

高原之舟犛牛,這一古老巨靈在青藏高原的繁衍與強大

行進中,我還聽說了這樣一個故事:在政府組織開發西藏“無人區”的早期,曾有幾位好事者驅車挑釁野犛牛,卻不料反被野性大發的野犛牛怒衝過來,一頭將轎車撞翻到路邊的深溝中,釀成慘劇……慶幸從40年前起,追蹤、記錄、認識野犛牛,成為了牧人、生態學家、生物學家、人類學學者以及政府官員共同的話題。近些年來,通過社會各界對於生態環保的推動,野犛牛又不時馳入人們的視野。在西藏,無論是羌塘腹地,還是藏北高原,或者是喜馬拉雅山系,都不時發現有孤獨的野犛牛兀立山脊,或者成群的野犛牛奔騰曠野。

更可喜的是,野犛牛中的一些極為珍貴的品種,也有復原並擴大的跡象。2017年《金絲野犛牛》紀錄片播出,金絲野犛牛因其毛色呈金黃色而得名,其牛角與牛蹄呈白色,數量比大熊貓還要稀少。金絲野犛牛僅分佈在阿里地區和那曲西北部,目前數量不足200頭。這種野犛牛生性高傲,不與其他色系的野犛牛集群生活和繁殖。藏民族把金色野犛牛奉為神牛,認為象徵著好運、平安、幸福,都以能見到神牛為榮。攝影組歷經3年,終於在羌塘草原拍攝到了總數量大約為100頭的金絲野犛牛群。

高原之舟犛牛,這一古老巨靈在青藏高原的繁衍與強大

野生金絲犛牛

民族非凡之意

野犛牛視力不遠,但是嗅覺和聽力極佳,白天棲息山陰處,夜間下山食水草,藏北流行一句諺語:“餓了不吃晝草,才是野犛牛”。每年的七八月份是野犛牛的發情期,公牛之間常發生血肉飛濺的角逐。兇猛剽悍只是野犛牛性情的一面,它們也有溫順多情的另一面。我們一路走來,草原上三五成群或者出雙入對的野犛牛嬉戲逗樂的場景司空見慣。

我們見到更多的還是已經被西藏高原的先民們馴化了的家犛牛。據《後漢書·西羌傳》記載,西藏犛牛的馴養可追溯到藏族先祖雅隆部落前期,全世界現有犛牛1400多萬頭,而我國是世界上擁有犛牛最多、繁殖最快的國家。其中繁衍生息在青藏高原3000米以上高寒地區的犛牛,就佔到了世界總數的85%以上。多少年來,它們就像牧人們無言的夥伴,幾乎承載了草原百姓的全部生活:大家燒著犛牛糞、吃著犛牛肉、喝著犛牛奶、住著牛毛帳篷,穿戴著犛牛皮衣皮帽,乘坐著犛牛皮製成的牛皮船下湖打漁、越江擺渡。貴客臨門時,擅長歌舞的藏族男女老幼還會跳起熱情奔放的犛牛舞……至於犛牛肉乾、牛絨掛毯以及牛頭牛角牛皮加工製作的各種名目繁多的工藝飾品,不僅是藏族人民的最愛,也是四方來客追捧熱購的物件。

高原之舟犛牛,這一古老巨靈在青藏高原的繁衍與強大

在西藏的日子裡,每每路過象徵藏族人民祈求山神護佑賜福的瑪尼石堆,我都會不自覺地駐足凝視,凝視那石堆上供奉的精神崇拜物——犛牛頭骨,凝視頭骨和石塊上刻下的六字箴言,心底裡會不自覺地發出“唵嘛呢叭咪吽”的呢喃之聲。

當我再一次駐足犛牛銅像面前,凝視的眸子似乎格外明亮有神,因為我感受到了被稱作“高原之舟”的犛牛任勞任怨的魅力,領略了作為牧民衣食父母、民族圖騰的不凡意義,心緒也自然地馳向了浩渺無際的恆古原野……(文/流雲 圖/非漁;原創作品,禁止轉載)

高原之舟犛牛,這一古老巨靈在青藏高原的繁衍與強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