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中祛寒劑——理中丸、建中湯類、吳茱萸湯

溫裡劑

溫裡劑是以溫熱藥為主,具有溫裡助陽,散寒通脈的作用,用於治療裡寒證的方劑。

分類:溫中祛寒劑、回陽救逆劑、溫經散寒劑


溫中祛寒劑

適用於中焦虛寒證,配伍一般溫中散寒藥+補氣健脾藥


回陽救逆劑

適用於陽氣衰微,陰寒內盛證,配伍一般大辛大熱藥+甘溫益氣藥


溫經散寒劑

適用於寒凝經脈證,配伍一般溫經散寒+益氣養血藥


注意事項:辨寒熱真假;三因制宜,素體陰虛或失血者不可多服,化方於隆冬可略大劑量,南方盛暑之時,須慎重使用;反佐,陰寒大盛,可出現服熱藥入口即吐,可熱藥涼服或少佐寒涼之品,以防格拒不納。




溫中祛寒劑

理中丸

小建中

大建中

吳茱萸湯


溫中祛寒劑——理中丸、建中湯類、吳茱萸湯


理中丸

組成:人參、白朮、乾薑、甘草

功用:溫中祛寒,益氣健脾

主治:1.脾胃虛寒證;脘腹疼痛,喜溫喜按,脘痞食少,畏寒肢冷,舌質淡,苔白潤,脈沉細或沉遲無力

2.陽虛失血證;便血、吐血、衄血或崩漏等,血色暗淡,質清稀,面色晄白,氣短神疲,脈沉細或虛大無力

3.中陽不足,陰寒上乘,

症見脘腹疼痛,喜溫喜按,嘔吐便溏,脘痞食少,畏寒肢冷,舌淡苔白,脈沉細。

鑑別:附子理中丸及桂枝人參湯均為理中丸加味而成,附子理中丸加用大辛大熱之附子,溫中散寒之力更強,且能溫腎,治療脾胃虛寒之重證或脾腎虛寒者;桂枝加人參湯即人參湯加桂枝,溫陽健脾,解表散寒,適用於脾胃虛寒兼外感風寒者。

小建中湯

組成:芍藥、桂枝、甘草、生薑、大棗、飴糖

功用:溫中補虛,合裡緩解

主治:中焦虛寒,肝脾不調,陰陽不和證,症見腹中拘急疼痛,喜溫喜按,舌淡,脈弦細。

鑑別:小建中湯由桂枝湯倍芍藥加飴糖而成,小建中以飴糖為君,具有溫中補虛,緩急止痛之功。理中丸與小建中均為溫中祛寒之劑,理中丸純用溫補,以溫中健脾為主,小建中於溫補之中加調理肝脾之品,重在溫中補虛,緩急止痛。


溫中祛寒劑——理中丸、建中湯類、吳茱萸湯


大建中湯

組成:蜀椒、乾薑、人參

功用:溫中補虛,降逆止痛

主治:中陽虛衰,陰寒內盛之脘腹疼痛。症見腹痛連及胸脘,痛勢劇烈,嘔吐劇烈,手足厥冷,舌質淡,脈沉緊。

鑑別:小建中湯、黃芪建中湯、大建中湯、當歸建中湯均屬溫中補虛之劑,但小建中湯以辛甘為主,佐大劑芍藥,寓酸甘化陰之意,陰陽雙補,但以溫陽為主;黃芪建中湯於小建中湯加黃芪,偏於甘溫益氣,當歸建中湯於小建中湯加當歸,重在補血和血,大建中湯純用辛甘之劑溫健中陽,其補虛散寒之力較小建中為峻,且有降逆止嘔之功。

吳茱萸湯

組成:吳茱萸、人參、生薑、大棗

功用:溫中補虛,降逆止嘔

主治:1.胃寒嘔吐證;

2.肝寒上逆證;

3.腎寒上逆證;

本方為治療肝胃虛寒,濁陰上逆之常用方,以食後欲吐,或巔頂疼痛,乾嘔吐涎沫,畏寒肢冷,舌淡苔白滑,脈沉細而弦為辨證要點。


溫中祛寒劑——理中丸、建中湯類、吳茱萸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