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風電制氫前景幾何?

內蒙古地廣人稀,風能分佈廣、穩定性好,是中國陸上風能資源最豐富的地區,吸引華能集團、中廣核、國家電投、京能電力等一批大型企業攜資金、技術到當地佈局風電項目。據數據統計,截至2019年底,內蒙古風電併網規模達30.06GW,本地消納規模為29.29GW。


2020年,內蒙古風電項目熱潮依舊。短短3個月內,華能北方上都1600MW風電基地項目、內蒙古通遼市1000MW風電外送項目、京能電力5000MW風、光、氫、儲一體化項目相繼取得當地政府批覆。


如此密集的大規模風電項目投建,讓人不由得憂慮其消納問題。


對此,有氫能從業人員提出“化風為氫”的消納思路:內蒙古地區電力生產商可將富餘風電全部用於電解水制氫,然後供氫給下游產業,形成由風力發電+電解水制氫+運氫+下游應用構成的風電制氫產業鏈。這既能挖掘風電增量建設空間,提高電力生產商收益,又能擴大國內氫氣的供應量,促進氫能產業發展。


“目前,業內對風電制氫的質疑聲主要在於風能其間歇性和波動性特徵導致風電也呈現隨機和波動狀態。直接利用不穩定發電來源對制氫設備壽命、可靠性將造成負面影響。但內蒙古風能穩定性好,因此當地發展風電制氫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該人員表示。


內蒙古風電制氫要實現產業化,經濟性是不得不探討的問題。據知情人士透露,當電價成本低於0.25元/kwh這個水平時,風電制氫才具備與傳統制氫方式競爭的優勢。而隨著內蒙古風電開發建設成本的降低和發電效率的提高,這一目標的實現指日可待。


在風電制氫的經濟性和可行性還有待商榷時,河北建投、國家電投、京能電力等電力生產商已率先在內蒙古啟動風電制氫項目。


日前,河北建投宣佈在內蒙古烏蘭察布市化德縣長順工業園區建設500MW風電制氫示範項目。公司還將協助化德縣進行園區招商引資工作,幫助引進河北省冶金、制氫等有關產業轉移項目。


北京電力今年也計劃在內蒙古鄂托克前旗投資230億元開展5000MW風、光、氫、儲一體化項目,該項目包括利用風光電價優勢,規劃每年生產40萬到50萬噸氫氣,通過管網或運輸車輛,供應給寧夏寧東煤化工園區、國際化工園區、環保產業園大型企業;


國家電投正依託烏蘭察布風電基地項目,實施“蒙電進京、谷電制氫、用氫示範”,為京津冀地區氫能交通示範運用提供可再生能源的氫氣保障。


高工氫電將持續跟進內蒙古風電制氫項目技術及成本突破情況,敬請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