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康熙皇帝爷爷辈的大功臣,康熙为何要对其痛下杀手?

在开创清王朝基业的过程中,英武过人、有勇有谋的满洲镶黄旗人鳌拜的确是立下了汗马功劳。

早在1634年,他就成为一名参将,1638被赐号“巴图鲁(意为勇士)”,此后更是战功卓著,得以一路升迁。

到了顺治亲政后,鳌拜得到重用,授议政大臣,累进二等公,子世袭,擢领侍卫内大臣,累加太傅兼太子太傅。

顺治临死前,在遗诏中不仅指定由年仅八岁的玄烨继承皇位,而且任命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等四位“勋旧重臣”担任辅政大臣。

对于少年时代就继承大统的康熙皇帝来说,鳌拜算得上是他爷爷辈的功臣。但是由于鳌拜的种种做法实在太过火,以至于康熙最后不得不对他痛下杀手。

他是康熙皇帝爷爷辈的大功臣,康熙为何要对其痛下杀手?

在四大辅臣中,鳌拜位列第四,但他有着强烈的权欲,逐渐把其他三人尤其是苏克萨哈当作自己爬上更高权位的绊脚石。

为了除掉苏克萨哈,鳌拜自恃大权在握、势倾朝廷,竟然在上朝时气势汹汹地“攘臂上前,强奏累日”。

最后,鳌拜竟不顾康熙反对,将苏克萨哈处以绞刑。对于苏克萨哈的儿子查克巨及其他涉及的人犯,鳌拜也一律照自己的意思将他们处死,甚至连当时因怀孕免死而被关在狱中的苏克萨哈儿媳及其分娩后的胎儿,也未能幸免,仍被斩首于市。

经过苏克萨哈一案后,鳌拜的气焰越来越嚣张,让康熙恼火。平时,起坐班行,鳌拜原本居于遏必隆之左。古人以右为尊,意即遏必隆的排位应在鳌拜之上,可是遏必隆对此实在是心惊胆战。

他是康熙皇帝爷爷辈的大功臣,康熙为何要对其痛下杀手?

据史料记载,有一天上朝时,遏必隆特意后退数步,点头哈腰地向鳌拜卑让说:“我怎好上座!”

鳌拜听到这番话,不禁哈哈大笑,随即昂首上前而坐。

这样的事情越来越多,也让鳌拜越来越膨胀,趋炎附势的人也越来越多。而鳌拜的党羽在上朝列名启奏时,索性将鳌拜放在遏必隆前面。有人上奏,一再肉麻地吹捧“鳌拜为圣人”,鳌拜的爵位也一加再加。

公元1667年,也就是康熙即位的第六年,授鳌拜一等公,原所有二等公命其子那摩佛袭替。第二年正月又加鳌拜为太师。

鳌拜同亲弟都统穆里玛、侄儿塞本得、秘书院大学士班布尔善、吏部尚书阿思哈、兵部尚书噶褚哈、兵部侍郎泰璧图等人结成死党,把持了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各部实权,滥用康熙皇帝的权威,专横跋扈。

他是康熙皇帝爷爷辈的大功臣,康熙为何要对其痛下杀手?

当时朝中的文武官员,大多出于鳌拜门下。“一切政事,先于私家议定,然后施行”,甚至各部院衙门上朝启奏的官吏,鳌拜也常带往私门商酌。

对于下属,鳌拜一律“所喜者荐举,所恶者陷害”。如户部尚书职位缺员,鳌拜立意让他的亲侄玛迩赛补任,康熙却委任了玛希纳,鳌拜就援引顺治间曾经设过满尚书二名的旧例,将玛迩赛安插在户部。他又通过大学士、内大臣班布尔善把精明练达熟悉部务的户部尚书王弘作票拟革职,令玛迩赛充任户部尚书,独揽大权。

内院缺满学士一人,康熙主张提拔礼贤下士、在朝廷内外很有些名气的奉天国子公来院任职,鳌拜力持不可,结果只得让内院满学士的一个职位长期空着、无人顶替。

他是康熙皇帝爷爷辈的大功臣,康熙为何要对其痛下杀手?

相反,蒙古都统俄呐、喇哈达、宜理布等人在议政时,不肯随流附和,鳌拜马上撤掉他们的都统职务与议政资格。

内大臣费扬古与鳌拜有积怨,鳌拜就诬陷他“怨望”,不仅将他处死,还杀了费扬占的两个儿子,并把费家籍没的财产赐给亲弟都统穆里玛。这样,康熙几乎成了傀儡。

鳌拜欺君专权,堵塞言路,威慑群臣,而且举止粗暴,从不遵守朝仪。康熙亲政后,下诏谕令臣下陈述时政得失,而熬拜却明令禁止科道陈言,杜绝官员揭发情弊,甚至拦截奏章,堵塞下情上达。

平时,鳌拜视康熙为幼儿,动不动就在康熙面前呵叱部员大臣。这种做法让康熙极为愤恨。

他是康熙皇帝爷爷辈的大功臣,康熙为何要对其痛下杀手?

鳌拜一系列越礼逾矩、恣意妄为的做法,的确是年轻有为的康熙皇帝无法忍受的。康熙从切身体验中已清楚地认识到不除掉鳌拜,他就不能整肃朝纲,也不可能按照自己的旨意推行政务。

康熙八年(1669年),康熙刚到十六岁,他亲政还不满几年,资力尚浅。可是,他的对手鳌拜是二朝元老,经过多年培植,私党盘根错节,他们已严密地控制着中央各个要害部门,针插不入,水泼不进,无怪康熙暗下深叹“其力难制”!

康熙感到要从鳌拜手里夺取权力,这绝不是轻而易举的,必须经过周密的考虑和巧妙的安排。他经过反复思虑,决意力避打草惊蛇,最终用一种非常巧妙的方式除掉了鳌拜及其党羽。


分享到:


相關文章: