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必須瞭解孩子哭鬧的四大原因

孩子1歲之前的自我意識還比較弱,因而對父母的安排沒有多少異議。

1歲之後,自我意識逐漸增強,自己的主意、願望、要求越來越多,其中不少是與父母的想法、規矩或原則不一致的。孩子處於2~4歲,正在經歷人生中的第一次叛逆期,出現發脾氣的現象再常見不過了。

家長必須瞭解孩子哭鬧的四大原因

作為家長,我們都是從孩子階段度過的,我們應該拿出同理心去寬容和理解他們,而不是一味去批評和埋怨孩子。最好的辦法是站在孩子的立場,合理疏導宣洩孩子的不良情緒。


1:吸引父母注意

有的家長忙於自己的事業,在家也不忘工作,而寶寶感到自己受到冷落,也會藉故哭鬧,目的就是想要吸引父母的注意力,想要得到關注和照顧,這種情況下,父母只要暫時放下手頭工作,專心陪伴寶寶就可以了。

家長必須瞭解孩子哭鬧的四大原因

2:為了達到目的

孩子若想吃什麼食物,買某個玩具,就會通過哭鬧來達到目的。寶寶這樣做的原因可能是過去有過成功的先例,又或者看到別人家的寶寶這樣做順利達成了目的。因此,孩子若是首次出現這種情況,家長務必堅決制止,絕不姑息。若已形成習慣,則需進行糾正,方法是對寶寶不合理的要求堅決不予滿足,對寶寶的哭鬧在勸說無效後進行“忽視”,即要忍下心任其哭鬧。這樣孩子在發現哭鬧無法達到目的後,就會改掉哭鬧的習慣。

3:受父母影響

父母若脾氣暴躁,孩子受到基因和環境的影響,也容易變得愛發脾氣。因此,家長在孩子面前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不要輕易在孩子面前暴躁易怒,大吼大叫。孩子在和諧的家庭環境中成長,必然會形成平靜溫和的性格,也就會相應的減少哭鬧、發脾氣現象的發生。

家長必須瞭解孩子哭鬧的四大原因

4:逃避責任

孩子犯了錯,擔心受到父母的責罰,就會用哭鬧、發脾氣的方式轉移父母注意力。對於這種情況要區別對待:若是孩子無意中犯的錯,父母就不必責怪他,告訴他下次注意即可;若是有意犯錯,則要進行批評,讓他認識到哭鬧並不能逃避責任。

所有的哭鬧都該有原因,所有的情緒都該有出口,所有的疏導都該有理由,所有孩子的眼淚都不該白流。作為父母我們要學會了解孩子發脾氣背後的原因,更要掌握疏導和應對的方法。

當孩子遇到一些不順利的事情時,也會憤怒、悲傷、嫉妒……等等,不過孩子比較直白,所以會直接將這些情緒寫在臉上。

理解孩子發脾氣、哭鬧的原因才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

家長必須瞭解孩子哭鬧的四大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