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旅遊:長沙嶽麓書院與杜甫江閣(圖)

湖南省會城市長沙是長江流域的歷史名城,處於古荊州的腹地,是古長沙國的國都。這裡擁有眾多的名勝古蹟,記者雖然多次往返這座美麗的城市,但是相對來說,給記者留下較深印象的有兩處,一個是富有厚重文化底蘊的嶽麓書院,另一個就是位於湘江之畔的人文景觀杜甫江閣。

湖南旅遊:長沙嶽麓書院與杜甫江閣(圖)

嶽麓書院(攝影:馮贛勇)

記得2008年4月中旬第三次來長沙時,一直被記者期盼已久,但卻由於陰差陽錯的原因而從未光顧的嶽麓書院,竟然使記者在距書院不遠下榻麓山賓館的三天中得以兩次前往拜謁。故此也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

湖南旅遊:長沙嶽麓書院與杜甫江閣(圖)

嶽麓書院匾額(攝影:馮贛勇)

位於湖南大學校園中的湖南長沙嶽麓書院作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與江西白鹿洞書院、河南嵩陽書院、應天書院並稱為中國北宋時期的四大古老書院。

湖南旅遊:長沙嶽麓書院與杜甫江閣(圖)

遊客如織(攝影:馮贛勇)

嶽麓書院創辦於北宋開寶九年(976)。嗣後,歷經宋、元、明、清各代,至清末光緒二十九年(1903)改為湖南高等學堂,爾後相繼改為湖南高等師範學校、湖南工業專門學校,1926年正式定名為湖南大學至今,歷經千年,絃歌不絕,故世稱“千年學府”。 嶽麓書院自創立伊始,即以其辦學和傳播學術文化而聞名於世。

湖南旅遊:長沙嶽麓書院與杜甫江閣(圖)

大成門(攝影:馮贛勇)

4月17日上午,記者一行驅車駛進沒有圍牆的湖南大學校區內不遠,就能看見門楣上掛有“千年學府”匾額的一座坐西朝東的大門前人頭攢動,這裡就是嶽麓書院。這座位於嶽麓山清溪茂林之間的嶽麓書院佔地面積21000平方米,現存建築大部分為明清遺物。

湖南旅遊:長沙嶽麓書院與杜甫江閣(圖)

汲泉亭(攝影:馮贛勇)

嶽麓書院的主體建築有頭門、二門、講堂、半學齋、教學齋、百泉軒、御書樓、湘水校經堂、文廟等,分為講學、藏書、供祀三大部分,各部分互相連接,合為整體,完整地展現了中國古代建築氣勢恢宏的壯闊景象。

湖南旅遊:長沙嶽麓書院與杜甫江閣(圖)

北跨院一角(攝影:馮贛勇)

幾百年來,嶽麓書院人才輩出,經久不衰,絕非偶然。單就清代以來,書院便培養出17000餘名學生,其中如陶澍、魏源、曾國藩、左宗棠、郭嵩燾、唐才常、沈藎、楊昌濟、程潛等,哪一個不是一等一的傑出人物?因此可以說:無論立院之根,處世之本,還是講學之道,育人之術,書院都有它的偉大和神奇之處。

湖南旅遊:長沙嶽麓書院與杜甫江閣(圖)

嶽麓書院留影(攝影:孫明和)

走進頭門進入嶽麓書院內,迎面是一座被稱為“赫曦臺”的大戲臺,臺下南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於一九八八年公佈的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紀念石牌。登上赫曦臺,掛有“嶽麓書院”匾額的二門就在眼前。

湖南旅遊:長沙嶽麓書院與杜甫江閣(圖)

赫曦臺(攝影:馮贛勇)

赫曦臺原建於南宋時期。乾道三年(公元1167年),著名理學家朱熹從福建來到嶽麓書院,與當時另一位著名理學家,嶽麓書院主教張拭(代山長)進行學術交流,兩位名家經常相約登嶽麓山觀日出,每當看到朝陽光芒四射,朱熹就對張拭說“赫曦”(就是日出光明炎盛的意思),他於是把嶽麓山峰命名為赫曦峰,張拭築臺,朱熹題“赫曦臺”。

湖南旅遊:長沙嶽麓書院與杜甫江閣(圖)

嶽麓書院二門內(攝影:馮贛勇)

繞過赫曦臺進入二門,寬敞的庭院正對面就是“講堂”。 作為嶽麓書院核心部分的“講堂”是書院教學和舉行重大活動的場所,現存建築為清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

湖南旅遊:長沙嶽麓書院與杜甫江閣(圖)

書院“講堂”(攝影:馮贛勇)

由湖南工業專門學校校長賓步程撰寫的建築物上的四個大字“實事求是”,出自《漢書 河間獻王劉德傳》意即從實際出發,求得正確的結論,“實事求是”給青年毛澤東思想的形成產生過重大的影響,在後來的革命實踐中,毛澤東同志逐漸豐富發展了實事求是的內涵,成為毛澤東思想的精髓,這也是嶽麓書院文化對近代中國革命的最大貢獻。

湖南旅遊:長沙嶽麓書院與杜甫江閣(圖)

傳統祭祀活動(攝影:馮贛勇)

講堂大廳中央懸掛的兩塊流鎏金木匾,第一塊是“學達性天”匾,此匾是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御賜,意思是通過學習理學可以達到恢復天性、天人合一的地步,此匾說明了嶽麓書院是以理學作為辦學傳統,到這裡來求學,可以達到學問的最高境界。第二塊是“道南正脈”匾,這塊匾是清乾隆八年(公元1743年)御賜,意思是嶽麓書院所傳播的朱張湖湘學是理學向南方傳播後是正統,此匾高度評價了書院傳播理學的地位。

湖南旅遊:長沙嶽麓書院與杜甫江閣(圖)

後花園(攝影:馮贛勇)

講堂的正中是一個高約1米的長方形計時壇,這是以前教師講課的地方,講壇上擺有兩把紅木雕花座椅,這是當年兩面位理學大師朱熹和張拭會講的用物。朱張會講,盛況空前,“馬飲則池水立竭。輿止則冠冕塞途”。講堂右側是湘水講經堂,左側是百泉軒等景點。

湖南旅遊:長沙嶽麓書院與杜甫江閣(圖)

園林景觀(攝影:馮贛勇)

在講堂上,陪同參觀的湖南大學的李勁松處長指著牆上的一塊被玻璃保護起來的石刻告訴記者:這是嶽麓書院的“學規”。這個千年學府的學規,特別吸引前來書院拜謁的遊客們,很多人都一筆一劃地將其抄下來以作寶貴的資料留存。

湖南旅遊:長沙嶽麓書院與杜甫江閣(圖)

御書樓(攝影:馮贛勇)

穿過講堂後,一個獨特自成一體的院落,猶如“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似的又呈現在遊客們眼前。正面是一座三層樓閣建築,居於中軸線的尾端,坐西面東雄視整個書院,這就是古代的圖書館--御書樓。

湖南旅遊:長沙嶽麓書院與杜甫江閣(圖)

麓山寺碑(攝影:馮贛勇)

御書樓始建於宋鹹平二年(公元999年),開始叫書樓,後來屢建屢毀,地址搬遷了好幾個地方,名稱也改為藏經閣、尊經閣。御書樓在清代是民間較大的一座圖書館,藏書最多的時候有用2萬多卷,制定有藏書條例,管理科學而且嚴格。

湖南旅遊:長沙嶽麓書院與杜甫江閣(圖)

幽靜的文廟(攝影:馮贛勇)

嶽麓書院規模龐大,御書樓南側是美麗的後花園,這裡的園林景觀極富南國特色。茂密的竹林,亭臺水榭,鳶飛魚躍,花團錦簇。黃色的麓山寺碑掩映在綠樹蔥蔭中高聳的小山坡上若隱若現,只有走到近前才能看清它的廬山真面目。

湖南旅遊:長沙嶽麓書院與杜甫江閣(圖)

孔子行教像(攝影:馮贛勇)

而御書樓的北面則是幽靜的文廟。這是全國規模最大,建築規格最高的一座書院文廟。按照中國古代的教育制度,凡辦學的地方就要祭祀孔子,祭孔的建築統稱文廟,或孔廟,官辦的學宮可以有獨立的文廟,建築可以享受皇家建築的等級待遇,民辦的書院則只能在書院內建一座殿堂來祭祀孔子,不能有獨立的文廟。而嶽麓書院這座民辦的書院卻有著獨立的文廟,而且是皇家建築的等級,這在全國書院中是獨一無二的。

湖南旅遊:長沙嶽麓書院與杜甫江閣(圖)

嶽麓山風景區(攝影:馮贛勇)

走出嶽麓書院後門是嶽麓山風景區。嶽麓山景觀由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兩部分組成。自然風光佔足了奇、珍、幽、美四個字。嶽麓山四季都美,冬雪美,春花美,而秋天來臨的時候,不僅眼中看到的美,連口福都是美之又美了,石榴、板栗、南桔、酸棗,還有不能吃的紅葉,更是美不勝收。在人文景觀中,特別是唐代大詩人杜牧的“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的千古名句,使景區中由偉人毛澤東題寫的“愛晚亭”尤為盛名。

湖南旅遊:長沙嶽麓書院與杜甫江閣(圖)

愛晚亭留影(攝影:孫明和)

拜謁嶽麓書院,使人們不由自主地從這裡厚重的文化底蘊中感到昇華。一部介紹中國書院的專題片說的好:縱觀中國文化史,像嶽麓書院這樣的書院真是“獨此一家”,它集天道、地脈、人緣、文氣於一體,樹人無數,興盛千年,這是中國文化的幸事,也是湖南人的幸事。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恰是因為這座書院或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和力量,湖南的“興邦人傑”才會如此密集,這般茂盛……

湖南旅遊:長沙嶽麓書院與杜甫江閣(圖)

長沙街景(攝影:馮贛勇)

說到長沙的杜甫江閣,還是記者於2017年9月4日隨北京愛車巡遊車隊,從安徽合肥驅車經過11個小時的行程來到長沙時的遊歷。9月5日上午,記者與愛車工作人員付謙駕駛前導指揮車,駛離下榻的湖南長沙新時空華程大酒店,前往長沙湘江之畔的橘子洲頭與杜甫江閣景區一觀。

湖南旅遊:長沙嶽麓書院與杜甫江閣(圖)

遠眺杜甫江閣(攝影:馮贛勇)

算起來,記者此行已經是第六次來長沙了,但卻還是首次到杜甫江閣瞻仰。這座建築是為緬懷杜甫而建,位於長沙西湖路與湘江大道相交的湘江風光帶上,與天心閣、嶽麓山道林二寺和嶽麓書院形成一條文脈帶。清康熙年間,長沙就有文人名士提出為杜甫修建江閣、詩碑,立塑像,以紀念詩人。

湖南旅遊:長沙嶽麓書院與杜甫江閣(圖)

杜甫江閣(攝影:馮贛勇)

史載,唐大曆三年秋,杜甫友韋之晉調潭州刺史,投之待 至而韋卒,甫以貧病之身客居長沙。初,甫寄舟中,泊南湖港。近港之驛樓,迎別友人之所也。甫兩別劉判官,詩云"杜陵老翁秋系船,扶病相識長沙驛"、"他日臨江待,長沙舊驛樓"。後移居湘邊佃樓,或在長沙小西門一帶,自稱"江閣"。

湖南旅遊:長沙嶽麓書院與杜甫江閣(圖)

杜甫像(攝影:馮贛勇)

有《江閣對雨有懷》詩云"層閣憑雷殷,長空面水文"、《江閣臥病走筆》詩云"客人庖廚薄,江樓枕蓆清"。杜於江閣中,曾晤蘇渙,有《呈蘇渙待御》詩云"茅齋定王城郭門,藥物楚老漁商市";又晤李龜年,有詩云:"岐王宅裡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江閣遺蹟早不存矣,而今得於原址重建之。

湖南旅遊:長沙嶽麓書院與杜甫江閣(圖)

江閣上俯瞰(攝影:馮贛勇)

詩聖杜甫,晚年兩度駐足長沙,曾寄居江閣,在長沙留下詩作五十餘首。為紀念這位被歷代人民愛戴的偉大現實主義詩人和世界文化名人,長沙市人民政府,在湘江風光帶興建杜甫江閣。杜甫江閣是杜甫在湖南的很長一段時間的住所,是湖湘文化和杜甫全方位接觸的一個契合點,是和杜甫的不解之緣。

湖南旅遊:長沙嶽麓書院與杜甫江閣(圖)

江閣上看湘江(攝影:馮贛勇)

杜甫紀念館,東朝湘江大道,入口前為廣場級踏步;西面面向湘江、主體建築距湘江堤邊5米,一層露臺飄於湘江上5米。杜甫江閣的南北連廊為詩碑廊,柱兩側立石碑刻杜甫詩歌供人學習,詩碑廊有扇形廊、曲廊,石碑點綴設置。杜甫江閣北向規劃佈置六角形碑亭,重簷屋頂,亭中立碑,記述長沙市政府修建杜甫江閣的緣起和經過。

湖南旅遊:長沙嶽麓書院與杜甫江閣(圖)

湘江之畔(攝影:馮贛勇)

杜甫江閣南向靠湘江大道人行通道路邊建方亭,與詩碑廊相連,是杜甫江閣的次入口,方亭為單層屋面四坡頂。江閣為四層建築,室外地面(江堤地面)至簷口底高15.9米,至屋面脊頂高約19.5米。

湖南旅遊:長沙嶽麓書院與杜甫江閣(圖)

湘江夜色(攝影:馮贛勇)

該建築一層為詩詞書畫紀念品商店,二層平面為杜甫紀念館,館正中立杜甫塑像,外牆2.1米高開高窗,實牆上用繪畫介紹詩人生平,三層及四層為詩畫會所,集名人雅士會詩作畫。

湖南旅遊:長沙嶽麓書院與杜甫江閣(圖)

湘江夜色(攝影:馮贛勇)

建築立面為中國傳統仿唐古建築形式,硃紅色柱,仿古格柵窗,白色牆。柱廊臺階欄杆為雲紋石柱、石面板欄杆。屋面歇山頂,遠挑簷口,青黑色筒瓦曲線屋面,曲線舒展,體現唐代建築古樸、雄偉、厚重的基本特徵。面向湘江大道及湘江的東、西兩立面均為主立面,於屋頂簷口下立橫扁,上書“杜甫江閣”四個大字。

湖南旅遊:長沙嶽麓書院與杜甫江閣(圖)

湘江留影(攝影:付謙)

書法碑廊是杜甫江閣的一部分,由全國著名書法家沈鵬、李鐸、顏家龍、李立、何滿宗等書寫。杜甫晚年在湘時的作品約100餘首,因其在世59年,為表紀念而只選出59首。順著樓梯記者登上杜甫江閣最高一層,來到環形的觀景廊道俯瞰,長沙湘江景色盡收眼底,真是美不勝收……(圖文:馮贛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