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分析——慢性胃竇炎

病例分析——慢性胃竇炎

病例分析

某男,40歲,漢族,患者去年年初開始出現納呆消瘦,大便偏幹,小便略黃,經胃鏡檢查,診斷為:慢性胃竇炎,曾住院治療,病情得到控制而出院。後又多次復發,用藥後症狀可暫時緩解。半月前,胃痛忽然加重而就診。現胃脘疼痛,吞酸嘈雜,心煩急躁,形體偏瘦,面色萎黃。舌質紅,舌苔黃,脈弦。

診斷

中醫診斷:胃痛(肝火犯胃)。

西醫診斷:慢性胃竇炎

  • 方藥:

黃連10g,吳茱萸5g,柴胡6g,杭芍15g,青皮10g,川楝子10g,枳實10g,膽草10g,梔子10g,黃芩10g,知母10g,竹茹10g,甘草3g。12劑,水煎服。

二診

胃脘疼痛明顯減輕,口苦口乾消失,食慾增加,病人精神好轉。舌淡紅,苔黃,脈弦。服藥後,肝之鬱熱稍清,胃氣得以和降,諸症減輕,仍用上方藥物繼服,5劑,水煎服。

三診

胃脘疼痛基本消失,胃納已復,大便正常。舌淡紅,舌苔薄白,脈緩。服藥後肝胃調和,肝氣得舒,胃氣和降,胃痛基本消失,胃納已復,舌脈亦趨正常。為防止復發,改湯為丸,繼服以鞏固療效。

方藥以舒肝丸合香砂養胃丸。每次各6克,每日三次,口服。

胃痛痊癒,諸症消失。半年後追訪,病情穩定。胃痛未再發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