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重陽節,關愛老人,提醒健康養生

古老的《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九九重陽節,我國有登高遠望、暢飲菊花酒,同時身插茱萸或佩帶茱萸香囊袋以避邪氣的風俗,這些功效你知道嗎?

九九重陽節,關愛老人,提醒健康養生

茱萸

九月九重陽,正是夏秋交接、疾病容易流行的季節,在這個節日裡,人們常用中草藥闢瘟驅毒,是有一定科學道理的。在《淮南萬畢術》中載:“井上宜種茱萸,葉落井中,人飲其水,無瘟疫。懸其子於屋,闢鬼魅。”因此,吳茱萸又有雅號名為“辟邪翁”。另外,《西京雜記》也有“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雲令人長壽”的記載,這些都說明吳茱萸確有驅疫保健、防病延壽的作用。吳茱萸為芸香科植物吳茱萸未成熟的果實,含有揮發油、吳茱萸酸、生物鹼和兩種中性不含氮物質,有很高的藥用價值。現代藥理研究表明,吳茱萸有抗菌作用,對霍亂弧菌、皮膚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同時,還具有興奮中樞神經、增加頸動脈流量及驅除蛔蟲的作用。吳茱萸的葉、根均可入藥,正可謂:“九九重陽插茱萸,應為吳萸更貼切,防病療疾效果好,內服外用兩相宜。”

山茱萸為茱萸科植物山茱萸的果肉,具有補肝腎、澀精氣、固虛脫的功效,為補腎益肝的常用中藥。凡眩暈耳鳴、腰膝痠痛、陽痿遺精、遺尿尿頻、崩漏帶下、大汗虛脫、內熱消渴屬於肝腎陰虛諸症,皆宜用山茱萸。

由此不難看出,重陽節所說的插茱萸,還應為吳茱萸更恰當。

九九重陽節,關愛老人,提醒健康養生

重陽節的三寶

第一,重陽要飲“菊花酒”。九九與“久久”諧音,與“酒”也同音,因此派生出九九要喝菊花酒的這一說法。金秋九月,秋菊傲霜,文人將九月稱“菊月”,老百姓把菊花稱“九花”,北京將菊花當成市花之一。由於菊花鬥寒的獨特品性,所以使得菊花成為生命力的象徵。在古人那裡有著不尋常的文化意義,認為它是“延壽客”、“不老草”,可使人老而彌堅。對於有高血壓、急躁易怒的人,在賞菊之外,還可以適當地飲菊。但也提醒,平常脾胃虛寒的人要慎用。

第二,是吃花糕。重陽節敬老,登高以避災。“糕”與“高”同音,又有“步步高昇”、“壽高九九”之含義,所以“重陽花糕”成了普受歡迎的節日食品。秋高氣爽,登高辭青,品嚐花糕,賞菊吟陶淵明詩句,舉辦各種尊老敬老活動,充滿了人間親情。

第三,是吃羊肉面。“羊”與“陽”諧音,應重陽之典。面要吃白麵,秋天是羊兒最肥的季節,羊肉性暖,可以禦寒。

九九重陽節,關愛老人,提醒健康養生

重陽節老年人養生

重陽節正值深秋之際,日照減少,氣溫漸降 ,花木凋零,在這樣的環境裡很容易因景觸情,產生憂鬱、煩躁、淒涼、垂暮之感。老年人情緒不暢,會加速生理上的衰老速度,更可怕的是,它還是許多疾病的重要誘因。因此,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也是重中之重,做子女的也多跟父母嘮嘮嗑,多交流交流。另外,重陽節有登高的風俗,但是,由於老年人骨質較脆,是骨關節病高發人群,如果你家有老人要去登高,一定要提醒他們儘量避免長時間劇烈運動,注意保護骨關節的健康。

睡眠是養生的重頭戲,老年人體質差,對睡眠環境也要求較高。秋季夜裡涼風習習,就很容易受到“賊風”侵襲。若“賊風”吹在熟睡者的頭面部,翌日清晨就會感覺偏頭痛,甚至發生口眼歪斜流涎;“賊風”吹在腹部,則會引發腹瀉;“賊風”吹在暴露於外的肢體,還會使肌肉處於緊張性收縮狀態,讓人不能充分休息,翌日全身痠痛,睏乏無力。所以,老年人入睡時一定要避風寒而臥。另外,秋季氣候乾燥、風力大,汗液蒸發快,容易使人出現口乾、咽燥、便秘、皮膚乾裂、毛髮脫落等症狀。因此,老年人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室內的溼度,可以用溼毛巾擦室內的傢俱,用溼拖布擦地板,室內還可養魚、養花,或者使用加溼器等。

調節飲食平衡也是防病護體的根本。秋季飲食老年人應以平補為主,儘量多吃性平味甘的食物,如玉米、豬肉、百合等就是最佳飲食。燥為秋令,易傷津耗液,因此,老年人可適當進行潤補,即養陰、生津、潤肺。少吃一些辛味的蔥、姜 、蒜、椒等,多吃一些酸味的水果、蔬菜和食品,以養肝氣。這個季節,喝粥不但可以減輕老年人的胃腸道負擔,對老年人的消化也有幫助,稀粥裡可加一些養胃健脾、滋陰潤燥之品,可起到養肺潤燥的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