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這一招,面試逆襲的機率將大大增加!

在公考面試中,大多數考生都是需要逆襲的,畢竟筆試崗位第一,除非並列情況,往往只有一個第一,因而,在面試裡超常發揮,後發制人就顯得尤為重要。那麼怎麼才能成功逆襲呢?如果除去對手本身很“菜”的情況,大多到最後都會是:高手過招,差之毫釐!

今天主要從思維角度,和大家分享結構化面試逆襲的方法——反面論證。


用好這一招,面試逆襲的幾率將大大增加!

接下來,結合兩個具體實例進行探討。

例題1 都說: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請你談談對這句話的看法。

這道題從正面比較好論證,也是大多數人會選擇的論證角度,因為多數時候我們自己就信奉這個觀點,就覺得人就應該有所追求,就應該樹立遠大目標,併為之奮鬥……。因而,當我們選擇正面回答時,我們通常會說:我贊成這個觀點,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樹立遠大理想……,同時在今後的工作中,也要注意從當前出發,以本職工作入手,腳踏實地,一步步向遠大目標邁進……。

如此,既表明了自己有追求,也不顯得好高騖遠。這便是大多數人的角度,但本文我主要想給大家分析從反面進行論證,有點兒劍走偏鋒的意思,這或許有點冒險,但如果你面試需要攻擂,需要逆襲,你不妨考慮借鑑一下。

用好這一招,面試逆襲的幾率將大大增加!

反面論證可以這樣分析:我不認為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在論證這個問題前,我先拋出兩個小問題。

問題一,請問世界第一高峰是什麼,第二高峰呢?我想大多數人可能都只知道珠穆朗瑪峰是第一,至於第二卻不一定知曉,我想說的是,難道第二高峰就沒有存在的價值嗎?

問題二,街上有人發現搶劫,立即第一個上前追趕,陸陸續續許多人加入其中,最後在大家群策群力之下,抓住了壞蛋。試問只有第一個參與抓捕的人是英雄嗎?

兩個問題的答案顯然都是否定的。兩個問題給了我一個啟示,就像題目中的情況一樣,畢竟“將軍”的數量是有限的,將軍固然重要,但不想當將軍,而只想做一名好“士兵”的士兵難道就不應該肯定和讚賞嗎?後面的論據,可以圍繞如何腳踏實地做一名好士兵上去展開。論證相對簡單,在此不再贅述。

例題2 一頭拴著繩子的牛在吃青草,它為了吃更多的草,牛把鼻子扯得通紅,雖然如願以償,但它腳下的草卻全被自己踏平了。對此現象你怎麼看?

本題和上題類似,正面回答相對簡單,你大可以說對我的啟示有:一是做事要腳踏實地從眼前開始,從當前出發;二是做事要學會統籌規劃,先易後難;三是做事要注重效率,以最小的代價達到最大的成就……。答題維度有很多,只要合理即可,在此不做重點討論。

用好這一招,面試逆襲的幾率將大大增加!

接下來,我們試著從反面論證。你大可以說:

雖然題目中的牛沒有珍惜好腳下的草,是一重大失誤,但我依然從另一側面看到了它難能可貴的一面。因為它為了吃到更多的草,不怕困難、義無反顧、勇往直前,即使鼻子扯得通紅也未曾放棄,它這種為了達成目標敢拼敢闖的精神,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去學習。曾幾何時,我們學習上,生活上,工作上遇到點小困難就畏首畏尾,停滯不前……

在反面論證上方法很多,也可以結合時政知識,比如脫貧攻堅,比如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等等。因為是分享答題思維,具體論證不做論述。

最後,說說反面論證的好處。反面論證其實是一種打破常規,也是一種創新,是與眾不同的答題模式。試想,考官每場面試會聽到好幾十個人答相同的題目,如果大家答案思路都大同小異,就體現不出優勢,就會泯然眾人矣!

如果,自己筆試處於劣勢,需要逆襲,就得需要製造點兒意外,用反面論證的方法或許是不錯的選擇,不妨你也試試!

用好這一招,面試逆襲的幾率將大大增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