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氣泡、結晶、沁蝕三種鑑定特徵

“ 非常時期,再多的錢再大的房,你也只能宅家無聊的發呆,而收藏人一家正在快樂地欣賞把玩,你收藏了數字而他卻藏了文化”---禪古茶人


隨著人們對古陶瓷器物認識不斷提高,古陶瓷真與偽的評鑑過程中,採用的鑑定方

法也在不斷進步。近幾年來,人們開始藉助一些工具輔助古瓷器的鑑定,再結合眼

學經驗(又稱“目鑑”,指鑑定者在長期的古玩鑑定實踐中,依據個人所積累的經

驗,通過眼看、手摸、耳聽、鼻聞等感覺器官,對器物進行鑑別的行為過程,包

括“六看”,即看胎、看釉、看色料、看器形、看紋飾、看款識。),使古陶瓷鑑定

更加嚴謹準確。在傳統瓷器鑑定工具中,放大鏡是常見的輔助工具,對於瓷器的胎

釉、紋飾及款識等進行放大觀察,起到一定的輔助作用。

瓷器氣泡、結晶、沁蝕三種鑑定特徵


古陶瓷經歷幾百年甚至上千年,其釉面因為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有內因也有外因

的作用,古陶瓷的自然老化現象,有的用肉眼能看出,有的需要藉助放大鏡或顯微

鏡才能分辨出來,這是目前鑑定古陶瓷新和老最有效的方法,它方便易行,使用百

倍放大鏡即可,準確率也非常高。做舊只能做在外表而無法做到釉面裡邊去,人為

做舊的東西所留下的痕跡也沒有歷史的層次感,自然老化痕跡有歷史的層次感和豐

富感。


近年我經常看到有不少喜歡收藏古瓷的朋友,嚴重的分不清瓷器的新舊和真偽,他

們總是缺乏專業的知識,卻又幻想著“亂中取寶”,最後傷痕累累;總是喜歡去“撿

漏”,但最終卻被“漏”所“撿”了!


對於古陶瓷釉面及釉內自然老化痕跡鑑定主要包括老化氣泡:破口泡、死亡泡、結

晶泡等;結晶體:釉表結晶體、釉內結晶體;沁蝕痕跡:有土沁、水沁、酸鹼沁等

痕跡。而人為做舊的陶瓷釉面痕跡都浮在表面沒有歷史的層次感和滄桑感。老陳我

綜合了自身所學的實戰經驗,下面為大家解析這幾點,請認真閱讀。


一、老化氣泡:破口泡、變色泡、死亡泡(乾煸氣泡)、結晶泡等。


瓷器氣泡、結晶、沁蝕三種鑑定特徵


瓷器氣泡、結晶、沁蝕三種鑑定特徵


瓷器氣泡、結晶、沁蝕三種鑑定特徵

二、結晶體:釉表結晶體、釉內結晶體


1、釉表結晶體:分魚子狀結晶體(其中有個體也有群體分佈)、片狀結晶體、網

狀結晶體和酸鹼結晶體等。


2、釉內結晶體:釉內分未融化的結晶體和已融化的結晶體。結晶體的形狀多種多

樣,有冰花狀、棉絮狀、顆粒狀等,有白色、粉色、褐色、黃色等。


瓷器氣泡、結晶、沁蝕三種鑑定特徵


瓷器氣泡、結晶、沁蝕三種鑑定特徵


瓷器氣泡、結晶、沁蝕三種鑑定特徵


三、沁蝕痕跡:有土沁、水沁、酸鹼沁等痕跡

人為做舊的痕跡都浮在表面沒有歷史的層次感和滄桑感。


瓷器氣泡、結晶、沁蝕三種鑑定特徵


瓷器氣泡、結晶、沁蝕三種鑑定特徵


其實,任何古瓷,無論如何都離不開一個必然的現象:就是“歲月留痕”!古瓷分有

氣泡和無氣泡兩種情況。古人手工配製釉料,質地相對粗糙,內含水份及雜質多,

故古瓷氣泡大小不一且分佈不均;部分古瓷氣泡稀疏“廖若星辰”,釉層厚者因質變令

氣泡往往呈“聚沫攢珠”狀或呈飯糝粘稠狀。而新瓷之用料都由機械加工,其質地

細、密度高,故氣泡小、密而且分佈較為均勻。


只要是前清之前的瓷器,其青花必定有大小氣泡產生,否則必為新貨!就算是明時

期的鬥彩瓷也一樣因為青花鈷料需要在達到1250度左右高溫的柴窯(成化時燒瓷

多用柿子木)才能燒製成,此工序必會產生大小氣泡(當然,當代調配的化學鈷料

除外)其次,施乾粉釉者無氣泡,這要看其整體質變狀態,古瓷質變多伴有鈣化、

銀化、石花、結晶等老化特徵。至於紅釉、白釉類器物因燒成溫度相對較高,其抗

沁蝕力也強,質變相對較慢……

瓷器氣泡、結晶、沁蝕三種鑑定特徵


在鑑定古陶瓷的時候,我們應從不同窯口和不同年代鑑定老瓷片和老瓷器,用便攜

式顯微鏡獲取的釉面老化現象作為參考依據,再和傳統鑑定經驗與理論結合到一起

來鑑別古陶瓷新老,這是目前最簡單也是最有效的鑑別方法。任何把傳統經驗和釉

​面老化痕跡鑑定以及其它科技鑑定相對立起來的觀點都是片面的,不負責任的。只

有把傳統眼學經驗和老化痕跡鑑定結合到一起的觀點才是最有效、最科學的方法,

此二者缺一不可。


在收藏中,其實最大的樂趣則是通過了解和認知一件古瓷而可以觸摸到當時的文化

氣息!

瓷器氣泡、結晶、沁蝕三種鑑定特徵


去偽存真 淨化收藏 藝術源於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